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疗法

✍ dations ◷ 2024-07-08 13:07:47 #电休克疗法
电休克疗法(英语: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简称ECT),又称电疗。是经由电击脑部的方式来诱发痉挛,以治疗精神疾患的方式。精神科用来治疗严重重性忧郁障碍、躁郁症和思觉失调症的物理治疗法,尤其当所有药物和心理疗法都无效时。它起源于1930年代,现代在麻醉和肌肉松弛剂的使用下,已相当安全。并成为患有精神病患的怀孕妇女之较安全的疗法(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和畸胎,而电疗法只作用在脑部,因而相对较安全)。早年则因没有麻醉因而易有抽搐造成的骨折或牙齿断裂的并发症。医师和患者认为它会造成心智功能的伤害。目前的电疗法因先须麻醉和肌肉松弛,因此病患在治疗过程不会感觉到痛苦和不适。相对地,若未经由麻醉和肌肉松弛,则称为直接电疗,在大部分国家被认为是非法的,但在少数国家仍被用来治疗精神病患。电疗的型式大致可区分为双侧和单侧电疗,双侧电疗又可再细分为双侧颞叶和双侧额叶电休克疗法。在双颞叶电疗,电流经由通过双侧大脑颞叶达到疗效,电击放置在头部两侧。单侧疗法多将电击放置在右侧颞叶。经由多次的大型临床研究,单侧电疗造成长时期记忆丧失的几率较高。然而,大部分的临床医师发现单侧电疗法较没效力且效果较慢,尤其是对重症的忧郁症及躁症患者特别无效。在双侧电疗法中,一旦诱发出痉挛后即可有疗效,再多的电流都是多余的而且会造成较多的副作用。但在单侧电疗法中,只有造成痉挛是不够的,还必须往上加强电量才可产生疗效。双侧额叶电疗法是双侧颞叶电疗法的改进方式,它将两个导极放在两个眼窝的上外侧,它比较没有记忆丧失的副作用,而且它可促进大脑额叶的血液循环。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因为全身麻醉所造成的,最常见的是电疗后的短暂意识混淆和回溯性记忆丧失,此外还有因为肌肉抽搐造成的肌肉酸痛和头痛,但多可由药物解除这些不适。早年电疗法造成的骨折已不复见。虽然有些精神科医师认为电疗法并没有特别的禁忌症。但一般认为在脑压过高的病患,最近曾有脑中风、或脑肿瘤的的病患为电休克疗法的禁忌症。因为在电疗中有可能因脑压偏高而造成这些疾患形成脑脱疝的风险。很多临床研究肯定了电疗法的成效。它对重度忧郁症和一些其他的精神疾患特别有效。目前研究显示并没有其他治疗方式比电疗法疗效更佳。有的研究更发现它亦对药物成瘾、焦虑症、和人格障碍有效。这些研究报告是几十年来科学家、临床医师和受治疗者统计归纳后得到的结论。虽然平均对疗效有反应者只有约百分之60~70。但电疗法的效果显著比药物的作用快,因此在有严重忧郁症,试图自杀的病患,电疗法相当适合。但它并不能提供长期的自杀预防。每次的电疗可以提供短时期的治疗,因此要达到长效控制仍必须搭配药物治疗。长期的电疗法一般以间隔数星期的周期给予治疗,因为有观点认为在每次疗程后大脑需要数星期的恢复期。 在电疗后会有短暂的欣快感,因此要达到长效必须长期而间断地给予治疗。但亦有顽固难治疗的精神病患须要每周一次的电疗。同意书是电休克疗法实施之前必备的文书。执行的医师必须和病患及其家人朋友讨论病情、所需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和可能的替代疗法后,再签署同意书。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出版的刊物中,特别强调电休克疗法必须有同意书才有执行。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非自愿电疗是不允许的,即使家属和医疗人员同意,但病患本人不同意即不可以执行。但有特例,若病患会有立即的生命危险,如有严重思觉失调症的病患,出现不吃不喝反抗治疗的状况时,立即电疗是合法。在英国,只要是精神科医师评估病情严重符合适应症的病患,即可不须同意书实施电休克疗法。估计在英国一年约有二千名病患接受非自愿电疗。在2006年,国际心智失能人权组织公布在土耳其的调查,表示在土耳其非自愿电疗常是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执行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精神病医生杨永信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用抽搐型电疗来强制治疗其自行定义的所谓网瘾患者,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上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性惩罚,患者对其不良行为和刺激惩罚建立条件反射,以期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患者中,既有12岁的未成年,也有30多岁的成年。2009年7月,由于电击疗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禁止用于戒网瘾,杨永信宣布停用电击。而改用带铁片并且会在患者人中处扎针的低频脉冲疗法,继续治疗网瘾。电休克疗法产生于1930年代。1934年,由L. Von Meduna在匈牙利首次运用于临床。L. Von Meduna观察到两位同时患有癫痫的精神病患者,在癫痫大发作之后,精神病症状有明显的好转;于是采用一种叫cardiazol的药物人工引发癫痫大发作治疗精神病。但是由于cardiazol的毒副作用,这项技术很快被放弃。1938年意大利神经科医师和他的助手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并改进了技术,采用电流引发癫痫大发作,并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当电疗法开始被使用时,它是直接用在清醒的病患身上,而没有麻醉或经由肌肉松弛,病患经由电流的作用和陷入昏迷,而且会经历强大的肌肉收缩力量。因此大部分的病患害怕接受这项治疗,也因而它常被当时的精神科用来惩罚不合作的精神病患。 近半世纪以来,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一发明问世,电休克疗法的需求因而降低,但它并没有消失。它仍被保留给药物治疗无效的病患。尤其1970年代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电休克疗法在治疗忧郁症上有显著的疗效。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的副作用已愈来愈低,目前使用正弦波短时间的有效电波,仅为当年发明时所使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如此可减少短期记忆的丧失和电疗后的精神混乱状态。经由并用"极短时间"、"高频率"′和"长效刺激"的方式,已使电疗法更为有效并使副作用降到最低。电疗法仍然有争议,而且有少数的精神科医师反对它。有很多民众认为它是不人道和原始、甚至可说是野蛮的治疗方式。反对者宣称它的治疗方式乃是经由杀死脑细胞,但很多接受过电疗法的病患认为他们自己的心智状态因而变得更好,但也有的病患觉得更糟。在斯洛文尼亚,更有团体在推动禁止这项治疗方式。反电疗法的团体认为大部分病患没有被告知治疗的好处与坏度。因此目前在治疗前,都需经由病患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电疗法在小说、歌曲及电影中经常出现,而且大部分都是负面的表现。 大部分反对电疗法的观点多是受到1975年的电影《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之影响,这是一部翻拍自Ken Kesey的小说,而这位作者在小说中的描述,多是他在1960年代参观精神病院的片面经验所集结虚构的情节。这电影中主要强调医护人员用电疗法来惩罚不合作的精神病患。 在电影《移魂女郎》(Girl,interrupted)一片中,安吉丽娜·茱莉(Angelina Jolie)饰演的角色因为害怕将被电疗而逃离精神病院。大部分小说和电影中对电疗法都是抱持负面的看法,但在伊利莎白.弗洛克(Elizabeth Flock)的小说‘But Inside I'm Screaming’中,书中的主角伊莎贝尔一开始并不愿接受电疗以治疗她的重度忧郁症,但书中也提到电休克疗法是她复原相当重要的因素。在2014年电视剧《康斯坦汀》(Constantine)中,主角约翰因为一次事件患上重度忧郁症,并自愿进入精神病院接受电疗法。

