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宗教致幻剂
✍ dations ◷ 2025-05-15 15:26:59 #宗教致幻剂
宗教致幻剂(英语:entheogen)是指在宗教、巫觋宗敎或者精神领域使用的精神药品。
“entheogen”一词最早在1979年作为一个中性词语提出。服用宗教致幻剂可能会使服用者感觉与神同在,可以与神交流或者处于神与人之间,另一方面因为使用了一些稀有的化学物质,宗教致幻剂可能会对人类的神经系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同时因为不同文化中使用宗教致幻剂的用途相类似,故而其发生作用的化学机制可能也是有一定相关的。宗教致幻剂在各种仪式中被使用了上千年,传统的宗教致幻剂包括:乌羽玉、迷幻蘑菇、未硫化的烟草、大麻、死藤水、药用鼠尾草、三色牵牛和毒蝇伞等。随着有机化学的出现,人类制造出了许多具有同样功效的合成物。这些植物中的活性物质也被提取出来,例如麦司卡林、裸盖菇素(赛洛西宾)、二甲基色胺、二萜内酯、伊博格堿、麦堿和蝇蕈醇。广义上,宗教致幻剂可以指一切被用于宗教或者精神领域的致幻剂。这个词与毒品形成对照,一些国家因为禁毒而使得宗教致幻剂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在另外一些国家则并不禁止传统的宗教致幻剂使用。“Entheogen”是一个新词,1979年由一群人类植物学家和神话学家创出,其中包括卡尔·A·P·拉克、理查德·埃文斯·舒尔斯特、Jonathan Ott和R·戈登·沃森,取自两个古希腊词“ἔνθεος”(entheos)和“γενέσθαι”(genesthai)。前者的意思是“有灵感的、着魔的”,是英语中“enthusiasm”(热情)的词根,后者的意思是“形成”。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以代替“hallucinogen”和“psychedelic”(大意都是致幻剂)。前者由奥尔德斯·赫胥黎推广,发表在1954年的《知觉之门》上。后者是一个希腊语新词,意思是“精神体现”,由精神病学家汉弗莱·奥斯蒙德创出,当时赫胥黎是奥斯蒙德墨斯卡林实验的志愿者。拉克等人认为这两个单词都不合适,于是拉克正式定义了“entheogen”:除去宗教用途外,宗教致幻剂在世俗社会中也有其用途,例如健康食品、医药等。最著名的宗教致幻剂之一是大麻,在中国、印度和欧洲都有其使用的记录,在拉斯特法里运动、印度教苦行僧、斯基泰人、苏菲派伊斯兰教和其他一些文化中也有出现。知名的非洲宗教致幻剂文化之一是Bwiti人,他们使用一种夹竹桃科植物Tabernanthe iboga的根皮作为宗教致幻剂的原料。古埃及文明有使用埃及圣酒 (一种混合了蓝睡莲、风茄、天仙子的酒精混和物) 和裸盖菇的记录。有证据显示科特迪瓦人会使用迷幻蘑菇。美洲第一种得到科学分析的宗教致幻剂是乌羽玉,北美洲的基奥瓦人有使用乌羽玉的记录。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使用死藤水作为宗教致幻剂。西伯利亚土著居民使用毒蝇伞。中国的巫觋和道士使用大麻通神。道士大量服丹砂,以致中汞毒或砷毒,亦会引致通神的幻觉。葛洪《抱朴子》记载:“芝有石芝、木芝、 草芝、肉芝、菌芝,凡数百种也。... ...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在印度教中,曼陀罗花和大麻常被用于宗教仪式中,不过前者并不常见,因为其效力过强并可能造成严重中毒。早期印度婆罗门教仪式中饮用的一种饮料苏摩也是一种宗教致幻剂。其中的活性成分据猜测可能是麻黄堿,但也有可能是骆驼逢、大麻、颠茄或者以上植物的混合物。爱琴海文明中的宗教致幻剂可以追溯到蜂蜜酒的使用。在厄琉息斯秘仪中,宗教致幻剂占据了重要地位,有一些学者认为厄琉息斯秘仪的吸引力来自于神秘的饮料“kykeon”中所含的致幻剂成分。一般并不认为澳大利亚土著曾使用过宗教致幻剂。新西兰的毛利人使用卡瓦胡椒,实际上从美拉尼西亚至波利尼西亚之间广阔的地域,例如斐济、汤加、萨摩亚等地卡瓦胡椒都很常见。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则会使用几种会致幻的蘑菇。早期的著名宗教致幻剂相关实验之一是沼泽教堂试验(Marsh Chapel Experiment),这是一个双盲实验,在服用了裸盖菇素之后,志愿者几乎都宣称有进一步的宗教体验。2006年,一个更严格的试验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展,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相关
- 腺病毒腺病毒科(Adenoviridae)是一种中型大小的病毒,约90-100nm大,是一种无外套膜的二十面体双股DNA病毒,有核衣壳。腺病毒有四属:腺病毒主要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当中包括人类。腺病毒于195
-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肺部支气管(中至大的大小之呼吸道)的发炎。症状包括咳痰、喘鸣、呼吸急促及胸口不适。支气管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症状一般持续三周,逾九成是病毒
- 干扰素结构 / ECOD1b5l :24-187 1ovi :24-185 2hie :24-186 1itf :24-186 1au1B:22-187 2hif :24-182结构 / ECOD结构 / ECOD干扰素(英语:Interferon; IFNs; /ˌɪn
- 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奥斯卡·明科夫斯基奥斯卡·闵可夫斯基(Oskar Minkowski 1858年1月13日-1931年7月18日)德国生物化学家、布雷斯劳大学教授,胰岛素的发现者。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哥哥、天天物理学家鲁道夫·
- 倾销倾销是一种反竞争的商业行为。倾销的意义有二:传统上,倾销是掠夺性订价(predatory pricing)的一种,即以蚀本价卖出货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将对手驱离市场,并以最终提升价格作补偿为
- 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或称抗生素误用、过度使用抗生素),是指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抗生素滥用或过度使用。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正在成为日益严重的威胁,并且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
- 类别1型超敏性即发性过敏反应(英语: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又称Ⅰ型超敏反应(英语:Type I hypersensitivity),是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乃最常见的超敏反应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过敏原第一次接触
- 达托霉素达托霉素 (Daptomycin),是脂蛋白抗生素,用来治疗威胁系统和生命的革兰氏阳性菌所造成的感染。达托霉素自然存在于土壤腐生营养玫瑰孢链霉菌(英语:Streptomyces roseosporus)中。达
- 片利共生偏利共生(英语:Commensalism,又称为偏利共栖现象)是两种生物间共生关系的一种。是指在生物界中,某两物种间的生态关系,其中一种的生物会因这个关系而获得生存上的利益,但是,另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