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特纳

✍ dations ◷ 2025-08-30 03:59:04 #维克多·特纳
维克多·威特·特纳 (Victor Witter Turner,1920年5月28日-1983年12月18日),苏格兰文化人类学家,因他的象征、仪式与通过仪式的研究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连同克利弗德·格尔茨和其他学者的作品,往往称为象征人类学或象征与诠释人类学。特纳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最初在伦敦大学学院研究诗学与古典学,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激起对人类学的兴趣,并就读曼彻斯特大学的人类学研究所。特纳对“社会剧”的兴趣是自发的,其基础根植于肯尼士·伯克 (Kenneth Burke)与厄文·高夫曼这两位先行者。1950年至1954年间,特纳与妻子爱迪丝(Edith Turner)在非洲中部的恩丹布部族(Ndembu)从事研究工作。当特纳观察恩丹布人时,他着迷于他们的仪式与通过仪式。他在1955年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如同当时在他同一时代的许多曼彻斯特学派人类学家,他也关注冲突,并创造社会剧这个新概念,以解释恩丹布村民的冲突与危机调解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特纳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探讨仪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期间,特纳开始将他的仪式及通过仪式的研究,运用于研究世界宗教和宗教英雄的生活。特纳深入研究了阿诺德•范•热内普通过仪式中的三重结构以及关于阈限阶段扩展理论。范热内普的结构由前阈限阶段(分离期)、阈限阶段(转型期)、以及后阈限阶段(重整期)组成。特纳指出,在阈限期(liminality),转型状态位于前后两个阶段之间,个人处在悬而未决的状态,既不再属于从前所属的社会,也尚未重新整合融入该社会。阈限期是一个临界边缘(limbo),一个模糊时期,以谦卑、遁世、测试、性别模糊以及共同体(communitas)为主要特征。特纳也是一个专心致志的民族志研究者(ethnographer),他不断沉思他的书籍与文章中的撰写技巧。他兼容并蓄从其他理论家借来的各种概念,他热切地要求他所发展的思想,能呈显民族志资料;他并不是一位为了理论而提出理论的学者。关于他的这个态度,有一个强力的例子,可见诸于下列这本书的第一段:《戏剧、田野与隐喻:人类社会中的象征行动》(Dramas, Fields, and Metaphors: Symbolic Action in Human Society)(1974)。他在那里写道,在我(的研究兴趣)从社会生活的经验,转移到概念化与思想史的这个过程中,我几乎依循了各地人类学家的路径。虽然我们将理论带到田野研究中,但这些理论只有在足以呈显社会现实,才会变得有所关联。此外,我们往往经常发现的是,足以呈显事实的并不是一位理论家的整个理论体系,而是他分散的概念,他的一闪而过的洞察,这是从有系统的脉络中所抽取出来的,并且适用于分散的资料。这样概念具有其本身的特性,并可能会产生新的假设。它们甚至呈现分散的资料如何被有系统地连结!透过某些庞大的逻辑系统而被随机分派,这些概念类似在一个尚无法食用的面团之中,具有营养的葡萄干。这些直觉洞察,并不是连结它们彼此的逻辑细胞,而是在田野经验中,往往会存续下来的东西。特纳的仪式研究作品,已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学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最近这个“特纳学派的理论典范”已受到挑战。约翰·艾德(John Eade)与麦可·沙诺(Michael J. Sallnow)在他们的作品《争论神圣性》(Contesting the Sacred)(1991),援引特纳的集体中介性概念,直接反对它(简言之,将这个概念视为理想化的概念);最近一本由约翰·艾德与西蒙·寇曼(Simon Coleman)所编的朝圣研究论文集:《重新建构朝圣:移动中的文化》(Reframing Pilgrimage: Cultures in Motion)(2004),暗示特纳的作品已使得朝圣这个议题受到忽视,不再是人类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这是因为特纳的主张,朝圣,由于其本身的中介性本质,是超乎平常的,而且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因此并不构成日常社会的一个成分)。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又译为“人类表演学”)学者李察·史切契纳(Richard Schechner,台湾译为理查‧谢喜纳)引用了特纳对于社会剧与中介性的理论,直到特纳去世之前,两人曾协同工作。特纳的作品(连同其他学科)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已重新浮上台面,已被证实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特纳的妻子爱迪丝·特纳,也建立并发展一些创新概念,以补足中介性、集体中介性与仪式过程等概念。她目前是维吉尼亚大学的讲师,以及《人类学与人文主义》(Anthropology and Humanism)这本期刊的编辑。

相关

  • 有孔虫类见内文有孔虫门(学名:Foraminifera),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它们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
  • 总体总体,又称为母体或整体,是指统计学中是指由许多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组成的集合,会在此集合中选出样本进行统计推断,选取样本的方式可能会用乱数或是其他抽样方式。例如要针对所
  • 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或行星际旅行指在行星系内的行星之间旅行。实务上,此类的太空航行局限于太阳系内的行星之间。载人飞行的行星际航行必须维持生命保障系统,成本非常高昂;而重量较轻的
  • 刺胞动物刺胞动物门(拉丁学名:Cnidaria;/naɪˈdɛəriə/),旧名腔肠动物门,又名刺丝胞动物门、刺细胞动物门,是一个包含有超过2万多个动物物种的门 ,皆为生活于水中(包括淡、海水或其他咸水
  • 薮羚薮羚(学名Tragelaphus scriptus),又名树羚,是西非及中非一种细小至中等大小的羚羊。它们与南非薮羚一同被称为丛羚,但两者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物种。薮羚在薮羚属中最为接近安
  • 北方文艺复兴北方文艺复兴是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北部欧洲的文艺复兴。在1497年之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在意大利以外的地区没有什么影响力,之后才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北方文艺复兴包括
  • 本华·曼德博本华·曼德博(法语:Benoît B. Mandelbrot,1924年11月20日-2010年10月14日)又译伯努瓦·曼德勃罗、曼德布洛特,生于波兰华沙,法国、美国数学家。幼年随全家移居法国巴黎,大半生均在
  • 官方文字官方文字是宪法或其他适用的法律所指定的法定文字。类似官方语言,但官方文字较为罕见,主要是当官方语言有多过一套文字时,才需要官方文字。由于对这些语言来说,人们使用那一套文
  • 邵 峰邵峰(1973年-)是一位中国免疫学家。1973年生于江苏淮安,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9年获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硕士,2003年获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其
  • 台湾铁路管理局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简称台湾铁路局、台铁局、台铁,或迳称为铁路局)是中华民国交通部的部属机关(附属事业机构),负责经营台湾的传统铁路系统——台湾铁路,为台湾第一家、也是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