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莱尔马赫

✍ dations ◷ 2025-02-23 07:11:21 #施莱尔马赫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又译为士来马赫,德语: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德国19世纪神学家及哲学家,被称为现代神学、现代诠释之父,主张神的临在性,也就是强调宗教“感觉”。施莱尔马赫出生在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今属波兰),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归正会随军牧师。他就读于哈勒大学,尤其对神学和释经学有兴趣。他亦广泛阅读哲学著作,尤其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费希特、雅可比的著作。他在1799年完成《论宗教》。从1802年到1804年,施莱尔马赫担任波美拉尼亚省Słupsk镇的牧师。1804年,他担任哈勒大学牧师和神学教授,直到1807年。他祖父为改革宗神学家,是一位敬虔派人物,特别活跃于启示录论团体中。他的母亲是柏林首要宫廷牧师的女儿。他父亲也是一位敬虔派,属于亨胡特(Herrnhuter)的兄弟会团体。士来马赫原本应当是继承家族敬虔派兄弟会的成员,从他约十五岁被父亲送入尼斯基所属的兄弟会寄宿学校。17岁时进入位于巴尔比一所兄弟会神学院就读神学,这间神学院不像哈勒敬虔派重视因罪而忏悔的内在感情,在这里生活非常严刻,是一所关注被上帝救赎的喜乐的学院。他在此神学院修读神学两年,专注的修习内在生活的敬虔。虽身处于敬虔派的环境下,但却喜爱读哲学书籍,特别爱读康德的书,因此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对他日后神学影响极大。不过不是康德的言论他都全盘接收,至少在伦理学及宗教范围士来马赫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此时的他对敬虔派思想所提倡与耶稣的内在交通无法获得令他满足,理性主义对他而言是一个新的开端,也是挑战,浪漫主义的思想正大张旗鼓的影响整个欧洲政治及社会,改革宗的路得派信仰又不能令当时所接触的知识分子信服,而他也必须要以新的神学眼光来看待这世代。学习神学两年之后,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到:“我无法相信他的死具有代赎意义,因为他自己从未这么明显的说过,而且我也很难相信这是必要的‧‧‧上帝怎么会由于人不够完善就要惩罚他们呢?”。在哈勒大学的理性主义底下,热衷于希腊哲学的思想,此时是他整个神学思想的转捩点,他不仅翻译希腊哲学书籍,并撰写有关亚理斯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学术著作,为要在当时世界观冲击下作一番的神学反省。我们必须说一位神学家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信仰私有化里头而不与外界接触,相反的是要注意当时代思想的脉动。我们从士来马赫看见了新时代神学观,他首先尊敬希腊哲学的思想,也肯定理性主义时期下的产物(肯定历史批评法),甚至现代科学、人文哲学、艺术…等。若以现代神学家而言他可说是第一位,因为一位现代神学家正是需要重新阐释基督教信仰,可以看见他在哈勒大学正努力装备着自己的神学观。正是浪漫主义的激流熏陶下,他加入了现代柏林上层社会的浪漫派圈子,例如与浪漫派精神领袖施勒格尔在一起住了两年,并每天去亨利得、赫茨(H. Herz)的沙龙。他是一位与人文主义作家、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交往密切的神学家,他没有神职人员对浪漫主义思想的偏见,他认为每一个人都能因为敬虔而将自我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相信艺术的价值与友谊,他成功的将宗教敬虔情感与浪漫主义作一结合。对于艺术家而言,他将情感表达在创作上,这也是敬虔,而神是创造的神,注重每一个细节,从被造物的身上即可看见祂是注重美感的神,因此浪漫主义也许是神派来一个天使,敲响了教会的钟声,唤起了教会沈闷的礼仪。在这种对理性越发枯燥,对人类“感觉”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看士来马赫的贡献便格外清楚。 对情感他深爱格如诺,但却无法一起厮守,士来马赫在感情生活遭受挫折后,以对柏拉图著作的翻译来弥补伤痛、保持清醒,并以批判的手法批评历史中各样道德理论。对一位牧师而言,他将神学与现代哲学注入新的阐释。施莱马赫思想的明显特征是努力将其他思想家对立的概念结合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之内,他既是唯物主义者又是唯心主义者,既是个人主义者又是普救论者,即是一元论者又是二元论者,既是感觉论者又是知性论者,既是自然主义者又是超自然主义者,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神秘主义者,既是相信神秘直觉说的诺斯替派又是不可知论者。他在哲学、道德、宗教和神学方面都是站在中间立场的王子,但他并不寻求与对手和解,或隐藏、弱化不同之处。相反,他带来最尖锐的观点。他的思想几乎触及到全宇宙,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努力使科学与哲学、宗教和神学和谐的典型代表。面对启蒙运动中科学与哲学所带来的难题,单单以理性来认识宗教,士来马赫认为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宗教不是外在的制度、仪式、教义、也不是康德所说的哲学或道德。宗教的本质,是在于内在敬虔(inward disposition of piety),他认为“真正的宗教是对无限者的意识和触动”,也就是所谓的宗教“感觉”。士来马赫在浪漫主义强调感觉的基础上,找到了基督教信仰的新方向:士来马赫对于圣经有独特的诠释循环概念,他倡议历史考据和人的经验,从其生活处境去探索,是有更深的思考途径。施莱尔马赫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出版:其他作品包括:现代版本:

相关

  • 对称性数学上,若对所有的 a 和 b 属于 X,下述语句保持有效,则集合 X 上的二元关系 R 是对称的:“若 a 关系到 b,则 b 关系到 a。”数学上表示为:例如:“和……结婚”是对称关系;“小于”不
  • 德国麻疹风疹疫苗(英文:Rubella vaccine),是一种用于预防风疹的疫苗。其效力始于单一剂量后的两周,而且大约95%的人会得到免疫力。 有高免疫接种率的国家不再有风疹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
  • 黄热病黄热病(法语:la fièvre jaune ; 英语:Yellow Fever, Yellow Jack, Yellow Plague,俗称黄杰克、黑呕,有时又称美洲瘟疫)是一种急性病毒病。症状通常包括发烧、冷颤、食欲下降、恶
  • 成人史迪尔氏病成人史迪尔氏病(英语: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缩写为 AOSD)是史迪尔氏病(英语:Systemic-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的其中一种类型,是一种罕见的全身发炎(英语:System
  • 尿道炎尿道炎(英语:urethritis)指尿道发炎,属于泌尿道感染之一种。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或排尿困难(dysuria)。在男性中,产生脓性分泌物通常表明淋菌性性质的尿道炎,同时明确的分泌物表示
  • 多孔菌多孔菌,属多孔菌科一种,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该菇类生长于如台湾等地之低中海拔林区,生长期间约是在春夏两季之间。
  • 库普弗细胞库普弗细胞(英语:Kupffer cell、Browicz-Kupffer cell、stellate macrophages,亦称为肝巨噬细胞)是位于肝脏中的特殊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的
  • 体外人工受精体外人工受孕(英语:In vitro fertilization,缩写IVF; artificial fertilization),是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整个过程真正在试
  • 东印度东印度是一个模糊、松散的地域概念,既适用于现在的印尼(前荷属东印度),也可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属于本群岛)现在仍偶尔会这样指称。广义的“东印度”还包括中南半岛(又称印度支那)和
  • 全血全血为标准捐血流程后所取得的人类血液,通常用于治疗大量出血、换血疗法(英语:exchange transfusion)与自体输血上。一单位的全血可提升受血者之血红蛋白浓度约10 g/L。在输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