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字书

✍ dations ◷ 2025-05-21 05:03:18 #经部小学类,工具书,字典

《干禄字书》是唐代一本字样学字书,由颜元孙撰写,并一卷。刘中富统计此书共整理汉字804组,凡1656字,详见其著作《干禄字书字类研究》(济南:齐鲁书社,二零零四年)。本页的统计资料亦见于此书。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一共有六项: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当中,书写的要求第一为正确,二才为遒丽。由此可见,唐代特别重视官吏士人的文字书写规范。由是,颜元孙撰《干禄字书》的其中一个原因为使科举文字得以统一,尤其突出“正字”这重要概念,所有考生必须依从其例以应考科举。

《干禄字书》序云:“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下有注解为“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合经注本,又碑书多作八分,别询旧则”。从此可见,唐代进士考试必依《干禄字书》的“正字”。所谓“既考文辞,兼详翰墨,昇沈是繋,安可忽诸。”而此等“正字”则为全书对于唐代书写文字的标准。在此,我们亦须留意,《干禄字书》的“正字”当以楷书写成的。

颜元孙出身于精于小学的颜氏家族,其高祖父颜之推和伯祖父颜师古,皆以考注经史闻名。颜之推为北齐人,很早便提出正字的问题,批评当时学者盲目尊崇小篆,并指出《说文解字》等前代字书未必能解造字本意。颜师古精于训诂,唐太宗曾派他考定五经,确定楷体文字,撰成《五经定本》,为取士的标准。刊正经籍时,他亦纪录了不同样式的楷书字体,辑成《颜氏字样》。

颜元孙撰《干禄字书》当为继承其伯祖颜师古之《颜氏字样》。由《干禄字书》的序言可知,《颜氏字样》录成后,后有学士杜延业续修,编成《群书新定字样》,然而没有条贯,以致检索困难,而且“应出而靡载”,“诡众而难依”,不论收字或释文都差强人意。加上文字继续演变,不断有新增讹字,故颜元孙萌生编制字书之意。“不揆庸虚,久思编辑,顷因闲暇,方契宿心”,颜元孙在玄宗时曾遭诬奏,黜归田里而乡居十载,后人推断《干禄字书》乃于此时完成。

颜元孙于写成此书后,在唐代宗大历九年(774年),其侄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时,书录《干禄字书》,并摹勒上石,立于湖州刺史院东厅,“一二工人昼夜传拓不息”(《湖州府志.杨汉公刻跋》),可见此书大受欢迎。然而摹多速损,以致碑石残破不堪。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杨汉公以刻石损泐已甚,资助颜真卿之侄颜颙依早年拓本重刻。

宋高宗绍兴壬戌(1142年)八月,《干禄字书》再度刻石,由潼州府宇文公主持,梓学教授成都勾咏操刀。是次刻石乃根据第二次刻石版本,以及蜀地所传的木刻版本。此石拓本称为蜀本。

《四库全书》经部所录的《干禄字书》主要根据马曰璐覆刻本,又以蜀本(第三次刻石的拓本)校补讹脱。

序曰:“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次,每转韵处朱点其上。”

《干禄字书》的音系乃根据《切韵》,先依平上去入四声编次,再依大韵及小韵的次序。《切韵》是一部成于隋代的韵书,主要由陆法言撰写,颜之推及萧该等八位学者亦有讨论和协助。《干禄字书》的声韵类别和音韵结构与《切韵》相同,但个别小韵和字的归类不同于《切韵》,韵部数目也比《切韵》少,此乃因为《干禄字书》并非以辨声为主,乃根据实际需要──应付科举,求取荣禄──而编撰,声韵不必拘于一格。另外,虽云“每转韵处朱点其上”,但由于本书的流传以石刻拓本为主,刻石时没有用其他符号代替,所以标示转韵的朱点已散失。

