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克多·特纳
✍ dations ◷ 2025-05-17 19:27:36 #维克多·特纳
维克多·威特·特纳 (Victor Witter Turner,1920年5月28日-1983年12月18日),苏格兰文化人类学家,因他的象征、仪式与通过仪式的研究作品而闻名。他的作品,连同克利弗德·格尔茨和其他学者的作品,往往称为象征人类学或象征与诠释人类学。特纳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最初在伦敦大学学院研究诗学与古典学,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激起对人类学的兴趣,并就读曼彻斯特大学的人类学研究所。特纳对“社会剧”的兴趣是自发的,其基础根植于肯尼士·伯克 (Kenneth Burke)与厄文·高夫曼这两位先行者。1950年至1954年间,特纳与妻子爱迪丝(Edith Turner)在非洲中部的恩丹布部族(Ndembu)从事研究工作。当特纳观察恩丹布人时,他着迷于他们的仪式与通过仪式。他在1955年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如同当时在他同一时代的许多曼彻斯特学派人类学家,他也关注冲突,并创造社会剧这个新概念,以解释恩丹布村民的冲突与危机调解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特纳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探讨仪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期间,特纳开始将他的仪式及通过仪式的研究,运用于研究世界宗教和宗教英雄的生活。特纳深入研究了阿诺德•范•热内普通过仪式中的三重结构以及关于阈限阶段扩展理论。范热内普的结构由前阈限阶段(分离期)、阈限阶段(转型期)、以及后阈限阶段(重整期)组成。特纳指出,在阈限期(liminality),转型状态位于前后两个阶段之间,个人处在悬而未决的状态,既不再属于从前所属的社会,也尚未重新整合融入该社会。阈限期是一个临界边缘(limbo),一个模糊时期,以谦卑、遁世、测试、性别模糊以及共同体(communitas)为主要特征。特纳也是一个专心致志的民族志研究者(ethnographer),他不断沉思他的书籍与文章中的撰写技巧。他兼容并蓄从其他理论家借来的各种概念,他热切地要求他所发展的思想,能呈显民族志资料;他并不是一位为了理论而提出理论的学者。关于他的这个态度,有一个强力的例子,可见诸于下列这本书的第一段:《戏剧、田野与隐喻:人类社会中的象征行动》(Dramas, Fields, and Metaphors: Symbolic Action in Human Society)(1974)。他在那里写道,在我(的研究兴趣)从社会生活的经验,转移到概念化与思想史的这个过程中,我几乎依循了各地人类学家的路径。虽然我们将理论带到田野研究中,但这些理论只有在足以呈显社会现实,才会变得有所关联。此外,我们往往经常发现的是,足以呈显事实的并不是一位理论家的整个理论体系,而是他分散的概念,他的一闪而过的洞察,这是从有系统的脉络中所抽取出来的,并且适用于分散的资料。这样概念具有其本身的特性,并可能会产生新的假设。它们甚至呈现分散的资料如何被有系统地连结!透过某些庞大的逻辑系统而被随机分派,这些概念类似在一个尚无法食用的面团之中,具有营养的葡萄干。这些直觉洞察,并不是连结它们彼此的逻辑细胞,而是在田野经验中,往往会存续下来的东西。特纳的仪式研究作品,已成为二十世纪人类学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最近这个“特纳学派的理论典范”已受到挑战。约翰·艾德(John Eade)与麦可·沙诺(Michael J. Sallnow)在他们的作品《争论神圣性》(Contesting the Sacred)(1991),援引特纳的集体中介性概念,直接反对它(简言之,将这个概念视为理想化的概念);最近一本由约翰·艾德与西蒙·寇曼(Simon Coleman)所编的朝圣研究论文集:《重新建构朝圣:移动中的文化》(Reframing Pilgrimage: Cultures in Motion)(2004),暗示特纳的作品已使得朝圣这个议题受到忽视,不再是人类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这是因为特纳的主张,朝圣,由于其本身的中介性本质,是超乎平常的,而且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因此并不构成日常社会的一个成分)。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又译为“人类表演学”)学者李察·史切契纳(Richard Schechner,台湾译为理查‧谢喜纳)引用了特纳对于社会剧与中介性的理论,直到特纳去世之前,两人曾协同工作。特纳的作品(连同其他学科)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已重新浮上台面,已被证实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特纳的妻子爱迪丝·特纳,也建立并发展一些创新概念,以补足中介性、集体中介性与仪式过程等概念。她目前是维吉尼亚大学的讲师,以及《人类学与人文主义》(Anthropology and Humanism)这本期刊的编辑。
相关
- 罗伯·柯霍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德语: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国医师兼微生物学家,为细菌学始祖之一,与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年,因结
- 斯特劳森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爵士 (1919年11月23日 – 2006年2月13日)英国哲学家,语言哲学牛津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森1919年11月23日生于英国伦敦,父母均为
- 十二指肠腺布伦纳氏腺是位于十二指肠壁的一种外分泌腺,负责分泌弱碱性的碳酸氢盐,以中和来自胃的酸性食糜。
- 莎草纸.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古兰经《古兰经》(阿拉伯语:اَلْقُرآن,al-qurʾān,字面上解作“诵读”)是伊斯兰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相信《古兰经》是真主安拉的启示,它被广泛认为是最优
- 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英语:Freedom of speech),一种基本人权,指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愿的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权利,这些意见表达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审查及限制,也无需担心受到政府或他人
- 艾尔基·罗斯拉堤艾尔基·罗斯拉堤(芬兰语:Erkki Ruoslahti,1940年2月16日-),芬兰裔美国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罗斯拉堤名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被看好角逐诺贝尔生
- 遗传距离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是用来衡量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的指标。对某一基因来说,两个群体有类似的等位基因,且频率相似,彼此的遗传距离较小,说明他们的共同
- 朝天椒朝天椒(学名:Capsicum annuum var. conoides ‘Chao Tian Jiao’)又称五彩辣椒,是茄科辣椒的变种植物品种,为目前常见的食用辣椒之一。原产地为秘鲁、墨西哥。一年生草本;卵形叶片
- 不一致的比较不一致的比较(inconsistent comparison)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指将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基准作出的比较,并列作为理据证成某主张。这种谬误有时是出于对运用比较数据的概念模糊,是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