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 dations ◷ 2025-08-11 16:59:09 #《变形记》
《变形记》(拉丁语:Metamorphoseon libri)是罗马的诗人奥维德的作品,大约开始写于公元1年或3年,完成于公元8年,是使用六步格诗体记录了关于变形的神话作品。《变形记》有15册,每册大概700到900行,描述了罗马和希腊神话中的世界历史。其中总共包括了大约250个左右的传说(多为爱情故事)。从其第一次发行开始,《变形记》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神话作品之一,也大受中世纪的作家和诗人的喜爱,因此其对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以及中世纪甚至到巴罗克时期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全诗共十五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转回”理论,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大汇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由宇宙的创立、大地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开始,直至罗马的建立,凯撒遇刺变为星辰和奥古斯都顺应天意建立统治为止。在奥维德32年的写作时期(大约公元前15年到公元17年他去世)中,变形记的完成时间大概在中间的一段时期。这部作品的写作大概开始于公元1年,到公元8年奥维德被流放之时,其基本上被完成。在其创作的早期,奥维德着重于使用哀伤的对句描写爱情,比如在《恋情集》(《Amores》),《女杰书简》(《epistolae heroidum》)和《爱的艺术》(《Ars amatoria》)。已失传的悲剧作品《美狄亚》则是例外。奥维德选择了六步格诗体来写作《变形记》,因此其属于史诗的范畴。整部作品包括了十五本,总共有大约12.000诗节,是史诗中的钜作。在他被流放的时期中,奥维德又重新开始著一些对句作品,比如《黑海零简》(《Epistulae ex Ponto》)。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奥维德已表现出了他对神话主题的极大兴趣。到现在为止,《变形记》中的大约所有250个关于变形的故事都基本上的得到其他文献的证明。特别是比《变形记》更早期的尼坎得的作于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文集《Heteroiumen》。奥维德被认为其在一位好友,艾米利乌斯·马谢尔的帮助下,使用了至少一本希腊著作,《Ornithogonia》,作为其的参考文献。奥维德恰巧遇上了罗马内战的最后一段时期和罗马政权向君主制的过渡以及之后的,他的创作高峰时期:罗马在奥古斯都大帝统治下的鼎盛时期和危机时期。很多挽歌诗人,比如迦鲁斯,普罗佩体乌斯和阿尔比乌斯·提布卢斯都在其作品中评判了这一段共和到独裁过渡的历史(到公元前17年)。奥维德作为一个实例,代表了从和平时期逐渐到思想独裁时期所产生的隐含的对君主的狭隘的批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推动了《变形记》的产生。《变形记》包括了大量虚构的或真事的人物的变形故事,其中包括:世界形成,丢卡利翁和皮拉(大洪水),皮刺摩斯和提斯柏,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以及珀耳修斯,鲍西丝和费莱蒙,巴图斯, 纳西瑟斯和厄科,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阿波罗和达佛涅,法厄同,尼俄柏,伊菲斯和伊安忒,弥达斯国王,皮格玛利翁,朱庇特以及和他关系紧密的女性们(欧罗巴,伊俄, 卡利斯托,勒达和拉托娜),卡斯托耳和普勒克斯,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达,伊阿宋和美狄亚,毕达哥拉斯,恺撒以及奥古斯都。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作为战利品。刀枪不入之身。下。第十四卷

相关

  • 细菌结构细菌(真细菌)的细胞结构独特,与古菌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有很大不同。细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真核生物,要简单很多。细菌最外层的结构为细胞壁。往内,则依次为细胞膜、细胞质及拟核。部
  • 比奥呼吸比奥呼吸(Biot's respiration)是由卡米·比奥 在1876年归结出的一种病理性的周期性呼吸。它的特点是:呼吸短、浅。在几次呼吸后,会出现规律或不规律的呼吸停止。该病的预后通常
  •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英语:Signal transduction;也译作讯息传导)是化学或物理信号作为一系列分子事件通过细胞传递的过程,最常见的是蛋白激酶催化的蛋白质磷酸化,最终导致细胞反应。负责检测
  • 脂肪酸合成脂肪酸合成是指利用乙酰辅酶A以及丙二酰辅酶A经过脂肪酸合酶的催化,反应合成脂肪酸的过程。这对细胞和生物体内的脂肪生成(英语:Lipogenesis)作用与糖解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流
  • 油炸炸,又称油炸、爆香(英语:Deep frying或deep fat frying),是一种将食物放入高温食用油中浸泡的烹饪方法。通常在油炸锅(英语:Deep fryer)或薯片盘(英语:chip pan)中进行,工业上则多以压力
  • 契丹人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蒙古语族,但受通古斯语族强烈影响。而目前居住中国东北的达斡尔族可认定为契丹人直系后裔,部分吉尔吉
  • 于天仁于天仁(1920年2月4日-2004年5月22日),中国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土壤电化学的创始人,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2004年5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 span class=nowrapPd(NOsub3/sub)sub2/sub/span硝酸钯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d(NO3)2,是钯形成的硝酸盐之一。该物质存在无水物和二水合物,这两种物质都是褐色的固体。硝酸钯在常温下为褐色晶体,易溶于水和稀硝酸,溶液呈红
  • 蛮蚁亚科蛮蚁亚科(Agroecomyrmecinae)隶属蚁科,下辖2个现生的属及2个已灭绝的属。该亚科起初是由 Carpenter 在1930年以家蚁亚科蛮蚁族发表。Barry Bolton 于2003年将其提升至亚科,并提
  • 雒越雒越又名骆越,最早源自于于越,属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中国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中心曾经为交趾一带。“雒越”的“骆”有水田之意,他们以农业维生,自战国时代生活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