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加速器

✍ dations ◷ 2025-11-26 13:58:13 #回旋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是一种粒子加速器。回旋加速器通过高频交流电压来加速带电粒子。大小从数英寸到数米都有。它是由欧内斯特·劳伦斯于1929年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发明。许多原子核、基本粒子的性质有关的资讯,均是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靶(atomic target)而获得的。1932年,约翰·柯克劳夫与欧内斯特·沃吞在英国制造了第一台“原子击破器”(atom smasher)。他们乃是利用700,000V的高电压对质子加速,然后再拿它们轰击锂靶。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较为野蛮,但确实是建构出了这么个高电压。在1929年时,劳伦斯就已经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将粒子重复地经由一“相对小电压”做加速,而不是一次就用一个巨大电压去做加速。他于是与李明斯顿(M.S.Livingston)合作,发展出了回旋加速器(cyclotron)。第一部回旋加速器建于1930年,稍后的改良则于1934年完成。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成是两个处于磁场中的半圆D型盒和D型盒之间的交变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进入磁场,由于受到洛伦兹力 F = B q v {displaystyle F=Bqv} (其中 B {displaystyle B} 为磁感应强度, q {displaystyle q} 为带电粒子所带电荷)而进行匀速圆周运动,每运动到两个D型盒之间的电场时在电场力作用下加速,之后再次进入磁场进行匀速圆周运动。在不考虑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时,由于在磁场中回旋半径 R = m v / B q {displaystyle R=mv/Bq} 与速度成正比,故当回旋半径大于回旋加速器半径时,带电粒子达到最大速度。实际上,根据狭义相对论,带电粒子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故实际应用中带电粒子的回旋周期并非恒定。

相关

  • 有尾噬菌体目有尾噬菌体目(学名:Caudovirales),caudo由拉丁文的cauda而来,有“尾状”的意思。本目的病毒主要的宿主为细菌和古细菌,感染宿主时会利用尾状的结构,将DNA注入宿主中。在生物技术方
  • OMIM人类孟德尔遗传学(英语: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缩写MIM)是一个数据库将现时所知的遗传病分类,并且连接相关的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这个数据库出版了名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 心肌心肌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一种肌肉组织。心肌细胞分布不单在心壁上,临心大血管上也有心肌的分布。心肌也是横纹肌。相比起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有其自身的特点:
  • 败血性休克败血性休克(septic shock),又称感染性休克,是指罹患严重败血症(sepsis)的部分病人,简单来说,败血症是种身体对感染的反应。病人出现无法由抢救输液(fluid resuscitation)挽回的低血压,
  • 分离焦虑症分离焦虑症(SAD)是一种焦虑症,其中个体对于从家庭或个人对个体具有强烈情感依恋(例如父母,看护者,重要的其他或兄弟姐妹)的分离经历过度焦虑。通常在6-7个月至3岁之间的婴儿和小孩
  • 犬小芽胞菌犬小孢子菌(学名:Microsporum canis)是小孢癣菌属下的一种真菌,分布于全球,是造成皮肤感染的重要病源菌之一,对毛发有高度感染力,主要感染猫、狗等宠物,但也可以对人类造成感染。犬
  • 喷他佐辛喷他佐辛(Pentazocine)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型镇痛剂,能提供包括吗啡、杜冷丁等阿片样药物相接近的镇痛作用;胃肠外给药产生快速强烈的镇痛作用,起作用时间比吗啡
  • 氯氟烃氯氟烃(英语: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又称氟氯烃、氯氟碳化合物、氟氯碳化合物、氟氯碳化物、氯氟化碳,是一组由氯、氟及碳组成的卤代烷。因为低活跃性、不易燃烧及无毒,氯
  • 活性白土坡缕石(或坡缕缟石、凸凹棒石,分子式:Mg5Si20(OH2)(H2O)4·nH2O)是海泡石族的一种矿石,由蒙脱石转化而成,由含水的层链状镁质硅酸盐组成。其微观结构具有层、链、纤维状晶体结构
  • Wiktionary维基词典(英语:Wiktionary),是维基百科的姊妹工程,它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基于所有语言的自由的词典。该项目于2002年12月12日启动,发起人是维基人Daniel Alston。维基词典旨在收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