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效种群大小
✍ dations ◷ 2025-08-28 15:04:05 #有效种群大小
在群体遗传学中,美国遗传学家休厄尔·赖特在两篇标志性的论文(Wright 1931, 1938)中引入了有效群体大小(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又做有效种群大小)这一概念。他定义其为“在一个理想群体中,在随机遗传漂变影响下,能够产生相同的等位基因分布或者等量的同系繁殖的个体数量。”("the number of breeding individuals in an idealized population that would show the same amount of dispersion of allele frequencies under random genetic drift or the same amount of inbreeding as the population under consideration".)有效群体大小是很多群体遗传学模型中的基本参量,通常小于绝对的种群大小(N)。参见小种群大小。有效群体大小可能有两种定义方式,即方差有效群体大小(variance effective size)和近交有效群体大小(inbreeding effective size)。两种定义由F-统计衍生而来并紧密相连。在Wright-Fisher理想种群模型中,在给定上一代等位基因频率
p
{displaystyle p}
时,等位基因频率
p
′
{displaystyle p'}
的条件方差为:用
var
^
(
p
′
|
p
)
{displaystyle {widehat {operatorname {var} }}(p'|p)}
来表示该当前群体相同或通常更大的方差。方差有效群体大小
N
e
(
v
)
{displaystyle N_{e}^{(v)}}
定义为具有相同方差的理想种群的大小。此时令
var
^
(
p
′
|
p
)
{displaystyle {widehat {operatorname {var} }}(p'|p)}
和
var
(
p
′
|
p
)
{displaystyle operatorname {var} (p'|p)}
相等并对
N
{displaystyle N}
求解,可得到另一种定义,近交有效群体大小通过近交系数相邻两代之间的变化来计算,此时Ne定义为和理想群体的具有相同近交变化的种群大小。此处文字参照Kempthorne (1957)。对于理想群体,近交系数依以下递归方程式计算利用回归交配指数(1 − F)代替近交指数得到近似递归方程式每一世代的差值是通过解可得出近交有效群体大小为,尽管研究者很少直接使用这个方程式。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假设有t个互相不重叠的世代,那么有效种群大小由种群的调和平均数得出:例如,若6个世代(t = 6)的种群大小N = 10, 100, 50, 80, 20, 500,则有效种群大小为:注意调和平均数的值小于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后者在本例中为126.7。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种群瓶颈效应,即有效群体大小受最低种群数量的严重影响。另外一种计算家族有效种群大小Ne的方法为Ne = (4N)/(Vk + 2) 其中Vk是种群大小的方差。家族大小变化增大是不利的,因为这将导致家族的近亲交配。对于雌雄异体的种群,即没有自体受精的情况,则或者更普遍地,其中D表示雌雄异体特性,可取0(非雌雄异体)或者1(雌雄异体)。当N很大时,Ne近似等于N,因此这通常不重要,可以忽略,即:当一个种群性别比不符合费雪式(Fisherian)的1:1的比值,有效种群大小为:其中Nm是雄性数量而Nf为雌性数量。例如,若有100个个体的群体中有80个雄性和20个雌性,则同样,这里有效种群大小Ne小于绝对种群大小N。如果种群大小保持恒定,每个个体必须平均向下一代贡献两个配子。一个理想种群假设这遵循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此时每个个体贡献配子数k的方差也等于贡献配子的平均数,即2:然而,在自然种群中,方差通常大于此:则有效种群数量为注意如果k的方差小于2,则Ne大于N。生育能力造成的遗传偏差通常造成Ne值下降。当生物的生存时间跨越多于一个生育季节,有效种群大小需要考虑进物种的生命表(life table)。假设单倍体种群具有离散的年龄结构。例如一种生物可以再若干个离散的繁殖季节中存活。此外,定义如下年龄结构特征:世代间隔可计算为生于个体的平均年龄:那么,近交有效种群大小为类似地,对于具有离散年龄结构的二倍体种群的近交有效种群大小也可以计算。这首先由Johnson(1977)提出,但本文的符号更接近Emigh和Pollak(1979)。假定生命表的基本参量和上述单倍体情况相同,但区分雌雄性,如用N0ƒ 和N0m分别表示新生的雌性和雄性个体数量(注意小写ƒ代表雌性而大写F表示近交)。则近交有效种群大小为
相关
- 乳房乳房(拉丁语:Mamma)位处于哺乳动物的胸部或腹部,左右成对出现。雌性的乳房包含乳腺等腺体,可分泌乳汁哺育幼儿。男性乳房一般不发育,但存有乳腺组织。在胚胎期雄性和雌性有相同的
- 同化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这些反应需要能量,也被称为吸能过程(endergonic process)。将代谢过程分类的一种方式,无论是
- 橡胶橡胶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橡胶可以从一些植物的树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两者皆有相当多的应用及产品,例如轮胎、垫圈等,遂成为重要经济作物。橡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
- 卡洛·乌尔巴尼卡洛·乌尔巴尼(意大利语:Carlo Urbani,1956年10月19日-2003年3月29日),又译乌尔班尼或厄巴尼,意大利医生,是首位留意到SARS是一种全新传染病的医生。乌尔巴尼是无国界医生意大利分
- 开普勒约翰内斯·开普勒(德语:Johannes Kepler,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与人的健康相关联,它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
- 亚历山大·冯·洪堡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里希·亚历山大·冯·洪堡(德语: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
- 循证实践循证实践(英语:Evidence-based practice,简称为:EBP),或循证实务,是一种跨学科的临床医学实践之方法,在1992年正式引入临床医学实践之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循证实践始于医学上之循证
- 环氧化酶环氧合酶(拉丁语:Cyclooxygenase,简称COX)是一种酶(又名酵素),负责合成重要的生物激素——前列腺素家族的导介物质。当身体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会激活环氧合酶,使花生四
- 球面反照率球面反照率(Bond albedo)是由美国天文学家乔治·邦德提出,并以他的姓氏命名。它的定义是天体反射入太空的所有电磁辐射和入射的电磁辐射功率比例。它考虑到了所有相位角上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