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疗法

✍ dations ◷ 2024-11-05 12:15:53 #电休克疗法
电休克疗法(英语: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简称ECT),又称电疗。是经由电击脑部的方式来诱发痉挛,以治疗精神疾患的方式。精神科用来治疗严重重性忧郁障碍、躁郁症和思觉失调症的物理治疗法,尤其当所有药物和心理疗法都无效时。它起源于1930年代,现代在麻醉和肌肉松弛剂的使用下,已相当安全。并成为患有精神病患的怀孕妇女之较安全的疗法(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和畸胎,而电疗法只作用在脑部,因而相对较安全)。早年则因没有麻醉因而易有抽搐造成的骨折或牙齿断裂的并发症。医师和患者认为它会造成心智功能的伤害。目前的电疗法因先须麻醉和肌肉松弛,因此病患在治疗过程不会感觉到痛苦和不适。相对地,若未经由麻醉和肌肉松弛,则称为直接电疗,在大部分国家被认为是非法的,但在少数国家仍被用来治疗精神病患。电疗的型式大致可区分为双侧和单侧电疗,双侧电疗又可再细分为双侧颞叶和双侧额叶电休克疗法。在双颞叶电疗,电流经由通过双侧大脑颞叶达到疗效,电击放置在头部两侧。单侧疗法多将电击放置在右侧颞叶。经由多次的大型临床研究,单侧电疗造成长时期记忆丧失的几率较高。然而,大部分的临床医师发现单侧电疗法较没效力且效果较慢,尤其是对重症的忧郁症及躁症患者特别无效。在双侧电疗法中,一旦诱发出痉挛后即可有疗效,再多的电流都是多余的而且会造成较多的副作用。但在单侧电疗法中,只有造成痉挛是不够的,还必须往上加强电量才可产生疗效。双侧额叶电疗法是双侧颞叶电疗法的改进方式,它将两个导极放在两个眼窝的上外侧,它比较没有记忆丧失的副作用,而且它可促进大脑额叶的血液循环。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因为全身麻醉所造成的,最常见的是电疗后的短暂意识混淆和回溯性记忆丧失,此外还有因为肌肉抽搐造成的肌肉酸痛和头痛,但多可由药物解除这些不适。早年电疗法造成的骨折已不复见。虽然有些精神科医师认为电疗法并没有特别的禁忌症。但一般认为在脑压过高的病患,最近曾有脑中风、或脑肿瘤的的病患为电休克疗法的禁忌症。因为在电疗中有可能因脑压偏高而造成这些疾患形成脑脱疝的风险。很多临床研究肯定了电疗法的成效。它对重度忧郁症和一些其他的精神疾患特别有效。目前研究显示并没有其他治疗方式比电疗法疗效更佳。有的研究更发现它亦对药物成瘾、焦虑症、和人格障碍有效。这些研究报告是几十年来科学家、临床医师和受治疗者统计归纳后得到的结论。虽然平均对疗效有反应者只有约百分之60~70。但电疗法的效果显著比药物的作用快,因此在有严重忧郁症,试图自杀的病患,电疗法相当适合。但它并不能提供长期的自杀预防。每次的电疗可以提供短时期的治疗,因此要达到长效控制仍必须搭配药物治疗。长期的电疗法一般以间隔数星期的周期给予治疗,因为有观点认为在每次疗程后大脑需要数星期的恢复期。 在电疗后会有短暂的欣快感,因此要达到长效必须长期而间断地给予治疗。但亦有顽固难治疗的精神病患须要每周一次的电疗。同意书是电休克疗法实施之前必备的文书。执行的医师必须和病患及其家人朋友讨论病情、所需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和可能的替代疗法后,再签署同意书。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出版的刊物中,特别强调电休克疗法必须有同意书才有执行。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非自愿电疗是不允许的,即使家属和医疗人员同意,但病患本人不同意即不可以执行。但有特例,若病患会有立即的生命危险,如有严重思觉失调症的病患,出现不吃不喝反抗治疗的状况时,立即电疗是合法。在英国,只要是精神科医师评估病情严重符合适应症的病患,即可不须同意书实施电休克疗法。估计在英国一年约有二千名病患接受非自愿电疗。在2006年,国际心智失能人权组织公布在土耳其的调查,表示在土耳其非自愿电疗常是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执行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精神病医生杨永信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用抽搐型电疗来强制治疗其自行定义的所谓网瘾患者,这种治疗方法在医学上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性惩罚,患者对其不良行为和刺激惩罚建立条件反射,以期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患者中,既有12岁的未成年,也有30多岁的成年。2009年7月,由于电击疗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禁止用于戒网瘾,杨永信宣布停用电击。而改用带铁片并且会在患者人中处扎针的低频脉冲疗法,继续治疗网瘾。电休克疗法产生于1930年代。1934年,由L. Von Meduna在匈牙利首次运用于临床。L. Von Meduna观察到两位同时患有癫痫的精神病患者,在癫痫大发作之后,精神病症状有明显的好转;于是采用一种叫cardiazol的药物人工引发癫痫大发作治疗精神病。但是由于cardiazol的毒副作用,这项技术很快被放弃。1938年意大利神经科医师和他的助手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并改进了技术,采用电流引发癫痫大发作,并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当电疗法开始被使用时,它是直接用在清醒的病患身上,而没有麻醉或经由肌肉松弛,病患经由电流的作用和陷入昏迷,而且会经历强大的肌肉收缩力量。因此大部分的病患害怕接受这项治疗,也因而它常被当时的精神科用来惩罚不合作的精神病患。 近半世纪以来,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一发明问世,电休克疗法的需求因而降低,但它并没有消失。它仍被保留给药物治疗无效的病患。尤其1970年代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电休克疗法在治疗忧郁症上有显著的疗效。随着科技的进步,它的副作用已愈来愈低,目前使用正弦波短时间的有效电波,仅为当年发明时所使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如此可减少短期记忆的丧失和电疗后的精神混乱状态。经由并用"极短时间"、"高频率"′和"长效刺激"的方式,已使电疗法更为有效并使副作用降到最低。电疗法仍然有争议,而且有少数的精神科医师反对它。有很多民众认为它是不人道和原始、甚至可说是野蛮的治疗方式。反对者宣称它的治疗方式乃是经由杀死脑细胞,但很多接受过电疗法的病患认为他们自己的心智状态因而变得更好,但也有的病患觉得更糟。在斯洛文尼亚,更有团体在推动禁止这项治疗方式。反电疗法的团体认为大部分病患没有被告知治疗的好处与坏度。因此目前在治疗前,都需经由病患的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电疗法在小说、歌曲及电影中经常出现,而且大部分都是负面的表现。 大部分反对电疗法的观点多是受到1975年的电影《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之影响,这是一部翻拍自Ken Kesey的小说,而这位作者在小说中的描述,多是他在1960年代参观精神病院的片面经验所集结虚构的情节。这电影中主要强调医护人员用电疗法来惩罚不合作的精神病患。 在电影《移魂女郎》(Girl,interrupted)一片中,安吉丽娜·茱莉(Angelina Jolie)饰演的角色因为害怕将被电疗而逃离精神病院。大部分小说和电影中对电疗法都是抱持负面的看法,但在伊利莎白.弗洛克(Elizabeth Flock)的小说‘But Inside I'm Screaming’中,书中的主角伊莎贝尔一开始并不愿接受电疗以治疗她的重度忧郁症,但书中也提到电休克疗法是她复原相当重要的因素。在2014年电视剧《康斯坦汀》(Constantine)中,主角约翰因为一次事件患上重度忧郁症,并自愿进入精神病院接受电疗法。

