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系统

✍ dations ◷ 2025-04-03 10:58:03 #电学

多相系统(Polyphase System)是指有两个或更多相位的电力系统,各个相位均有相同的电压及频率,彼此拥有相同的相角。

在商业电力的早期阶段,一些装置使用两相四线制电机系统。这些的主要优点是绕组配置与单相电容启动电机相同,并且通过使用四线系统,概念上相位是独立的,并且易于使用当时可用的数学工具进行分析。两相系统也可以使用三根电线(两个“热”加一个公共中性线)实现。然而,这引入了不对称性;中性点的电压降使相位不完全相隔90度。

两相系统已被三相系统取代。相间90度的两相电源可以使用Scott连接的变压器从三相系统中获得。

多相系统必须提供定义的相位旋转方向,因此镜像电压不计入相序。具有180度相隔两个相导体的三线系统仍然只是单相。这种系统有时被描述为分相。

多相系统具有三个或更多个通电电导体,其承载交流电流,每个导体中的电压波之间具有确定的相角;对于三相电压,相角为120°或~2.09弧度。多相系统特别适用于向依靠交流电旋转的电动机传输动力。最常见的例子是用于工业应用和电力传输的三相电力系统。三相电力传输的主要优点(使用三个导体,而不是使用两个导体的单相电力传输),因为剩余的导体充当任何单个导体的返回路径,所以由平衡三相系统是单相传输的三倍,但仅使用一个额外的导体。因此,传输成本增加50%可实现传输功率增加200%。

六相电可轻易地由相移变压器(phase shift transformer)取得。三相电的相差是120°,利用60°相移变压器可产生额外三个相差60°的电压,变成六个相差60°的电压。当相差是60°时,相量图会变成等边三角形,即是VLL与VLN相同。这有助降低对绝缘体的要求。

1992年至1995年间,纽约州电气公司(New York State Electric & Gas)改装一段1.5英里的115kV三相双回路为六相电。由于VLL与VLN相同,系统电压可以在绝缘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改装后的电压(VLN)为93kV,相当于三相161kV,电压提高代表电网的输电量也能提高。在此研究中,六相电成功接驳到现有三相电力系统,也讨论了六相短路及六相不平衡等问题。结果显示,长度超过23至28英里的115kV三相双回路,改用六相电较具有经济效益。

相关

  • 肥皂肥皂,又名香皂、雪文(台湾话)、茶箍(台湾话)、饼药(潮汕话)、番枧(广府话),是用作个人清洁用品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以固体块状的形式存在。古代不管是东西方,最早的洗涤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
  • 肠胃炎肠胃炎是以胃和小肠炎症为特征的胃肠道病症,可导致腹泻、呕吐、腹部的疼痛和绞痛合并而成疾病表现。虽然与流感并无关系,但该病也被称为肠胃型感冒和消化道流感。肠胃炎通常是
  • 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非甾体消炎药(英语: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作NSAID),也译作非类固醇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在施用较高剂量时也具有消炎作用。“非甾体”一词用
  • 所罗门·莱夫谢茨所罗门·莱夫谢茨(英语:Solomon Lefschetz,1884年9月3日-1972年10月5日),美国数学家。他在代数拓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并将这方面的理论应用到代数几何及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研
  • 配偶配偶是指婚姻关系、民事结合、同居伴侣关系(英语:Domestic partnership)、普通法婚姻中的伴侣。这是个无特定性别的词汇,通常男性配偶称为丈夫、女性配偶称为妻子。所以,这个词汇
  • 南竿乡南竿乡(福州语平话字:.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 分类群分类单元(分类群,德语:Taxon)是指分类学上的一个群体,不管处哪一个分类阶层(taxonomic rank),称此群体为分类群。各个分类阶层皆可能具多个分类群,而其整体亦为一个分类群。分类群可
  • 离巢之歌巣立ちの歌(すだちのうた)(离巢之歌)是由村野四郎、岩河三郎作曲的合唱曲。制作于1965年。在1991年《旅立ちの日に》(启程之日)创作出来之前,与《赠る言叶》(赠言)和《仰げば尊し》(景
  • 卜卜星卜卜星,是中国大陆广东地区的一种膨化食品,在1990年代曾大量流行于广东地区,成为当时儿童十分喜爱的零食。卜卜星在1980年代初期由一家中美合资的食品厂生产。由于当时中国大陆
  • 布农族征伐太阳传说布农族祭月传说(英语:buan minhamisan),一词起源于台湾原住民布农族“征伐太阳之说”。相传于太古时代,天空有二颗太阳,日夜轮替照耀大地,人民苦不堪言,而产生了布农族人射日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