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斑色鱼鳞癣
✍ dations ◷ 2025-11-27 02:57:37 #斑色鱼鳞癣
斑色鱼鳞癣,又称为小丑鱼鳞癣(Harlequin-type ichthyosis ,在英文还有Harlequin ichthyosis、ichthyosis congenita、Ichthyosis fetalis、keratosis diffusa fetalis:562等名称),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肤病。这种疾病是先天性鱼鳞病最严重的类型,特征是胎儿体表皮肤角质层异常增厚。患有该病的患者,皮肤可见到巨大的菱形鳞片,而且往往呈红色。此外,眼睛、耳朵、阴茎以及附件可能会有异常收缩。角质化的鳞片状皮肤极大地限制了婴儿的活动。在正常皮肤褶皱的地方会发生皲裂,因此很容易被细菌或其他污染物感染,从而有导致致命感染的危险。小丑鱼鳞癣这个名字来自于患病婴儿面部严重过度角化使得嘴唇向外拉开,面部表情和小丑微笑类似,而且全身皮肤形成角化钻石形状的鳞片和小丑穿着的服装相似。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对子宫内胎儿的皮肤活检或通过羊膜穿刺术获得的羊水细胞进行形态分析来诊断。此外,现在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识别出此病的共同特征,并且后续使用三维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小丑鱼鳞癣是由于人类2号染色体上的编码ABCA12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斑色鱼鳞癣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南卡罗来纳查尔斯顿的奥利弗·哈特牧师1750年的日记中。斑色鱼鳞癣患者的共同特征是严重的颅部和和面部畸形,耳朵可能会发育不良,甚至完全缺失,鼻子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眼睑严重外翻,这使得患者眼睛以及其周围部位很容易受到感染,这些部位在出生时经常会有外伤出血。患儿的口唇被干燥的皮肤拉开,固定形成一个类似小丑笑脸的鬼脸。胳膊、腿部以及手指几乎都变形,不能正常弯曲,并且可能小于正常尺寸。由于他们存在手指发育不全,因此无法正常抓取物品,甚至无法触摸它们。多指畸形或多趾畸形也已经在这种患病婴儿中被发现。患儿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其盔甲般的角化皮肤难以正常散热,从而导致中暑。他们的呼吸运动受到皮肤的限制,胸壁扩大困难,无法吸取足够的空气,这可能会导致通气不足和呼吸衰竭。此外,他们经常会有脱水症状,因为他们的角化皮肤很难保存体内的水分。在过去,斑色鱼鳞癣患儿的死亡率为100%,导致死亡的原因可以是脱水、感染(败血症)、角化皮肤导致呼吸受限或其它相关症状。最常见的死因是全身性感染,患儿很难存活超过几天。现在随着药物如异维A酸的使用,患者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目前已知最年长的斑色鱼鳞癣患者是出生于1984年的英国女孩Nusrit Shaheen,现在健康状况良好。新治疗方法的患者的预期生命期限目前尚未确定。
相关
- 简单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 Herpes simplex virus 2 (HSV-2)单纯疱疹病毒(英语: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
- CNS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人脑或脊髓结构或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每种疾病都有不同的体征和症状如持续性头痛;面部,背部,手臂或腿部疼痛;无法集中注意力;失去感觉
- 毒物毒物是对生物造成不适反应的物质的总称。毒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因种类不同各异,不适反应的类型以及程度也各不相同。另外对于有的生物来说具有毒性而对于别的生物来说无毒的
- 感冒感冒是以鼻症状(鼻塞、流鼻水)和发烧为主要特征的人类常见的疾病。发烧是由于上呼吸道重度发炎。重度发炎引起的并发症还包括头晕、头痛、咽痛、畏寒、肠胃不适、食欲不振、全
- 无性繁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以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也就是不经由减数分裂来产生配子,直接由母体细胞分裂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孢子繁殖(英语:Sporogenesis)、分裂生殖
- 破伤风破伤风(英语: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脐带风、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
- 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英语:biotaxonomy)通常直接称分类学(英语:taxonomy;法语:taxonomie;西班牙语:taxonomía),是一门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 淋巴液淋巴(英语:Lymph)也称胡豆液,是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后形成。淋巴是组织液回流的辅助渠道,参与维持机体的组织液平衡。淋巴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当淋巴流经淋巴结的时
- 玉米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还有在生物科技产业作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个化工领域被
- 离子导入法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又称为离子电泳法。离子导入法是利用连续性之直流电流,以同电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的化学药物驱送至体内的治疗方法。早在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