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所得假说

✍ dations ◷ 2025-11-13 14:56:59 #恒常所得假说

恒常所得假说(英语: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缩写为 PIH),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傅利曼所发展出的消费理论,在1957年提出。所谓的恒常所得(permanent income)是指长期的预期平均收入。简单来说,这个假说认为,消费者做出的选择,它所形成的消费模式,是由消费者的永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的改变来决定,而不是暂时收入的改变。这个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暂时性的收入改变,对消费支出行为只会有很小的影响,但是永久收入的改变,对消费支出行为则会有很大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提出“总合消费的数量主要是由总合收入的量来决定”这个论点。根据凯因斯的看法,消费支出只受当期所得的影响。但是在实证资料上,这个论点的说明性不足。由家庭收支调查的资料,得出的消费函数,自发性消费支出大于零,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反之,由国民所得统计所画出的消费函数,自发性消费支出几乎等于零,边际消费倾向的值则较大。

典型的凯思斯消费理论不能解释当美国的实质收入增加时,储蓄率恒常不变的状况。为了修正凯恩斯的看法,以及解释实证资料,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间,经济学家提出许多新的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生命周期假说与恒常所得假说二者。这两种模式都假设,家庭消费支出主要决定于正常所得,其基本假设类似,因此有人将这两种模型合并,称为生命周期-恒常所得假说(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米尔顿·傅利曼在1957年出版《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提出了恒常所得假说。当时其他假说中,有很多都被包括进这个假说中,被当成一种特例处理,当时的实证资料也支持他的理论,因此这个假说很快就在总体经济学界被接受。

相关

  • real-time PCR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英语: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萤光染剂侦测每次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此实验法已被众多科学家采
  • 生物强化生物强化(英语:Biological augmentation)是指通过添加细菌或古菌来提高生物降解速度的过程。源自受污染地区的生物可能已经能够分解废物,但可能效率低下、速度慢。因此,科学家通
  • 脱古思帖木儿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 巴拉圭南美洲各国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病例和其对应措施。2月25日,据巴西《圣保罗州报》报道,巴西圣保罗市当天发现了首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病例。巴西卫生部称,该病例为
  • 犹加敦半岛尤卡坦半岛(西班牙语:Península de Yucatán),位于中美洲北部、墨西哥东南部的半岛,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
  • 阿帕奇-希特格里夫斯阿帕奇-希特格里夫斯国家森林(英语:Apache-Sitgreaves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的一处国家森林,位处亚利桑那州中东部与新墨西哥州境内,占地面积约2,761,386英亩(11,174.93平方千米
  • 泰恩河畔新堡坐标:54°58′26″N 1°36′48″W / 54.9740°N 1.6132°W / 54.9740; -1.6132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英语:Newcastle upon Tyne 英式发音: i/njuːˈkɑːsələpɒnˌtaɪn/;本地发
  • 佐世保佐世保镇守府(させぼちんじゅふ)是曾位于长崎县佐世保市的日本海军镇守府。通称佐镇(さちん)。九州最初是作为对西日本一带地区的防御以及对朝鲜、中国等东亚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的
  • 国清寺天台山国清寺是一所佛教寺院,位于中国浙江台州天台县城北天台山麓,建成于隋代,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乃中国佛教天台宗和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该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
  • 楚长城楚长城古时称为“方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被喻为中国长城的始袓。河南省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楚长城遗址中的铜戈、铜镞以及方城县杨楼乡走马岭楚长城遗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