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弥弓呼

✍ dations ◷ 2025-05-18 07:24:05 #弥生时代人物,日本君主,倭人传

卑弥弓呼(生卒年不详)为《三国志》中记载魏国历史的《魏书·东夷传》(一般日本通称为《魏志倭人传》)里记载之狗奴国国王,而掌握实权的官员为狗古智卑狗。近代历史学者内藤湖南则认为,应该写成卑弥弓呼素(ひめこそ),详见下文“考据诸说”解释。

《魏书·东夷传》之原文为:

南有狗奴国,国王为男性,下属为狗古智卑狗,不隶属于卑弥呼。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王颀任带方郡太守,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王卑弥弓呼向来不睦,派遣载斯、乌越等向王颀报告两国之战事。

关于卑弥弓呼与狗奴国,许多学者提出歧异的看法。提倡邪马台国畿内说的历史学家内藤湖南认为应该写成“卑弥弓呼素”,其中“呼素”推测为袭国首领。袭国位于熊袭领土域内(今九州南部),除了内藤外,新井白石、白鸟库吉、津田左右吉、井上光贞(日语:井上光貞)、喜田贞吉(日语:喜田貞吉)等学者咸认为狗奴国在熊袭,故而此人可视为熊袭之人物。

另一历史学家山田孝雄(日语:山田孝雄)则认为狗奴国位于毛野国(今群马县、栃木县一带),故卑弥弓呼属于“毛人”(大和王权对虾夷之称呼)。另外,本居宣长、吉田东伍(日语:吉田東伍)等学者则提出狗奴国位于伊予国风早郡河野乡(今爱媛县松山市北条附近)之见解。

创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学者角田柳作(日语:角田柳作)于1951年翻译《魏志倭人传》时,将卑弥弓呼翻译为(ひみくく)或(ぴみくく),后一种拼写以日语的唇音退化学说(请同时参考ハ行转呼、日文版维基百科は行等条目)为依据。卑弥弓呼的发音还有“HimiKyūko”(ひみきゅうこ)、“Himikuko”(ひみくこ)等说,还有一说为“Hikomiko”(ひこみこ,汉字写成“彦御子”)的误记。

民间研究者佐藤裕一支持“彦御子之误读”的说法,他认为卑弥弓呼正确应写成“卑弓弥呼”(同彦御子之读法),便是指王子或者天皇的儿子(这是彦御子之本义)。佐藤进一步解释卑弥呼也可写成“姫御子”,乃指公主或者天皇的女儿、内亲王等;因此“卑弓弥呼”与“卑弥呼”是对等的名词。佐藤主张这两者不局限于天皇的子女,而可以作为“男王”和“女王”的称呼。

相关

  • 叶桂叶桂可以指:
  • 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细胞生物学》(英文:Nature Cell Biology)是《自然》杂志的细胞生物学分册,也是该领域经由同行评审的权威科学期刊。该杂志由自然出版集团按每月一期出版,2014年度的影响因
  • 芭堤雅芭堤雅(泰语:พัทยา;英语:Phattaya或Pattaya)一译帕塔亚,是一个泰国东部地大区春武里府的城市,是春武里府的“府级特别市”,在行政大区划上属于邦拉蒙县。泰国华侨传统上称为北
  • 第二次大迁徙非裔美国人大迁徙(英文:The Great Migr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s),又称北上大迁徙(Great Northward Migration)或者黑人大迁徙(Black Migration),是指1916年-1970年间约600万非裔美
  • 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卡斯托尔和(希腊语:Κάστωρ;拉丁语:Castōr;英语:Castor)和波鲁克斯(拉丁语:Pollūx;英语:Pollux)或称波吕德乌刻斯(希腊语:Πολυδεύκης)是斯巴达王后丽达
  • 莫里茨·日格蒙德莫里茨·日格蒙德(匈牙利语:Móricz Zsigmond,1879年6月29日-1942年9月4日),匈牙利诗人,其散文多描写小村镇的事物,曾为文学期刊《西方》()的编辑。布达佩斯建有莫里兹·日格蒙德圆环
  • 日本驻金奈总领事馆日本驻金奈总领事馆,是日本政府在印度金奈设立的外交代表机构,其领事辖区为印度南部。日本驻金奈总领事馆成立于1966年。TPSC(印度)有限公司建造了领事馆大楼。日本驻金奈总领事
  • 扬·阿伦茨扬·阿伦茨(荷兰语:Jan Arends,1925年2月13日-1974年1月21日),荷兰作家和诗人。阿伦茨是一个私生子,从小性格孤僻,很少和社会交流,1974年自杀身亡。
  • 唐姬 (东汉)唐姬(?年-?年),东汉少帝刘辩之妾,颍川郡人。董卓命李儒毒杀少帝之际,少帝知难逃一死,便与唐姬和宫人们饯别。少帝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
  • 方成珪方成珪,字国宪、号雪斋,浙江省温州府瑞安县人,清朝作家。嘉庆十三年(1808年),乡试中举,任景山官学教习。后升任海甯州学正、宁波府教授。著有《干常侍易注疏证》、《集韵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