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希·莱茵霍尔特·克留茨瓦尔德

✍ dations ◷ 2025-05-18 06:16:07 #1803年出生,1882年逝世,爱沙尼亚人,爱沙尼亚作家,医生,塔尔图大学校友,史诗诗人

弗雷德里希·莱茵霍尔特·克留茨瓦尔德(Friedrich Reinhold Kreutzwald,1803年-1882年)是一位爱沙尼亚作家,被认为是爱沙尼亚民族文学之父,1857-1867年间,完成了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教授弗雷德里希·罗伯特·菲勒曼(英语:Friedrich Robert Faehlmann)所构想的爱沙尼亚史诗《卡列维波埃格》(Kalevipoeg),对爱沙尼亚人的民族意识造成了很强的影响。同时也是一名医生。

其父母为今西维鲁县的一个小村庄的农奴,其父为谷仓看守,其母为女仆。1815年农奴解放后,其父母将他送去拉克韦雷的县学读书,1820年在塔林的中学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1833年,克留茨瓦尔德从塔尔图帝国大学的医学院毕业,并在同年8月娶了玛丽·伊丽莎白·塞德勒(Marie Elisabeth Saedler)为妻。1833至1877年间,他都在沃鲁当医生。他一生是欧洲多个科学协会的成员,并取得了数个大学的名誉学位。

克留茨瓦尔德写了许多民间寓言故事,大部分都被翻译成了德语,包括:《酒患》(Plague of Wine,1840)、《世界及人们可在其中发现的东西》(The World and Some Things One Can Find in It,1848–49)、《列那狐》(Reynard the Fox,1850)、《愚人村的聪明人》(Wise Men of Gotham,1857)等。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史诗《卡列维波埃格》(Kalevipoeg,意为卡列维之子),以及其它基于爱沙尼亚民间传说的作品,如《古爱沙尼亚童话》(Old Estonian Fairy-Tales,1866)等,还写了许多诗集、长诗《林比特》(Lembitu,1885,林比特(英语:Lembitu)为古代爱沙尼亚抵抗宝剑骑士团的英雄)等等,均在其逝世后出版。

克留茨瓦尔德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爱沙尼亚语的写作的作家。他是爱沙尼亚民族意识觉醒的领袖之一,而且是爱沙尼亚知识青年的楷模及鼓舞者。

相关

  • 尸冷尸冷(Algor mortis)是指恒温动物死亡后,新陈代谢和产热停止,由于自然散热体温下降的现象。尸冷的温度下限是环境温度,但后来腐烂过程开始后,尸体温度可能又会上升。成年人类死亡后
  • 旗人旗分佐领下人(满语:ᡤᡡᠰᠠ ᠨᡳᡵᡠᡳᡥᠠᡵᠠᠩᡤᠠ,穆麟德:gūsa nirui harangga,太清:gvsa nirui harangga)又称外佐领下人或外八旗人,与内佐领或内八旗组织中的包衣人相对,是普
  • 奴隶贸易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称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也有人认为早至15世纪,并持续至20世纪),在环大西洋地区将非洲大陆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美洲大陆殖民地地区
  • 内务人民委员会内务人民委员部(俄语: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Narodnyy Komissariat Vnutrennikh Del,缩写为НКВД  聆听 帮助·信息,NKVD)是
  • 大梅沙坐标:22°35′47″N 114°18′18″E / 22.596311°N 114.305057°E / 22.596311; 114.305057大梅沙海滨公园位于中国深圳市盐田区,是深圳的一个沙滩,于1999年开发,是深圳比较早
  • 理学院清华大学理学院是清华大学的一个直属学院,院级行政管理为虚体建制,下设三个实体建制。理学院位于清华校内西北区,由理学院楼、科学馆、化学馆和气象台组成。
  • 吸收 (光学)吸收,在物理学上是光子的能量由另一个物体,通常是原子的电子,拥有的过程,因此电磁能会转换成为其它的形式,例如热能。波传导的过程中,光线的吸收通常称为衰减。例如,一个原子的价电
  • 宗教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 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PD-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癌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PD-1和PD-L1都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此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在成为几种癌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PD-1/PD-L1
  • 莱昂·布儒瓦莱昂·维克托·奥古斯特·布儒瓦(法语:Léon Victor Auguste Bourgeois,1851年5月21日-1925年9月29日), 法国犹太政治家。布儒瓦早年学习法律,1876年成为文官。1887年任塞纳省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