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波多黎各海沟
✍ dations ◷ 2025-11-24 09:11:59 #波多黎各海沟
坐标:19°50′9″N 66°45′16″W / 19.83583°N 66.75444°W / 19.83583; -66.75444
波多黎各海沟是一个在大西洋与加勒比海之间的海沟(最深处:8605米,即28232英尺)。此海沟与两个地带的相互作用有关。一个是沿着小安的列斯群岛的火山弧(Volcanic arc)向南的隐没带;另一个地带是一个主要的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或板块边界区域,其位置在古巴与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穿过开曼海沟直至中美洲岸边。科学研究得出如在断层沿线发生地震可以产生显著海啸的结论。波多黎各海沟位处两个板块互相经过一个分离边界(transform boundary)而只有少量部分隐没。加勒比海板块(Caribbean Plate)向东移动而北美洲板块则向西移动。北美洲板块令加勒比海板块向海沟的东南方隐没。隐没带的存在解释了为何在加勒比海的东南面会发现了活火山。火山活动在岛弧东南方沿线由波多黎各至南美沿岸十分频繁。
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处女群岛及多米尼加没有活火山,但她们都受到地震及海啸的威胁。地震及海啸的危机知识在邻近波多黎各海沟的岛屿的普罗大众间并不普及。当地政府因两个原因并不主动教育当地市民。第一个原因是旅游业是附近诸国的经济命脉,把危机广泛报导将会影响旅游工业的收益。第二个原因是当地政府希望防止恐慌在当地人口中扩散。波多黎各地震学会自从1988年便尝试利用波多黎各的媒体告知人民关于将来的地震可以引致灾难性的悲剧。自从波及印度洋四十多个国家的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发生后,更多人关心类似事件在加勒比海发生的后果。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应急计划。在波多黎各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个案中,美国政府已经研究此问题多年而亦加强其地震调查及开发海啸预警系统。在1918年10月11日,岛屿西岸受到现在当地知名的地震侵袭,并产生海啸。圣多明各在1953年受地震侵袭。专家认为两次灾难性的地震起源于波多黎各海沟的断层。除了1918年的地震外,在波多黎各及其附近亦有频密的震动案例,波多黎各因此特别受到地震专家的关注。在1981年,全岛均感到震动。在1985年,另一个震动在波多黎各的卡耶伊(Cayey, Puerto Rico)及萨莱纳(Salinas, Puerto Rico)均感到震动。
相关
- 电台电台在美国依然是一种主要的大众媒体。和大多数其他国家的电台发展史不同,美国的电台在历史上的发展主要依靠那些依赖商业广告赞助为生的盈利性电台。美国政府没有拥有一个播
- 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简称PLM)是覆盖了从产品诞生到消亡的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开放的、互操作的一整套应用方案。为了使产品及时上市,打败竞争者
- 生态系统列表下列为地球主要拥有的几个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潮间带、近海区以及远洋区。潮间带位于近海区域内,阳光充足,且有陆地上冲刷下来的营养物质,故生物种类繁多。近海区又称
- 古食肉目肉齿目(学名: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它们与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祖先,而且一样拥有裂肉齿。肉齿目是5500-3500万年前非洲、欧亚大陆及
- 光通讯光通讯是一种利用光来携带资讯的通讯技术,也称为远程光通讯。不论利用电子仪器传收或以肉眼直接观察光都属于光通讯。光通讯技术最早可以回溯到数百年前。即1880年发明的光电
- 韩非子法家系列条目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法家集大
- 亚洲诺贝尔奖是自1901年开始颁发的年度国际奖项,颁发给对化学、物理、文学、和平和生理及医学这五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人士或组织。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于1968年设立,以表扬在经济方
- 查德·米尔金查德·亚历山大·米尔金(英语:Chad Alexander Mirkin,1963年11月23日-),美国化学家,西北大学教授。1986年毕业于狄金森学院(理学士),1989年取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
- 那楚克·巴嘎班迪那楚克·巴嘎班迪(蒙古语:Нацагийн Багабанди,1950年4月22日-)蒙古族,蒙古国扎布汗省雅鲁县(Яруу)人,蒙古国政治家,1997年至2005年任蒙古总统。巴嘎班迪生于扎布
- 绿原酸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又名氯吉酸、氯原酸、咖啡单宁酸、杜仲绿原酸、全蝎提取物、咖啡酰奎尼酸等,是一天然的化合物,由咖啡酸及(−)-奎尼酸酯化而成。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