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槽齿龙
✍ dations ◷ 2025-09-29 13:20:21 #槽齿龙
槽齿龙属(属名:Thecodontosaurus)是种草食性恐龙,生存于晚三叠世瑞提阶。槽齿龙的化石大部分发现于南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三叠纪地层。这个时期的地球气候较为温暖、干燥。晚三叠世的优势肉食性动物仍为劳氏鳄科等伪鳄类,而非刚出现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而蜥脚形亚目恐龙已取代二齿兽类,成为优势草食性动物。槽齿龙平均身长为1.2米,高度约30公分,体重为30公斤。它们拥有小型头部、大型拇指尖爪、修长的后肢、长颈部、前肢比后肢短、长尾巴。它们是二足恐龙。槽齿龙前掌有五个手指,后脚掌有五个脚趾。槽齿龙是草食性恐龙,牙齿呈叶状,有锯齿状边缘,且位于齿槽内;这也是槽齿龙的名称来源。它们的齿骨长度不到下颌长度的一半。下颌前端稍微往下弯。与近蜥龙相比,槽齿龙有较多的牙齿,头部较长、较狭窄。槽齿龙的颈椎上有长的椎弓(Neural Arch),以及前后排列的长神经棘(Neural spine)。背椎有强化的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荐椎可能有3个。肩胛骨宽广、弯曲,稍呈板状。肱骨有明显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尺骨的横切面呈三角形。桡骨有大幅度缩小。虽然槽齿龙并非最早的蜥脚形亚目恐龙(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马达加斯加的未命名属),但在原始蜥脚形亚目恐龙中是最著名的一属。它们起初被分类于原蜥脚下目,但在2003年,耶兹与基钦的研究显示槽齿龙与它的近亲早于原蜥脚类的出现。新的重建显示槽齿龙的颈部与身体比例,比更先进的早期蜥脚形亚目恐龙的颈部与身体比例还短。槽齿龙是由Henry Riley与Samuel Stutchbury在1836年所命名。槽齿龙是第四个被命名的恐龙,前三个分别为斑龙(1824年)、禽龙(1825年)、林龙(1833年);槽齿龙也是第一个被叙述的三叠纪恐龙。当理查·欧文在1842年建立恐龙总目(Dinosauria)时,他并没有将槽齿龙列入,他仅将斑龙、禽龙、林龙列入。他认为有小型颌部的槽齿龙,不可能属于体型庞大的恐龙。他认为槽齿龙是种低等、由鳞片覆盖的爬虫类,与鳄鱼、蜥蜴、喙头龙目、恐龙外表相似。直到1870年,欧文的敌手汤玛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将槽齿龙分类于恐龙。槽齿龙最初的模式标本,与其他相关物品,在1940年遭到德国冲炸摧毁,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品。然而,目前已在许多地点发现化石,包括布里斯托与威尔士,该地于晚三叠纪可能是干燥环境。在这些新发现化石中,有一个可能是未成年个体的标本,可能属于一个不同的种T. caducus。在澳洲发现的Agrosaurus macgillivrayi,可能是古槽齿龙(T. antiquus)的异名。在2007年,亚当·耶茨(Adam Yates)、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以及Kermack提出一个研究,宣称槽齿龙的其中一种T. caducus属于一个不同的属,并由他们将这个属命名为Pantydraco。槽齿龙目前只有一个种,模式种古槽齿龙(T. antiquus)。
相关
- 热浪热浪是指天气在某一段时间内持续地保持异常高的气温(相对于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而言),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空气湿度。这个术语通常与地区相联系,所以一个处于相对较热气候的地区
- 粘液黏液(英语:mucus)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内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黏液一般都是比较浓稠的胶状体,含有具抗菌功效的酵素,例如:溶菌酶、抗体等。黏液由满布黏膜表面内的杯状细胞制造,由
- 金盏花金盏花(Calendula officinalis)又名金盏菊,在古代西方作为药用或染料,也可以作为化妆品或食用,其叶和花瓣可以食用,因此可以用作菜肴的装饰。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单叶互生,在基部
- 护理伦理护理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分支,是和护理学有关的伦理学。护理伦理学的许多原则和医疗道德相近,例如行善(英语:Beneficence (ethics))、不伤害病人(英语:Primum non nocere)和尊重自
- 甲羟戊酸途径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甲羟戊酸途径,也被称为异戊二烯途径(Isoprenoid pathway)或HMG-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 pathway)途径,是存在于真核生物,古菌和一些细菌中
- 基因流在群体遗传学中, 基因流动,或称为基因移徙(英语:gene flow),是变异基因从一个种群到另一个种群的转移。 如果基因流动的速率足够高,那么两个种群可以看作是拥有一致的基因多样性,因
- 狮Felis leo Linnaeus, 1758狮(学名:Panthera leo),又称狮子(古称狻猊),被人称为万兽之王。狮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属之中最著名的一种,现存中是和老虎并列的两大
- UOsub4/sub过氧化铀(UO4·nH2O) 是一种浅黄色, 可溶解的氧化铀。它被发现在浓缩铀一个阶段的核燃料循环,那时是粗制铀准备通过在地浸和树脂离子交换系统的时候。 这种化合物,也可以表达
- 马克思·冯·劳厄马克斯·冯·劳厄(德语: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879年10月9日,马克斯·劳厄出生于科布
- 布鲁克纳安东·布鲁克纳(德语:Anton Bruckner 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