首页 >
波多黎各海沟
✍ dations ◷ 2025-08-25 00:30:29 #波多黎各海沟
坐标:19°50′9″N 66°45′16″W / 19.83583°N 66.75444°W / 19.83583; -66.75444
波多黎各海沟是一个在大西洋与加勒比海之间的海沟(最深处:8605米,即28232英尺)。此海沟与两个地带的相互作用有关。一个是沿着小安的列斯群岛的火山弧(Volcanic arc)向南的隐没带;另一个地带是一个主要的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或板块边界区域,其位置在古巴与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穿过开曼海沟直至中美洲岸边。科学研究得出如在断层沿线发生地震可以产生显著海啸的结论。波多黎各海沟位处两个板块互相经过一个分离边界(transform boundary)而只有少量部分隐没。加勒比海板块(Caribbean Plate)向东移动而北美洲板块则向西移动。北美洲板块令加勒比海板块向海沟的东南方隐没。隐没带的存在解释了为何在加勒比海的东南面会发现了活火山。火山活动在岛弧东南方沿线由波多黎各至南美沿岸十分频繁。
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处女群岛及多米尼加没有活火山,但她们都受到地震及海啸的威胁。地震及海啸的危机知识在邻近波多黎各海沟的岛屿的普罗大众间并不普及。当地政府因两个原因并不主动教育当地市民。第一个原因是旅游业是附近诸国的经济命脉,把危机广泛报导将会影响旅游工业的收益。第二个原因是当地政府希望防止恐慌在当地人口中扩散。波多黎各地震学会自从1988年便尝试利用波多黎各的媒体告知人民关于将来的地震可以引致灾难性的悲剧。自从波及印度洋四十多个国家的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后,更多人关心类似事件在加勒比海发生的后果。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应急计划。在波多黎各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个案中,美国政府已经研究此问题多年而亦加强其地震调查及开发海啸预警系统。在1918年10月11日,岛屿西岸受到现在当地知名的地震侵袭,并产生海啸。圣多明各在1953年受地震侵袭。专家认为两次灾难性的地震起源于波多黎各海沟的断层。除了1918年的地震外,在波多黎各及其附近亦有频密的震动案例,波多黎各因此特别受到地震专家的关注。在1981年,全岛均感到震动。在1985年,另一个震动在波多黎各的卡耶伊(Cayey, Puerto Rico)及萨莱纳(Salinas, Puerto Rico)均感到震动。
相关
- 磺胺类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都是以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为母体发展而来,因此得名。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
- 无法理解别人的话感觉性失语症 ,又被称为韦尼克氏失语症 , 流畅失语症 ,或接受性失语症。此类患者有语言理解障碍,患者的阅读能力或了解他人谈话内容的能力低下。虽然患者能够说初具语法、速
- 联合新闻网联合新闻网是台湾联合报系的新闻信息网站(英语:Online newspaper),于1999年9月14日上线,由联合在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在线)经营,内容为联合报系旗下所有报纸的新闻报导、以及刊
- 维克多·特纳维克多·威特·特纳 (Victor Witter Turner,1920年5月28日-1983年12月18日),苏格兰文化人类学家,因他的象征、仪式与通过仪式的研究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连同克利弗德·格尔茨和其
- 雕版雕版(英语:Engraving)指的是通过刻出一道道凹痕,将设计雕刻到一张硬板上的过程,通常被雕刻的板材是扁平的。雕刻出来的东西可用作凹版印刷,本身也可以用来作艺术品装饰。
- 主神论单一主神论(英语:Henotheism),源自希腊语的“'ἑνας θεός”(henas theos,意为“单一神”),也称单一神教、尊一神论、单一神论、或单一多神论,是指对某单一神的崇拜,且此种崇拜
-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 (年内出生人数 - 年内死
- 达豪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异性恋主义异性恋主义(Heterosexism),亦称异性恋偏见、异性恋至上主义,是用于形容以异性恋观念为标准,看待整个主流社会,并且忽视或贬低非异性恋的性倾向者的态度,通常包含偏见和歧视的术语。
- 睡衣睡衣 (又称寝衣) 是专供人们睡觉时穿着的服装,一般由宽松舒适的上衣和裤子组成。“睡衣”一词在希腊语和乌尔都语里,指的都是晚上在房间内穿的一种肥大的裤子。古代作为贵族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