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 dations ◷ 2025-02-23 14:50:29 #汉语音韵学

平仄,是文言韵文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分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元朝中原汉语语音大变,根据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入声消失,平声分为阳平、阴平。现代标准官话没有入声,第一、第二声称为阴平、阳平,是由中古汉语的平声演变而来。第三上声、第四声去声则为仄声。但阳平声本身的音调并非平直,是从中音滑向高音的声调,而古时的入声字已经变为平声、上声或去声。现存汉语中,如南方的粤语、吴语、江淮官话、闽南语及客语以及北方的晋语则保留了入声,绝句一可压韵也可不压韵,三句不可压韵,二、四句要压韵。就四声与平仄的关系来说,通常以“上”、“去”、“入”为仄声,“阴平”、“阳平”为平声。

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其中日本遣唐僧人空海《s: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有言:“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朝僧人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提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而清朝文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一书中简短的说明为:“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现代不少汉语语系的上声从低音滑至高音,去声从高音滑至低音,但古时具体调值,现已难于确考。

平仄的组合在近体诗中有固定的格式,称为格律。例如诗中的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如此第二句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

例:杜甫《春望》

()()()()()
()()()()()

由于现代标准官话里没有入声,因此用现代标准官话念诗,可能会出现“平仄不调”的情况。在以上例子中,虽然“国”字属于入声,但在现代标准官话里却是阳平声(第二声)。若以普通话念出上述两句,则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比各种汉语,粤语、客语及闽南语等汉语分支仍保留中古汉语里平上去入的对立。有些在四声的基础上,根据声母的清浊进一步分化出阴阳二调(甚至更多)。例如,粤语九声中有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高阴入、低阴入及阳入声九声。

相关

  • 芭蕾舞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势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为ballo
  • 华尔街见闻华尔街见闻是中国内地一个财经网站,成立于2013年。尽管名称相似,但华尔街见闻与华尔街日报并没有关系。2019年6月,华尔街见闻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而被下架整改。
  • 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原为大和朝廷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军官职位,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
  • 淘金热淘金潮(又称淘金热;英语:Gold Rush)是指当一个地区戏剧性地发现了数量上拥有商业价值的黄金时,大量移民工人涌入这个地区的时期。通常特指始自1849年,贯穿19世纪50年代在美国加利
  • 广萨河广萨河(Cuanza River),又名宽扎河,是安哥拉的河流,在首都罗安达以南流入大西洋。广萨河下游可航行的河道长150英哩,是北广萨省和南广萨省的分界线。在首项生物多样性计划中,显示广
  • 关天朗关天朗(1998年10月25日-),出生于中国广东广州,高尔夫球运动员。2011年第二十四届中国高尔夫球业余公开赛冠军。2012年11月在亚太业余高尔夫球锦标赛上夺冠,获得2013年度美国高尔夫
  • 德里 (北爱尔兰)德里(Derry,爱尔兰语:Doire / Doire Cholm Chille),也叫伦敦德里(Londonderry),是北爱尔兰西北部城市、伦敦德里郡郡治,距离爱尔兰共和国边境很近。人口超过8万,是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
  • 亚历山大·卡宁厄姆亚历山大·卡宁厄姆爵士(英语:Sir Alexander Cunningham,1814年1月23日-1893年11月28日),英国陆军少将、考古学家。卡宁厄姆以创建印度考古研究所,发现鹿野苑、那烂陀寺、桑奇大塔
  • 凌宁凌宁 (英语:Gilbert Ning Ling, 1919年12月26日-)是一位美籍华人分子生物学家,分子物理学家,细胞生物学家。1919年出生在江苏南京,成长于北京。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畜牧专业,后来转系
  • 爆炸螺栓爆炸螺栓是一种爆裂性紧固件。将螺栓挖空就会充满爆裂性,并用雷管包埋。引爆时,零件会从切割的表面裂开并裂成两半而无法拧紧。还有一种不会散落碎屑,以免造成周遭环境污染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