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面条

✍ dations ◷ 2025-11-14 17:40:58 #韩式面条

面或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的食品。可再经煮、炒、烩、炸等烹调方式食用。

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在中国东汉时期,2005年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的喇家遗址中发现了距今4,000年以上历史的面条,长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根据最早的史料及实物佐证,因此通常认为面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

一些地区称呼同类食品有别的名字,如鲁南部分地区称面条为“面汤”(汤读轻声,指面条汤时为“面汤汤”)。

在中国,最初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叫“汤饼”,即最早的面条。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有索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一尺一断,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称为冷淘的过水凉面;宋朝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达10种之多,丰富多彩,有插肉面、浇头面等;元朝出现了可以久存的挂面;明朝有制作技术高超的拉面,还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清朝乾隆年间又有经过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烧焖而熟的伊府面,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条制品。

面条的口感好,制作简单,所以在中国非常流行。而由于制条、调味的不同,使中国各地及华人世界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让人目不暇接。通常把稻米以外原料的面条才称为“面”,以稻米为原料的称为“粉”。面条类型有白面条、拉面、青海的面片、面线、油面、生面、米粉、米线、刀削面等。

根据日本学者田中静一考证,面条可能是在唐朝传入日本,《和名类聚抄》称为索饼。用切割馄饨薄面皮制造面条的另一种方法,可能在15世纪时由中国传入日本奈良,当时写为“温饨”读作udon(乌东);至于馒头则是在元代由林净因传入日本,林净因在日本被称为馒头之父,在奈良有一座林净因记念神殿。

著名的面条有主要有拉面、乌冬面、荞麦面与素面。其中拉面种类最多。按照面汤的种类主要分酱油面、味增面和咸味面。

二十世纪中,日籍台湾人吴百福发明了泡面,迅速在亚洲流行开来。。

朝鲜面条有素面、玉米面。按照吃有著名面条有冷面、拌面、炒面、汤面等。配料有泡菜、海鲜等。

考古学家考证,在意大利中部一个公元前4世纪的伊特鲁里亚人的墓穴里发现有意大利粉,但这是不是现代意大利面的原型尚无法确定,目前关于意大利面制作比较可靠的证据约可追踪到公元13或14世纪。

传说旅行家马可波罗将面条由中国介绍到意大利,但没有确实的证据。事实上在马可波罗回到意大利之前,意大利已经流行通心面Maccheroni和细面条Vermicelli。保存在意大利热那亚档案馆有一份士兵巴士托内在1279年写的遗书,嘱咐将一篮子通心面交给亲属。Rosenberg 和石毛直道指出,面条可能通过丝绸之路,由中国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人传入西西里岛,再传入意大利半岛。

18世纪意大利发明了番茄酱面条,此后成意大利食品风行世界。

1226年的巴格达,流行Rishta--一种线形面条,和Ytriyya--通心粉。

面条在明代传入东南亚。柬埔寨称为Numbanchock,泰国叫Sen mee,印尼和马来西亚称为mie或mi。

相关

  • 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种由硒缺乏及克沙奇病毒感染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充血性心肌症。1935年于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首次发现,并以此得名。此种疾病后来被发现广泛存在于从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
  • 认知发展论认知发展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
  • 电中微子电中微子(Electron neutrino),为三种中微子的一种。因为它总伴随着电子,所以称为电中微子。沃尔夫冈·泡利在1930年预言到它的存在,1956年克莱德·科温、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等人
  • 刘嘉麒刘嘉麒(1941年5月29日-),中国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出生于辽宁丹东。籍贯北宁。满族。196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67年该院研究生毕业。198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理学
  • 大流士二世大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 科特迪瓦2019冠状病毒病科特迪瓦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科特迪瓦发生的情况,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及时的事件。2020年3月11日,科特迪瓦卫生部宣布确诊该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曾
  • ⱱ̟双唇闪音是一种不常见的非R音(英语:Rhotic consonant)的闪音,国际音标(IPA)写作⟨ⱱ̟⟩或⟨b̆⟩。在一般情况下,它几乎总是作为唇齿闪音的同位异音出现,但在班达语(英语:Banda langu
  • Armillaria mellea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P. Karst., (1881)蕈伞凸面子实层连生美味蜜环菌(学名:Armillaria mellea),又名榛蘑、臻蘑、蜜蘑、蜜环蕈、栎蕈,分布于全球各地区,为小皮伞科真菌,也
  • Giemsa染色吉姆萨染液(英语: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与DNA上的
  • 特务特务,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