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号

✍ dations ◷ 2025-08-08 04:23:51 #奥林匹克号

奥林匹克号(英语:RMS Olympic)隶属于白星航运公司。是白星公司奥林匹克级邮轮中的1号舰,也是泰坦尼克号和不列颠号的姐妹舰,更是人类航海技术的代表作。1908年12月16日,在哈兰·沃尔夫船厂开工。全船共有16个新式电动水密舱,宣称即使4个舱室进水仍不会沉没。全船29台锅炉总共可输出50,000匹马力,平均航速达到21节,最大航速可达23节,以其体型来说,绝对是当时的高速邮轮。1910年10月20日上午11点,在皮尔里勋爵、爱尔兰总督和两岸群众的欢呼声中,巨轮船体缓缓滑下船台。奥林匹克号是当时最大也最豪华的客运轮船。


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著名富翁之一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想出垄断横渡大西洋航线的念头,并成立国际商业海洋公司,一家地购买最感兴趣的邮船公司,并于1901年买下了雷兰航运(Leyland Line),1902年买​​下了白星航运公司。白星航运的竞争对手冠达邮轮董事长因弗克莱德勋爵因此向英国政府寻求援助。面对走向低谷的英国邮轮船队和随之而来国家声望的丧失,英国国会感到这是对于大英帝国的严重耻辱,于是决定捍卫冠达邮轮。1903年6月,英国政府与冠达邮轮签定为期20年的合同和260万英镑的贷款,每年向其公司提供15万英镑的支援,并鼓励冠达邮轮建造量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船。作为回报,这些舰艇将按照海军部的规格建造,以便在战时用作辅助巡洋舰,最终在1907年,冠达推出两艘新型快速邮轮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投入跨大西洋航线。

为了抗衡冠达航运,国际商业海洋公司在纽约与德国两大对手签署了“德国—摩根合作协议”。1907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与白星航运董事长布鲁斯·伊斯梅商讨对策,最终决定建造3艘全新的大型远洋客轮来超越竞争对手。布鲁斯·伊斯梅喜欢在规模上而不是在速度上与对手竞争,决定打造一种全新规模的内部装潢,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宏伟,并使公司成为舒适和奢华的代名词白星航运寻求升级船队,主要是提升船只的尺寸,并将旗下服役最久的一对客轮——1889年的条顿人号和1890年的至尊号退役淘汰,分别由全新的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取代。

这些新船是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贝尔法斯特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建造的,白星航运自从1867年就与这家工厂建立长期的关系,授权独家设计并建造旗下所有船只。在设计船舶方面,白星航运给予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很大的自由度,通常由白星航运勾勒出一个总体概念,再交由造船厂完成船舶设计。成本因素在讨论过程中占的比重相对较低,而且白星航运授权该厂无上限的造船经费,最终再加上5%的利润。以奥林匹克号来说,设计及建造成本为300万英镑(币值相当于2015年的2.5亿英镑),这笔经费加上“合约额外费用”和5%利润后,即是造船厂的酬劳。设计、建造以及出厂后的航运资金,皆由美国母公司国际商业海洋公司提供。本舰作为该级首舰。1908年12月16日,在哈兰·沃尔夫船厂开工。1910年10月20日,下水完成。

奥林匹克号船舱共有 8 层乘客舱位,均分为头等舱、二等舱和三等舱等级,各船之间的格局略有差异,但都提供给头等舱乘客各种新颖的设施,一如白星航运公司极尽舒适与豪华的名声所反映的那样。与那些追求华丽装饰的法国德国竞争对手相比,奥林匹克号更注重舒适柔和的优雅,就如英国庄园及豪华酒店风格一般。泰坦尼克巨大的体积使她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大房间,所有房间都配备了舒适、卫生、方便的最新技术。包间和公共空间煞费苦心地重现了历史风格,并对细节和准确性精雕细琢。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和体育设施,在航行之中提供了充足的娱乐机会。部分客舱装备有浴室。二层可以享受包括私人的散步甲板。三层是一个巨大的餐厅,餐厅中有一座奥林匹克级邮轮独有的主楼梯或大楼梯,由坚实的英国橡木打造而成,其他头等公共空间则呈现各种奢华氛围、一个乔治亚风格的吸烟室、一个由棕榈树装饰的咖啡走廊、 一个游泳池、土耳其浴室、健身房、 以及一些其他用于饮食和娱乐的场所。


奥林匹克号命运曲折,下水时间不长就发生事故;同时又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击毁潜艇的邮轮;最终被拆毁,船上的部分装备至今仍能找到。

奥林匹克号下水后第二年(1911年)的9月20日,在它驶出朴茨茅斯港口后不久,奥林匹克号与英国皇家海军霍克号巡洋舰(HMS.Hawke)在怀特岛海域相遇,两船像有磁石吸引一般紧紧靠在一起,奥林匹克号来不及转舵。与军舰相撞,奥林匹克号只有舰尾轻微受损,但霍克号几乎半毁。英国皇家海军军事法庭判定责任在奥林匹克号一方。事后人们才明白,这其实是两船航行过程中伯努利效应产生的结果或是奥林匹克号转舵性能不佳而闪避不及。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沉没,奥林匹克号在从纽约返航的途中收到了姐妹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此时奥林匹克号距离事发地点有500海哩,船长下令全速开往救援。在距离事发地点还剩100海里时,收到了来自冠达邮轮卡柏菲亚号的消息,消息称已无必要继续前往救援,因为“全部救生艇上约675人已经救上船,泰坦尼克号已经于2点20分左右沉没”。奥林匹克号提出运送幸存者,但被卡帕菲亚号拒绝,原因是担心幸存者们看到一艘与泰坦尼克号一模一样的船来请他们上船的话会引发恐慌。奥林匹克号随后恢复了正常航线,于4月21日抵达南安普敦。

