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跨女症

✍ dations ◷ 2025-04-04 18:49:25 #厌跨女症
厌跨女症(英语:Transmisogyny或Trans-misogyny),是跨性别恐惧症和厌女症的交集。跨性别恐惧症被定义为“对跨性别者的无理恐惧,厌恶或歧视”。厌女症被定义为“对女性的仇恨”。因此,厌跨女症包括对性别频谱偏向女性一侧的跨性别人士或变性人持负面的态度,仇恨和歧视,特别是跨性别女性。跨性别女性因为转换为性别阶级低的女性而被歧视,跨性别男性相对没有这个问题,由父权文化下的厌女与恐跨交织性歧视,同时面临女性与跨性别的双重弱势身份,像是半数以上的跨性别女性都在生命中遇过各种形式的性暴力经验,具有阴柔气质的性别酷儿也深受此害。厌跨女症与恐跨症并不一样,恐跨症是指对于所有跨性别者(包含跨性别男性与跨性别女性)的恐惧与歧视,厌跨女症则针对跨性别女性,这牵涉到顺性别主义与男性沙文主义下,性别实际存在着不平等问题,普遍上社会歧视女性,女性被视为次等的,跨女便是从原本应为既得利益者的身份成为性别阶级较为低阶的女性,承袭对男性的期待,与对女性的贬抑,因此受到严重的贬抑。跨性别女性常常被排除在对女性的保护与保障之外,特别是女性空间的使用,因此更容易遭到针对女性的歧视、骚扰与暴力,并成为被高度针对的目标。原因常是跨性别女性常常被误认为是别有所图的顺性别男性,与被部分顺性别女性主义者认为带有男性优势,抑或著认为社会性别与性别认同是父权的产物,所以跨性别女性不如顺性别女性一样是“天生自然”的女性。我们可以发现不符合主流审美观与异性恋男性凝视的跨性别女性,遭到更加恶劣的歧视与异样眼光;更难以取得社会上的资源,而且也很难有办法避免遭受暴力。跨性别女性常因为无法依照自我认同的性别角色生育,或者是经过绝育手术,特别是因为无法怀孕,而遭到歧视。像是基于此原因而被认为不是“真正的女人”,或是在强调传宗接代的文化下,被认为是次等的女性。还有一种针对跨性别女同志(喜欢女性的跨性别女性)的歧视,称作恐跨女同或恐跨拉(Translesbophobia),同时是厌女、恐同、恐跨,以及恐拉与厌跨女等交叉歧视,多半是社会假定跨性别者一定是异性恋者(喜欢的性别一定与性别认同相反),作为一种异性恋主义与性别二元的展现。许多跨性别女性会因为社会压迫,诸如:就学就业歧视、原生家庭的经济断绝、医疗需求(贺尔蒙、整形、性别重置手术)等需求,因此从事性产业。但同时这也是由于社会将跨性别女性给色情化与猎奇化所造成的,嫖客许多为异性恋男性觉得好玩、新奇、尝鲜等因素而进行交易,因此常有不尊重甚至对跨性别娼妓施暴的现象。或者有些跨性别娼妓会隐瞒身份为顺性别女性,但被发现时就很容易因客人恼羞成怒或感觉被欺骗,而遭受暴力。

相关

  • 温泉温泉(英语:hot spring)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较环境年平均温高摄氏5度,或华氏10度以上。在学术上,涌出地表的泉水温度高于当地的地下水温者,即可称为温泉。温泉的形成
  • 盘菌纲盘菌纲(英文:Pezizomycetes)是一个隶属于真菌下子囊菌门的一个纲。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分类疾病药物(抗真菌药)
  • 中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拉丁语:Francia media)为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国家。814年,查理曼去世,法兰克帝国随之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遵照查理在806年就已经规定了他死
  • 左传《左传》是古中国华夏先民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十三经》中篇幅最长,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
  • 隐性基因隐性遗传(Recessive trait)是一种基因遗传中的情况,表现为在遗传过程中,某个基因的性状并不显现出来,而有可能“隐藏”于基因内,除非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都给子代遗传了此基因的
  • 61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span class=nowrapCuSOsub4/sub/span硫酸铜,化学式CuSO4,无水为白色粉末,或因不纯而呈淡灰绿色,是可溶性铜盐。硫酸铜常见的形态为其结晶体,一水合硫酸四水合铜([Cu(H2O)4]SO4·H2O,五水合硫酸铜)为蓝色固体,故俗名为蓝矾
  • 十大弟子十大弟子是佛陀在世时十个主要弟子。
  • 澳大利亚城市列表以下是澳大利亚城市的列表,以州分序:国家及首都特区堪培拉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北领地达尔文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澳大利亚
  • 乳杆菌见内文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即为乳酸杆菌,是一群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杆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可用于制造液态酸奶、固态奶酪、德国酸菜、啤酒、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