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神代
✍ dations ◷ 2025-04-02 10:06:28 #酒神代
酒海纪期是月球地质年代中位于前酒海纪和早雨海世之间的一段时期。它起始于酒海盆地形成之初(42-38亿年前),结束于雨海盆地即将到来之前(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0.004亿年前)。雨海盆地自身则涉及到下一地质期-早雨海世。正是在这一时期,月球经历了后期重轰炸期密集的天体撞击。这一大胆的地质期划分是由斯图尔特·亚历山大(Stuart Alexander)和唐纳德·威廉斯(Donald Wilhelms)所提出。前酒海纪是指从45亿5千万年前(月球开始形成时)至39亿2千万年前(酒海因陨石碰撞而形成时)的这段时期。前酒海纪之后是酒神代。前酒海纪的岩石是很稀少的;它们大部分是由月面高地物质所组成,其他的则多已被接下来的碰撞(主要是标示著酒神代约略初始时期的大撞击后期)给重重地搅动、击碎和融解掉了。前酒海纪高地的主要物质为斜长岩,据猜测可能是因为月球早期地壳形成时发生了广泛的岩浆海的矿物结晶化。此一地质时代被非正式地分成隐生代和盆地群代,但此一分类并没有被使用在任何一种地质图内。陨石坑计数是确定天体表面年龄的一种重要方法。酒海纪时期,月表直径20公里以上的陨石坑分布密度为23-88座/百万公里2之间。酒海纪有很多环形山,包括10-12座直径300公里以上的撞击盆地。如湿海盆地、洪堡海盆地、危海盆地、莫斯科海盆地、酒海盆地、澄海盆地以及巴伊环形山、赫茨普龙环形山、科罗廖夫环形山、门捷列夫环形山等,还有可能已严重损毁的西科尔斯基-里滕豪斯盆地(Sikorsky-Rittenhouse)和孟德尔-里德伯盆地 。在这一时期,由于频繁撞击天体的持续回落,当时月球表面上直径30公里以上陨石坑的形成频率达到1900座/亿年,而下一年代则为390座/亿年。结果共形成了1330座类似大小的陨坑。当时的火山活动强度尚不得而知,也许该时期的一些月海区域已被撞击溅射物掩埋了。详细的酒海纪地貌大部分位于月球正面东部和月球背面的一些区域中。地球上现有的酒海纪月岩样本取自三座月海:酒海盆地(阿波罗16号,值得商榷)、澄海(阿波罗17号)和危海(阿波罗20号)。由于地球上很少甚至不存在对应于月球前酒海纪时期的地质资料,前酒海纪至少被用于一项著名的科学工作-用来作为划分地球冥古宙的一项标准。
相关
- 菌落菌落(colony),分为细菌与真菌菌落,细菌菌落为由单一细菌在培养基生成之聚合体,真菌菌落为单一孢子或菌丝经繁殖聚集所成,可肉眼观察之。
- 破伤风破伤风(英语: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脐带风、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
- 热中子中子温度,亦称中子能量,指的是自由中子的动能,单位通常是电子伏特。由于中子经过不同温度的减速剂会有不同的速度分布,一般可以使用温度来衡量中子的动能。中子的能量分布基本上
- 托儿所托可以指:
- 糖酵解糖酵解(英语:glycolysis,又称糖解)是把葡萄糖(C6H12O6)转化成丙酮酸(CH3COCOO− + H+)的代谢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自由能被用于形成高能量化合物ATP和NADH。糖酵解作用是所有
- 退行性疾病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种受害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或结构逐步恶化的疾病,可以是由人体老化,可以因生活方式的选择,如运动或饮食习惯。退化性疾病往往与传染病形成鲜明
- 腭腭(英语:Palate,又称颚,但颚亦可指上下整体的解剖结构),又称为上颚,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口腔顶部。它将口腔和鼻腔分开。在这一点上,鳄目也有类似构造。但是绝大多数的四足类其他
- 主管高阶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执行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阶层等皆指企业、组织内的高级经理人或高级管理团队。一般而言,他们负起公司例行公务的种种责任,也拥有来自董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北京微生物研究室合并成立,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以微生物
- 红外线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可以观测到红外辐射的天体,是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为400纳米(蓝色)至700纳米(红色),波长比700纳米长但仍比微波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