序曰:“具言俗通正三体。”书中每组字例皆列明各字属何体(俗、通或正)。序言已说明俗通正三体的定义和使用范围,如下──

“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傥能改革,善不可加。”此言俗字写法较简,乃后起字,可用于民间通俗文书、日常生活“非涉雅言”的场合。

“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此言通字沿用已久,常见于公文。通字与俗字之别在于前者“远”后者“近”,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

“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正字即来历可以垂之久远,或见于《说文解字》,或见于经书典籍,可于涉雅言的场合使用。

序曰:“偏旁同者,不复广出。”即偏旁相同的字,只举一例说明正俗,余者不再列出。例如“聡聦聪:上中通下正,诸从忩者并同,他皆放此”,同以“忩”为偏旁的字各体与“聡聦聪”相同,故“骢”、“摠”等字不会再加列举。又如“互氐:上通下正,诸从氐者并准此”,同偏旁者如“仾低”不会重复。

序曰:“字有相乱,因有附焉。”除了辨明俗通正三体,颜元孙也分析形似而意异的字,略说其义或读音。以“彤肜”为例,释文“上赤色,徒冬反;下祭名,音融”不但说明了字义,亦以反切和直音法标示其音,以防混淆。

异体字即音义相同而书写形式有别的字。《干禄字书》共收异体字1465个,分为707组,每组有二至三字,具言各字何属──俗、通或正。俗通二体未必每字都有,正体则每组俱有,而排列次序必为最后。如“聡聦聪:上中通下正”,即是指“聡”和“聦”皆为通字,“聪”则是正字;又如“剪翦:上俗下正”,“剪”俗而“翦”正。另外,707组异体字中,有56组为“并正字”,即该组字皆为正字,如“線綫:并正”、“懽歡:并正”。

《干禄字书》共收录97组易混字(二字一组),加以辨识(释义、注音,而无关俗通正),有时更会说明讹读讹书的情况,如“逮逯:上及也,徒计反,俗音徒再反,非也,下人姓,音录”。

序中虽云“偏旁同者,不复广出”,然而《干禄字书》有不少偏旁、释文相同的字组,如“逈迥:上俗下正”和“垧坰:上俗下正”、“携擕:上通下正”和“鎸鐫:上通下正”。此谓同类(偏旁相同)同例(解说相同)。另有同类不同例之字组,如“茘荔:上俗下正”和“脋脅:上通下正”。

《干禄字书》以辨识异体字为主,分析易混字为副——

颜元孙既重视字之本,又包容字之变。《干禄字书》所确定的正字主要依据《说文解字》。余者则经典相承,或当时广泛使用。颜元孙不排斥隶变或隶省字,不以繁复生僻为正,反正视当时文字使用情况,容许俗通字于某些场合使用。他明白文字会自然发展,非正字不可能杜绝,只能减少。故规范字用不能守旧因循、盲从经典。

他亦提出了“并正”的概念,即正字并非独一,假若某异体字有所凭据(凭据也者,或经典相承,或字书收录,或当时普遍使用),而且使用频率与本字差不多,则可判定为正字。兹乃注重实用,为时宜精神也。

《干禄字书》把所收汉字按声分类,乃得平上去入四部,每部属字再以韵部先后排列,开启字书按声编次之例,成为日后成正字学字书的主流,如宋代郭忠恕《佩觿》、宋代张有《复古编》、辽时僧人行均《龙龛手鉴》、元代李文仲《字鉴》、明代焦竑《俗书刊误》等等。

《干禄字书》开创的体例影响后世字书,沿用此法者如宋代张有《复古编》、辽时僧人行均《龙龛手鉴》、元代李文仲《字鉴》等等。

“字有相乱,因而附焉”,辨明相似字不但可以整理汉字,更可正确用字,唐代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明代胡文焕《字学备考》均设“分毫”以明易混之字。宋代郭忠恕《佩觿》中下卷罗列形音相似的易混字,据四声分为十部,加以分辨。

