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

✍ dations ◷ 2025-04-04 04:47:13 #浸润
浸润或不浸润是两种互斥的物理现象。如果液体对固体浸润,同时固体内部存在毛细管,那么因为毛细作用,液体会渗透到固体的内部。浸润指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或渗透到固体内部的现象,此时对该固体而言,该液体叫做浸润液体。不浸润指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且不渗透到固体内部的现象,此时对该固体而言,该液体叫做不浸润液体。浸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无化学反应浸润和化学反应浸润。在没有化学反应参与的情况下,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用分子力作用解释。物体由分子组成,同种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称为内聚力,不同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附着力。如果内聚力小于附着力,就会发生“浸润现象”;反之则称为“不浸润现象”。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这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内部的分子同时受到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的吸引。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那么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将会大于液体的分子密度,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液面呈现扩散的趋势,便形成了浸润现象。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那么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将会小于液体的分子密度,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有时在生活中,需要利用浸润现象。例如使用钢笔书写,是利用了书写纸能够被墨水浸润的特点。有时在生活中,需要避免浸润现象。例如用苯乙烯类涂料油漆金属与木器以防锈或防腐,是利用了苯乙烯对水等液体不浸润的特点。有些固体对同一种液体的浸润性或不浸润性,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医学上用的脱脂棉,在未脱脂前是不能被水浸润的,而脱脂后可以被水浸润。有时也需要利用这种转化。

相关

  • 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英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rtburn reflux,缩写:GERD),或称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等,是指胃酸(有时加上十二指肠液)长期不正常地向上反流进入食道甚至
  • 西兰大陆坐标:40°S 170°E / 40°S 170°E / -40; 170西兰大陆(Zealandia),也被称为西兰洲、西兰蒂亚和Tasmantis,是一块几乎被淹没的微大陆(microcontinents)。于8500万到6000万年前从包
  • 随机变量给定样本空间 ( S , F ) {\displaystyle (S,\mathbb {F} )} ,如果其上的
  • 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英语:Disruptive innovation),或是被称为“破坏式创新”与“破坏式技术”,早期也被翻译为“颠覆式创新”或“颠覆式技术”,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英语:Cla
  • 血红蛋白S镰刀型红血球疾病(英语: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组通常由双亲遗传而来的血液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叫做镰状红血球贫血症(Sickle-cell anemia, SCA)。该疾病会引起红
  •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英语:John Howard Northrop,1891年7月5日纽约州扬克斯 - 1987年5月27日亚利桑那州威肯堡),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
  • Biochem Pharmacol药理学(英语:Pharmacology),是研究药品与有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品对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品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也研究药品
  • 霉草科参见正文霉草科共包括8属约48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包括东南亚、中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中国只有喜荫草属(Sciaphila)1属3种,分布在海南和
  • 阿尔比十字军十字军 教皇国卡特里派 图卢兹公国(英语:County of Toulouse)英诺森三世 何诺三世 格列高利九世 西蒙·德·蒙特福特(英语:Simon de Montfort, 5th Earl of Leicester) †
  • α-鹅膏蕈碱α-鹅膏蕈碱(α-amanitin)是一种八氨基酸的环肽,它可能是毒伞肽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包括α-鹅膏蕈碱的毒伞肽类物质主要存在于鹅膏菌属的物种,例如毒鹅膏。α-鹅膏蕈碱的口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