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曼

✍ dations ◷ 2025-04-04 06:55:15 #梭曼
梭曼英语:(Soman),学名甲氟膦酸频那酯(O-Pinacolyl methylphosphonofluoridate),由德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库恩博士于1944年首次合成,为G类神经性毒剂中最重要的一种毒剂。第三帝国战败后苏联获得了梭曼的研究资料与生产设备并继续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装备了梭曼弹药。美军代号GD,苏军代号P-55。纯品为易于流动的无色水样液体,无特殊气味,含有杂质时可释放出不易察觉的芳香水果气味或樟脑味,工业品为具有樟脑气味的淡黄色至黄色液体,与水及大多数有机溶剂可互溶,水溶性弱于沙林但脂溶性强于沙林,对皮肤的渗透能力更强。梭曼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当环境温度高于150℃时分解明显;在水中发生水解但作用缓慢,故梭曼比沙林更适合用于水源染毒。与其他G类毒剂一样,梭曼通过膦酰化作用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致使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在体内过量蓄积,从而引起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膦酰酶经一定时间后,烷氧基上的烷基将发生脱落从而失去重活化的能力,因此中毒酶从能被重活化的状态转变为不能被重活化的状态,这一过程叫酶“老化”(Aging)。老化的实质是中毒酶负性部位带质子的酸(H+)和膦酰氧形成氢键,促使烷氧键(R'-O)的断裂和烷基(R')的脱落。梭曼中毒酶老化速度很快,而且几乎无自动恢复现象。这主要与毒剂的烷氧基结构有关——梭曼的烷氧基较大,能遮盖酶的负性部位,造成空间障碍。在使用酶重活化剂时,庞大的烷氧基能阻碍重活化剂与酶的负性部位结合,这也是梭曼中毒酶难以重活化和重活化剂对梭曼中毒疗效较差的原因之一。基于上述特性,梭曼通常与其他毒剂混合使用,藉以增加诊治难度从而显著提高其战斗效果。GD可由下列反应制得:甲二氯胂(MD) · 乙二氯胂(ED) · 苯二氯胂(PD) · 光气肟(CX) · 芥子气(H) · 倍半芥子气(Q) · 氧联芥子气(T) · 路易氏剂(L) · 氮芥子气(HN)(HN1 · HN2 · HN3)

相关

  • 红霉素红霉素(拉丁语:Erythro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英语:skin infections)、衣原体菌感染(拉丁语:chlamydia infections),以及梅毒。本品也可用于
  • 轴突轴突(Axon)由神经元组成,即神经细胞之细胞体长出突起,功能为传递细胞本体之动作电位至突触。于神经系统中,轴突为主要神经信号传递渠道。大量轴突牵连一起,以其外型类似而称为神经
  •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英语: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缩写UNWTO)是联合国下15个专门机构之一,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以利于经济发展,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现任秘书长是祖拉布
  • 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德语:Pufferlösung;英语:buffer solution;法语:solution tampon)指由“弱酸及其共轭碱之盐类”或“弱碱及其共轭酸之盐类”所组成的缓冲对配制的,能够在加入一定量其他物
  • 前青少年期前青少年期(Preadolescence、pre-teen、tween)是人类发展中,在幼儿和青少年期之间的阶段,一般会以青春期的开始认定为前青少年期的结束,也有些会直接用年龄作定义,例如在字典中,前
  • 目的论目的论(英语:Teleology)属于哲学的范畴,致力于探讨事物产生的目的、本源和其归宿。传统上目的论与哲学自然论(或偶然论)是对立的。例如,自然论者会认为人有眼睛所以人有视力,即所谓
  • 中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拉丁语:Francia media)为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国家。814年,查理曼去世,法兰克帝国随之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遵照查理在806年就已经规定了他死
  • 张纲张纲可以是下列人物:
  • 透克氏症透克氏症(Turcot syndrome),是一种显性遗传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是具有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症的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的发生,通常表现为神经胶质瘤。最早的病例是由加拿大外科
  • 股疝股疝是一种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形成的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其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根据传统定义,股疝不属于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