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曼

✍ dations ◷ 2025-04-24 22:19:36 #梭曼
梭曼英语:(Soman),学名甲氟膦酸频那酯(O-Pinacolyl methylphosphonofluoridate),由德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库恩博士于1944年首次合成,为G类神经性毒剂中最重要的一种毒剂。第三帝国战败后苏联获得了梭曼的研究资料与生产设备并继续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装备了梭曼弹药。美军代号GD,苏军代号P-55。纯品为易于流动的无色水样液体,无特殊气味,含有杂质时可释放出不易察觉的芳香水果气味或樟脑味,工业品为具有樟脑气味的淡黄色至黄色液体,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可互溶,水溶性弱于沙林但脂溶性强于沙林,对皮肤的渗透能力更强。梭曼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当环境温度高于150℃时分解明显;在水中发生水解但作用缓慢,故梭曼比沙林更适合用于水源染毒。与其他G类毒剂一样,梭曼通过膦酰化作用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致使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在体内过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膦酰酶经一定时间后,烷氧基上的烷基将发生脱落从而失去重活化的能力,因此中毒酶从能被重活化的状态转变为不能被重活化的状态,这一过程叫酶“老化”(Aging)。老化的实质是中毒酶负性部位带质子的酸(H+)和膦酰氧形成氢键,促使烷氧键(R'-O)的断裂和烷基(R')的脱落。梭曼中毒酶老化速度很快,而且几乎无自动恢复现象。这主要与毒剂的烷氧基结构有关——梭曼的烷氧基较大,能遮盖酶的负性部位,造成空间障碍。在使用酶重活化剂时,庞大的烷氧基能阻碍重活化剂与酶的负性部位结合,这也是梭曼中毒酶难以重活化和重活化剂对梭曼中毒疗效较差的原因之一。基于上述特性,梭曼通常与其他毒剂混合使用,藉以增加诊治难度从而显著提高其战斗效果。GD可由下列反应制得: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机密 (1998年9000人)(2013年大约16000人)机密 (1998年15亿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NGA))是美国政府下设的为国家安全而收集、分析并
  • 污染者自付原则污染者自付原则(英语:polluter-pays principle,略称PPP),又称污者自付原则,是一个环境法上的概念,要求制造污染者需要自己付出清除污染的代价。这项原则在1992年6月于巴西里约热内
  • 喹唑啉喹唑啉(Quinazoline)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化学式C8H6N2,由一个苯环与一个嘧啶环稠合而成。喹唑啉也可看做萘环的两个CH被N原子替换,这样的结构称为萘啶。喹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典型制备
  • 白蛋白尿白蛋白尿(Albuminuria)是一种病理状态,其中血清白蛋白是存在于尿中。它是蛋白尿的类型之一。尿液呈现浓厚的白色泡沫。蛋白质的量丢失在尿液里可以通过24小时尿液采集的量化
  • 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希腊语:Πρωταγόρας,约前490年-前420年)是一个古希腊哲学家,被柏拉图认为是诡辩学派的一员。普罗泰戈拉出生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城。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
  • 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英语:Christian culture)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并构成了基督教文明(Christian civilization)的主体。基督教源于中东地区游牧民族以色列人的
  • 热那亚热那亚(意大利语:Genova,旧译柔鲁、热诺瓦)是意大利北部的港口城市,属于利古里亚大区,是该大区首府,并且是意大利第六大城市。热那亚是个历史很悠久的古城。早在古罗马建城之前,利古
  • 突伦王朝突伦王朝(868年-905年),或译图伦王朝。是阿拔斯王朝时期在埃及、叙利亚的地方割据王朝。由突厥人艾哈迈德·伊本·突伦建立,王朝名称即来源于其名,亦译“伊本·突伦王朝”。之
  • 至尊公主号至尊公主号(英语:Grand Princess)是一艘隶属公主邮轮集团的至尊级(英语:Grand-class cruise ship)游轮,该邮轮始建于1998年,由芬坎蒂尼集团在意大利蒙法尔科内建造,建造成本约为4.5亿
  • 葡萄胎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 是一种异常的人类妊娠,系由着床但未成功发育的受精卵所造成。因其特征为胎盘绒毛间质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形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