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 dations ◷ 2025-09-09 02:14:42 #汉语音韵学

平仄,是文言韵文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分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元朝中原汉语语音大变,根据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入声消失,平声分为阳平、阴平。现代标准官话没有入声,第一、第二声称为阴平、阳平,是由中古汉语的平声演变而来。第三上声、第四声去声则为仄声。但阳平声本身的音调并非平直,是从中音滑向高音的声调,而古时的入声字已经变为平声、上声或去声。现存汉语中,如南方的粤语、吴语、江淮官话、闽南语及客语以及北方的晋语则保留了入声,绝句一可压韵也可不压韵,三句不可压韵,二、四句要压韵。就四声与平仄的关系来说,通常以“上”、“去”、“入”为仄声,“阴平”、“阳平”为平声。

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其中日本遣唐僧人空海《s: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有言:“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朝僧人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提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而清朝文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一书中简短的说明为:“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现代不少汉语语系的上声从低音滑至高音,去声从高音滑至低音,但古时具体调值,现已难于确考。

平仄的组合在近体诗中有固定的格式,称为格律。例如诗中的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如此第二句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

例:杜甫《春望》

()()()()()
()()()()()

由于现代标准官话里没有入声,因此用现代标准官话念诗,可能会出现“平仄不调”的情况。在以上例子中,虽然“国”字属于入声,但在现代标准官话里却是阳平声(第二声)。若以普通话念出上述两句,则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比各种汉语,粤语、客语及闽南语等汉语分支仍保留中古汉语里平上去入的对立。有些在四声的基础上,根据声母的清浊进一步分化出阴阳二调(甚至更多)。例如,粤语九声中有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高阴入、低阴入及阳入声九声。

相关

  • 懒猴懒猴属(学名:Nycticebus)是懒猴科下的一种动物。它们分布在婆罗洲及菲律宾南部,至孟加拉、越南、印尼、印度、中国南部及泰国。它们被列为易危或濒危,因其大眼睛可以作为药材而被
  • 系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Systematic geography)是地理学四大分类的其中之一,也是地理学的主干。系统地理学可再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大多数的地理学研究都是在系统地理学中的各分类
  • 酒精戒断综合征酒精戒断症候群(英语: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是指在过度饮酒一段时间后,减少酒精摄取时可能发生的一连串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焦虑、颤抖、流汗、恶心、心跳过快及轻微发
  • 莫希峰僧侣峰(Mönch,4107米)属瑞士阿尔卑斯山脉部分的山峰。与艾格峰(Eiger)及少女峰(Jungfrau)形成一个奇突的山峰组合。瑞士人Christian Almer等人于1857年8月15日首次登顶者。1935年
  • 鹤鸵目鹤鸵目的动物本来归入鸵鸟目,现在已独立成为一目。它是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鹤鸵、鸸鹋等动物。
  • 青田县青田县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东接温州,北接台州,是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青田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田鱼之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达32万之多,分布在世界121多
  • 电极化在经典电磁学里,当给电介质施加一个电场时,由于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移,会产生电偶极子,这现象称为电极化(英语:electric polarization)。施加的电场可能是外电场,也可能是嵌
  • 宗教暴力宗教暴力,意指受宗教启发,因特定宗教经典、信条与见解,或宗教之间的争议而引发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的对象可能针对个人、特定宗教机构、宗教物件、特定种族、特定宗教信仰
  • 陈永华 (明郑)陈永华(1634年-1680年),字复甫,谥文正,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乃明末举人陈鼎之子,其夫人洪淑贞。在英国商馆的记载中称其为“本院”(英语:Punhee;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
  • 大学习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大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位于其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二者和称东西两大清真寺。 据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