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所得假说

✍ dations ◷ 2025-08-13 01:58:35 #恒常所得假说

恒常所得假说(英语: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缩写为 PIH),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傅利曼所发展出的消费理论,在1957年提出。所谓的恒常所得(permanent income)是指长期的预期平均收入。简单来说,这个假说认为,消费者做出的选择,它所形成的消费模式,是由消费者的永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的改变来决定,而不是暂时收入的改变。这个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暂时性的收入改变,对消费支出行为只会有很小的影响,但是永久收入的改变,对消费支出行为则会有很大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提出“总合消费的数量主要是由总合收入的量来决定”这个论点。根据凯因斯的看法,消费支出只受当期所得的影响。但是在实证资料上,这个论点的说明性不足。由家庭收支调查的资料,得出的消费函数,自发性消费支出大于零,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反之,由国民所得统计所画出的消费函数,自发性消费支出几乎等于零,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则较大。

典型的凯思斯消费理论不能解释当美国的实质收入增加时,储蓄率恒常不变的状况。为了修正凯恩斯的看法,以及解释实证资料,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间,经济学家提出许多新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生命周期假说与恒常所得假说二者。这两种模式都假设,家庭消费支出主要决定于正常所得,其基本假设类似,因此有人将这两种模型合并,称为生命周期-恒常所得假说(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米尔顿·傅利曼在1957年出版《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提出了恒常所得假说。当时其他假说中,有很多都被包括进这个假说中,被当成一种特例处理,当时的实证资料也支持他的理论,因此这个假说很快就在总体经济学界被接受。

相关

  • 鲍里斯·巴顿鲍里斯·叶夫根诺维奇·巴顿(乌克兰语:Борис Євгенович Патон,1918年11月27日-),又译鲍里斯·帕通,是乌克兰的焊接技术专家,自1962年起一直担任乌克兰国家科学院
  • 四唑四唑(Tetrazoles)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含有一个由四氮的五元环,化学式CN4H2。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四唑及其衍生物。视氢的位置不同,四唑有三种异构体,分别称为1-H,2-H和5-H-四唑。其中前
  • 木刻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
  • 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生运用双手对病人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了解疾病情况的方法。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病变部位的触摸按压,以
  • 警方警察(police)是负责维持地区的治安的机构。他们容许适当使用武力,一般隶属该国家或地区的内政部门或保安部门一般而言,负责执行警务的人员称为警察。汉字的警察是取警逻和警戒的
  • 特留分特留分(英语:legitime (legitima portio);legally reserved portion,日语:遺留分)在继承法中是指最低限度的法定应继分,按照立法例的不同,有其不同的意义。简单说,就是法律规定凡是被
  • 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乃指光射到一个界面时,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相同角度。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折射。而反射时会出现以下情况:光的反射定律可以由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导出
  • 充分且必要充分必要条件(英语: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简称为充要条件。在逻辑学中:因此:P是Q的必要条件,代表“如果P是假,则Q是假”。以逻辑符号表示:通过否定后件,得出“如果Q是
  • 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是指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每秒衰变的原子数,目前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为贝克勒尔(Bq),所谓1贝克勒尔(Bq),也就是每秒有一个原子衰变。一克的镭放射性活度有3.7×1010Bq。
  • 实习医生格蕾《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是一部以医学为主题,在美国十分受欢迎的黄金时段剧集。曾经获得艾美奖,第一季在2005年3月27日(美国地区)于美国广播公司首播,故事主要围绕在由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