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梢蛇
✍ dations ◷ 2025-10-19 21:59:29 #乌梢蛇
乌梢蛇(学名:Zaocys dhumnades)又名過山刀,是蛇亚目游蛇科乌梢蛇属下的一种无毒蛇类,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及台湾。乌梢蛇俗名甚多,又称乌蛇、乌花蛇、乌风蛇、断草乌、剑脊蛇等。多见于平原、丘陵地带,也可分布到海拔1570米的高原地区,亦常见于农耕聒水域附近。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50至1570米。模式产地在浙江舟山群岛。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乌梢蛇体型颇长,可达220公分,身形幼细,头部与颈部有明显分别,双眼较大。体色以橄榄色或黑色为主,有8片上唇鳞及8至10片下唇鳞。背鳞成对排列,呈龙骨结构突起,背部中央有一条黄色纵纹,两侧有黑色条纹。爬行速度快,爬行时头部会往上扬,日间活动。以鼠类、蜥蜴、青蛙为主食。明末屈大均著作《广东新语》中,有〈虫语〉一卷,提及广东一带的蛇类,当中就曾有述及到乌梢蛇,其记载为:“有曰乌梢者,野遇之,杀伤不死,能尾其人至家以报之。以酿酒,可治疮疥。”指当人们在野外遇到乌梢蛇时,若与其搏斗而未有将其杀死的话,乌梢蛇就会尾随对方到其家中,并伺机报复。目前为止,这种说法仍未有充份的证据予以支持。篇中亦提到乌梢蛇可以用作酿酒,饮服可以医治疮疥之疾。《广东新语》之〈虫语〉同卷中又有一篇“断草乌”,亦指乌梢蛇,内容为:“断草乌者,蛇也,大仅指许,长五六寸,头如龙形而小,身纯乌。其行也,百草沾之立断,人见断草,辄迹得之,故蛇每离地丈许。使身如矢,直以入穴,使不沾草,故人莫得而取之。以酒煮食,愈麻疯。”内容指此断草乌梢蛇全身乌黑,其身体能将所有触碰到的植物弄断;而且它们十分聪明,知行径时所遗留下的断草会让人得以跟踪,因此当其将回洞穴时,会鼓身弹出,如箭矢般向前冲,不沾草木,不给任何跟踪的线索。断草乌有中药效用,和酒煮熟加以服食,可以治疗麻疯病。这一点与《本草纲目·鳞部》中的内容所述一致。
相关
- 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英语: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简称MARPOL),现称“关于1973年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之1978年议定书(英语:Proto
- 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又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英文为Wuhan Tongji Hospital),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
-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它是副语言(paralanguage)的一种类型,副语言包括各种
- 水解反应水解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物质与水反应,利用水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通常是指盐类的水解平衡。无机物在水中分解通常是双分解过程,属于复分解反应。水分子也被分解成氢离子和氢
- 奋进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 Endeavor OV-105,又译努力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也是最新的一架,首次飞行是1992年5月7日
- RNA → DNA结构 / ECOD(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逆转录酶是一类存在于部分RNA病毒中具有逆转录活性、能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由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合成的DNA称为互补D
- 圣但尼圣殿圣但尼圣殿主教座堂(法语:Basilique cathédrale de Saint-Denis),简称圣但尼圣殿(Basilique de Saint-Denis),前身为圣但尼修道院(Abbaye de Saint-Denis),位于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但尼,
- 玄孙孙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称孙儿或孙子,女性称孙女。在父系社会,儿子的子女称为“内孙”或者“孙”,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而自己的孙或外孙就称自己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闽
-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语: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9月9日(儒略历8月28日)—1910年11月20日(儒略历11月7日)),俄
- 民族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