汉字书写形式随时代改变(隶变、楷化),致令字体样式也不断变易,同字异体,莫衷一是。六朝战事频繁,时代动荡,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如颜之推所说:“北朝丧乱之余,书迹鄙陋,加以转辄造字,猥拙甚于江南”(《颜氏家训》)。颜元孙以唐初颜师古《颜氏字样》及杜延业《群书新定字样》为基础,对异体字俗正、易混字音义加以分析,整理《说文解字》以来的汉字,确立楷书样式,提供正字标准,以助唐之统一。施安昌指出,盛唐及中唐(即《干禄字书》撰成后)的碑志比初唐较少通俗字(比例降为百分之三),偶一见之者亦收于《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纪录了唐时的正俗字,有助考察汉字的流变,并校定古书。段玉裁在《经韵楼集》卷七《书〈干禄字书〉后》卷七曰:“今世‘蠶’作‘蚕’,不知所由,考之此书(按:《干禄字书》也),则唐俗作‘蝅’,而后又省也。”可见《干禄字书》可供流观古今字变。

既察俗正迁移,便可校勘古籍。段玉裁在《经韵楼集》卷七亦言:“世俗字与唐时有不同,而为校定古书之一助……杨用修论《史记》必有‘耑甫耑友’’等字者乃为古本,而不知其为唐之俗字。”《干禄字书》所收正字皆有凭据,多为世代相传,而以俗、通二体对应正字,有助后世校定古籍,理解字意及形变之故。

《干禄字书》总据《切韵》四声次第编列文字,然由于个别小韵和字的归类不同于《切韵》,韵部数目也比《切韵》少,故此《干禄字书》可提供有关唐朝科举考试韵部规格的资料。

相关

  • 乌拉尔语系乌拉尔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语言系属分类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38种语言,讲该语系语言的人有2500多万人口,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为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
  • 大平原大平原(英语:Great Plains),多称北美大平原、北美大草原,是北美洲中部一块广袤的平原地区,大致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落基山脉以东、格兰德河以北。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大平原东西长
  • 嵊县花猪嵊县花猪是中国地方猪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在嵊州市(原嵊县)、上虞区及新昌县,以及相邻的绍兴、天台县、奉化区、余姚市等县(市)。嵊县花猪毛色多在灰褐色与白毛相间,可分为六白猪
  • 勃欧人勃欧人(缅甸语:ပအိုဝ်းလူမျိုး(ပအိုဝ်ႏ),IPA:,掸语:ပဢူဝ်း),另译巴欧人、帕欧人或巴奥人等,是缅甸第七大民族,人口约为2,000,000至2,600,000。勃欧人也是
  • 招起陞招起陞(1851年-?年)广州驻防正黄旗汉军全福佐领下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翻译进士。
  • 亨利·博斯科亨利·博斯科(Henri Bosco,1888年11月16日-1976年5月4日)是一位法国作家,曾四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博斯科出生在普罗旺斯地区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家庭分别起源于普罗旺斯、利
  • 时政记时政记,一作时政纪,是一种史书体裁,武周时的宰相姚璹所创,乃是由宰相纪录与皇帝之间的讨论事项,交付史馆,作为编纂日历、实录等史书的依据。唐初贞观年间,皇帝照例在退朝后与宰相讨
  • 潘永因潘永因,字长吉,江苏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生卒年不详。清朝作家。潘永元之弟。康熙元年因通海案逃至平陵,隐居著书。编有《宋稗类钞》。
  • 陈式海陈式海(1966年3月-),男,汉族,福建永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现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 莎班娜·亚兹米莎班娜·亚兹米(乌尔都语:شبانہ اعظمی‎‎,英语:Shabana Azmi,1950年9月18日-)是印度女演员,主要出现在宝莱坞电影。亚兹米曾经五度得到印度国家电影奖最佳女演员殊荣,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