相关

  • 脐带脐带(学名:Funiculus umbilicalis)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母体内,胎儿与怀孕的母亲的胎盘的一种联系结构。脐带状如绳索,表面光滑透明,内含结缔组织和血管;在胎盘内胎儿的血液
  • 可见光可见光谱(Visible light)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看见(感受得到)的部分。这个范围中电磁辐射被称为可见光,或简单地称为光。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一般是落在380到760纳米 。对应
  • 古元古代古元古代(英语:Paleoproterozoic,符号P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亿年前(Ma),结束于16亿年前(Ma)。而古元古代期间蓝藻、细菌非常繁盛。古元古代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上
  • 特殊恐惧症特殊恐惧症(英语:specific phobia),是对某种特定的物体或情景有不合理的害怕。当患者接触这些物体和场景时,他们会立即感到特有的恐惧。DSM-IV-TR根据患者所害怕物体的来源将特殊
  • 球状蛋白质球状蛋白质是一类蛋白质,它与纤维状蛋白质和膜蛋白共同构成按分子性状和溶解性分出的三个蛋白质子类。球状蛋白质一般呈球状,结构紧密,溶于水,长/宽 ≤ 3~4。
  • 同量素同量素是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同量素必然是不同的元素。例:Cu (原子序29) 和 Zn (原子序30) 具有质量数同为65的同量素。 理论上,两个以上的同量素不会都是稳定的
  • 干白葡萄酒干白葡萄酒(le vin blanc),“干”是从香槟酒酿造中借用的一个词,即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剂,直接用纯葡萄汁酿造的酒。葡萄榨汁后,立即将葡萄皮核过滤出去,葡萄汁酿成酒
  • 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语: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德语: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是德国著名技术类大学(工业大学)。历史上校友中名人辈出。
  • 刘云圻刘云圻(1949年2月-),江苏靖江人。中国物理化学家。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75年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化学所工作至今
  • 洪茂椿洪茂椿(1953年9月17日-),中国无机化学家。生于福建莆田。197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硕士学位。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