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脚下目

✍ dations ◷ 2025-04-04 18:33:20 #鸟脚下目
鸟脚亚目(Ornithopoda)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它们起初是小型、二足、快速奔跑的草食性动物,后来种类与体型都逐渐变大、变多,直到它们成为白垩纪时代里最成功的草食性恐龙之一,并成为北美洲的优势物种。鸟脚类恐龙在演化上最主要的优点是咀嚼方式的进展,是爬行动物里最复杂的咀嚼方式,可与现代哺乳类相比,例如牛。它们在鸭嘴龙科时达到顶峰,而与其他恐龙一起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所有大陆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虽然在南极洲发现的化石还未命名,而它们在南半球通常是罕见的。鸟脚亚目意为“鸟的脚部”,在希腊文里ornis意为鸟,pous意为脚;这名称指的是它们脚掌的三个脚趾,类似鸟类,但许多早期物种有四个脚趾。它们的其他特征是没有护甲、发展出角质喙状嘴、修长的耻骨最后延展超过肠骨、下颌没有洞孔。许多鸟脚类恐龙的肋骨两侧,有多块薄的软骨骨板,其功能未明;有些骨板在化石化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目前已在棱齿龙、奥斯尼尔洛龙、帕克氏龙、小头龙、奇异龙、巨谜龙的化石发现这些骨板。早期鸟脚类恐龙的身长只有约1米,移动速度可能很快。它们有僵直的尾巴,如同兽脚类恐龙,在它们奔跑时可协助维持平衡。较晚期鸟脚类演化成以四足方式吃低矮植被;它们的脊柱成弯曲状,类似现代地面草食性动物的脊柱,例如野牛。当它们为了低矮植被而演化得更为弯曲时,它们变成半四足动物;奔跑时仍以二足方式,能轻易接触到树的顶端;但当行走或吃低矮植被时的大部分时间是采四足方式。棱齿龙科的分类有很大争议,棱齿龙科原本包含非禽龙类的二足鸟臀目恐龙,但近年系统发生学研究认为棱齿龙科是个并系群,目前唯一的可确认属只有棱齿龙。更晚鸟脚类的体型更为大型,但并未达到长颈、长尾蜥脚类恐龙般的巨大体型,部分蜥脚类恐龙的生态位被鸟脚类取代。最大型的鸟脚类,例如:埃德蒙顿龙与山东龙,身长并未达到15米。在过去分类历史上,大多数未确定的二足鸟臀目恐龙被划分到鸟脚亚目。其中大多数以重新分类为基础头饰龙类;有些则建立起它们的分类,如肿头龙下目。鸟脚类通常归类为亚目等级,在鸟臀目之下。该分类等级已被大部分恐龙学家弃用,但仍然有学者继续使用该分类法,虽然资料来源有所不同。Benton于2004年将鸟脚类分类在下目等级,角足亚目(角足类)之下(原为未排序演化支),而其他人如Ibiricu等人于2010年将其保留为原本的亚目等级以下演化树复原自Zheng与同事2009年的研究。 .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border-spacing:0;margin:0;font-size:100%;line-height:100%;border-collapse:separate;width:auto}.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able.clade{width:100%}.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border:0;padding:0;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abel{width:0.8em;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bottom;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slabel{border:0;padding:0 0.2em;vertical-align:top;text-align:center}.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bar{vertical-align:middle;text-align:left;padding:0 0.5em}.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border:0;padding:0;text-align:left;vertical-align:middle}.mw-parser-output table.clade td.clade-leafR{border:0;padding:0;text-align:right}奥斯尼尔龙属 Othnielia棱齿龙属 Hypsilophodon热河龙属 Jeholosaurus盐都龙属 Yandusaurus奔山龙属 Orodromeus西风龙属 Zephyrosaurus厚头龙亚目 Pachycephalosauria角龙亚目 Ceratopsia阿纳拜斯龙属 Anabisetia厚颊龙属 Bugenasaura奇异龙属 Thescelosaurus小头龙属 Talenkauen加斯帕里尼龙属 Gasparinisaura帕克氏龙属 Parksosaurus凹齿龙科 Rhabdodontidae提氏腱龙 T. tilletti道氏腱龙 T. dossi橡树龙科 Dryosauridae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以下演化树由Butler等人于2011年提出。厚头龙亚目 Pachycephalosauria角龙亚目 Ceratopsia奔山龙属 Orodromeus棱齿龙属 Hypsilophodon西风龙属 Zephyrosaurus盐都龙属 Yandusaurus长春龙属 Changchunsaurus热河龙属 Jeholosaurus加斯帕里尼龙属 Gasparinisaura帕克氏龙属 Parksosaurus厚颊龙属 Bugenasaura奇异龙属 Thescelosaurus小头龙属 Talenkauen阿纳拜斯龙属 Anabisetia凹齿龙科 Rhabdodontidae提氏腱龙 T. tilletti道氏腱龙 T. dossi橡树龙科 Dryosauridae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

相关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疫情重定向至:
  • 瓜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九十七个(五划的则为第三个)。就繁体及简体中文中,瓜部归于五划部首。瓜部通常是从左、中、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
  • 罗伯特·柯尔小罗伯特·弗洛伊德·柯尔(Robert Floyd Curl, Jr.,1933年8月23日-),美国化学家。因发现富勒烯而与哈罗德·克罗托、理查德·斯莫利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目前是莱斯大
  • 四跨膜蛋白结构 / ECOD四跨膜蛋白家族(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TM4SF)是一组小分子量的糖蛋白,分子量范围在20一 50kDa之间,大约由20多个成员组成,是多种组织细胞的膜组成成分,其中大多
  • Ndsub2/subOsub3/sub三氧化二钕(化学式:Nd2O3),又称氧化钕(Ⅲ),是钕的+3价氧化物。它是淡蓝色的潮解性六方结晶,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在空气中加热时部分变成钕的高价氧化物。全世界每年生产约7000吨的三氧
  • 综合格斗混合武术(英语:Mixed Martial Arts,缩写:MMA,又称总合格斗技、无限制格斗、混合格斗),是一种允许运用多种不同武术的搏击运动。此类格斗运动最初被称为Vale Tudo(巴西葡萄牙语,意即“
  • 蚵子寮通安宫蚵子寮通安宫,又称高雄蚵仔寮通安宫,又名圣公庙,位于高雄市梓官区通安路305巷30号,主祀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肇因渔民曾绰,曾清秀父子两人,在桃仔园湾,寿山近外
  • 唇齿唇齿音(古汉语:轻唇音)为发音部位的一种,借由唇与齿的咬合而发出的辅音(子音)。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
  • 中华意识华夷秩序,或称华夷之辨、夷夏之辨、天下秩序、夷夏大防,原是上古中原人用于区辨中原华夏与蛮夷的一种概念。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血缘,地缘,以及衣饰、礼
  • 美国科学家联盟美国科学家联盟(另译:美国科学家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FAS),由当年某些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于1945年成立。在该组织的网站上宣称有七十位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