1912年10月,白星公司召回了奥林匹克号,送回原先建造它的贝尔法斯特进行整修。吸取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教训,救生艇从20艘增加至64艘,并增加了配套的吊臂来进行操作。锅炉室和引擎室增设了内部防水层,五个防水隔墙升高至B层甲板,并在发电机室内新增加了一个防水隔墙,防水隔墙总数增加至17个。由于这些整修,奥林匹克号的排水量增至46,359吨,超过了泰坦尼克号。 1913年奥林匹克号重新恢复商业航行,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远洋邮轮。在广告中,整修后的奥林匹克号被称为“新”奥林匹克号,以宣传其改进的安全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林匹克号受皇家海军征用为运兵船并装备了一些火炮,并将外观涂成反潜迷彩。 1918年5月12日拂晓,执行完任务的奥林匹克号在返回南安普顿的途中发现了德国潜艇U-103号。由于迷彩涂装起了迷惑作用,U舰没有办法发动有效攻击。在奥林匹克号发射的几发炮弹没有命中目标后,船长拜尔特拉姆·F·黑斯(Bertram Fox Hayes)下令撞向U舰。 800吨的潜艇很快被4万多吨的邮轮劈成了两半,不过因为撞击,1号水密舱有些微进水。亦因为奥林匹克号在战争中的表现优秀,当时社会及传媒给予它一个和自身船名发音相似的小名:The Old Reliable(意即“可靠的老朋友”)。

奥林匹克号在1920年6月重新载客营运。然而,两艘姊妹舰(泰坦尼克号与不列颠号)相继沉没后,没有船只来与之搭配营运南安普敦-纽约航线。不过到了1922年,基于凡尔赛条约,白星航运接收了来自德国的荷马号(RMS Homeric)、至尊号(RMS Majestic),让此问题获得解决。由于美国订立了移民配额制度,限制了移民乘客数,白星航运在1927年改建了奥林匹克号的三等舱,以投入观光客市场。

1930年代,白星航运财务出现危机,不得已于1934年与老对手库纳德邮轮合并。新公司决定将老旧的奥林匹克号解体,如今这艘昔日邮轮上的楼梯、家俱等还可以在英国的白天鹅旅馆(英语:White Swan Hotel, Alnwick)找到。

相关

  • 后李文化后李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得名于山东临淄后李遗址,主要分布于山东泰沂山脉以北、小清河以南的冲积地带,经碳十四测定,年代约为距今8400-7700年之间。目前经
  • 尚之信尚之信(1636年-1680年),字德符,号白岩,别称“俺答公”,汉军镶蓝旗人,祖籍山西洪洞,平南王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年少时曾入宫为侍卫,顺治帝赐其同公爵秩。及后,尚之信归广东,辅佐尚可喜处理
  • 姆禄洞穴坐标:4°03′N 114°56′E / 4.050°N 114.933°E / 4.050; 114.933姆禄山国家公园(马来语:Taman Negara Mulu; 英语: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位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美里省马鲁
  • 昆嵛山昆嵛山地处胶东半岛东端,跨山东省的威海文登区和烟台市牟平区,总面积24万余亩。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巍峨耸立,为胶东群山之首。昆嵛山与艾山、牙山、大泽山等横贯半岛的中部和
  • 曼荼罗体系曼荼罗体系(Mandala)是东南亚文化圈的一种政治模型。“曼荼罗”一词在梵语中意思是“圆圈”(另有聚集、坛之意,是印度教和佛教常使用的象征性图形)。曼荼罗体系描述的是东南亚历
  • 大祚荣渤海高王(朝鲜语:발해고왕/渤海高王 ,?-719年4月2日),讳大祚荣(대조영/大祚榮 ),是渤海国的开国之主,在位期从698年至719年。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姓“大”氏,粟末靺鞨部(满
  • 张元寿张元寿(1913年-1947年),福建永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十二军第34师排长、副连长、团经济委员会主任、红军第三
  • 松本亚由美松本亚由美(1986年11月24日-),日文原名松本あゆ美,为日本艺人及气象预报员。身高158公分,目前所属经纪公司为セント・フォース(日语:セント・フォース)。出身于日本群马县富冈市,高校
  • 单层压电片单层压电片是由一层压电材料和一层非压电材料所组成的片条。当加入电场时,压电材料那层便会伸展,而使得两层的长度不同,因而让整个片条弯曲。
  •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名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吴家山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对外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创建目的是为了吸引台湾和其它地区的投资。200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其成为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区,“武汉吴家山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2010年11月11日经国家批复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改名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吴家山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以及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