相关

  • 气管气管(trachea)是连接喉部与肺部的通道,腹侧由软骨环组成,背侧由平滑肌所组成,向上以声带为出口,向下分支称之为支气管(bronchus)。组成气管的软骨为透明软骨。Template:Lower respir
  • 大平原区大平原(英语:Great Plains),多称北美大平原、北美大草原,是北美洲中部一块广袤的平原地区,大致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落基山脉以东、格兰德河以北。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大平原东西长
  • 阴茎人类阴茎是男性人类交配和排尿的器官。人的阴茎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根部、体部,以及用以覆盖龟头的上皮部分(包括阴茎体部两侧的皮肤和包皮)。阴茎的主体主要由两个位于背侧的阴
  • 冰山冰山(英语:Iceberg)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陆上的冰川或冰架,并漂浮在广阔的水面上。由于冰山质地结实坚硬、体积大,与船擦撞时常导致船难,其中较著名的有1912年所发生的泰坦尼
  • 米尔顿·艾瑞克森米尔顿.艾瑞克森(Dr.Milton Hyland Erickson, 1901年12月5日-1980年3月25日)被喻为“现代催眠之父”,是医疗催眠、家庭治疗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疗(Brief Strategic Psychotherapy)的
  • 炭黑炭黑(英语:carbon black),又称为碳烟,为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碳氢化合物得到极细微碳黑粉,再与废气分离后所得之纯黑粉末。炭黑的原料为塔底油和杂酚油,一般来说2.2公吨的原料可
  • 豚鼠系列《豚鼠》(日语:ギニーピッグ)是1980—90年代发行的六部争议性的日本恐怖电影,主要因前两部电影而闻名全球,因为制片人需要证明没有人真正受伤或被谋杀。制片人日野日出志的本意是
  • 横纹肌骨骼肌是一种肌组织。此外心肌和平滑肌亦属于肌组织。肌肉中的肌细胞又称肌纤维,而骨骼肌的肌细胞属于多核细胞,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呈扁椭圆形的细胞核。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
  • 格洛斯特坐标:42°36′57″N 70°39′45″W / 42.61583°N 70.66250°W / 42.61583; -70.66250格洛斯特(英语:Gloucester),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艾塞克斯县的一个城市,位于大西洋岸的安角。面
  • 杨德仁杨德仁,广东嘉应县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乾隆十九年(1744年)甲戌科三甲进士。乾隆二十九年(1754年)任福建邵武府建宁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