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肯屋村

✍ dations ◷ 2025-10-28 14:30:33 #巴比肯屋村
巴比肯屋村(英语:Barbican Estate)是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伦敦城北部的一组大型建筑群,是英国粗野主义(Brutalism)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整个建筑群基本建于一个数层高的基座上(基座内是停车库和其它基础设施),基座中间则建有水池,基座的各部分由桥梁连接。巴比肯屋村坐落的位置原来是伦敦城的古城门之一,叫作克里波门(Cripplegate,直译“瘸子门”)。从罗马时代起,这座城门就建有用于屯兵的大型瓮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城,特别是克里波门区,遭到猛烈轰炸,以致于在战争结束时这里原有的建筑物几乎无一幸免。按照1951年的人口统计,克里波门区的人口只有48人。1952年起伦敦市法团开始审议重建克里波门区,并在1957年决定在此建造居住用房。新的建筑群被命名为“瓮城屋村”,也就是巴比肯屋村,整个建筑群占地14万平方米,由著名现代建筑公司张伯伦、鲍威尔与本恩公司(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以粗野主义(Brutalism)风格设计。规划中,整个建筑群除了高层和多层居住用房外,还包括学校、博物馆、青年会设施、消防站、诊所、音乐学院、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型表演艺术场所--后三项构成巴比肯艺术中心。屋村在1965年动工,1976年建成,但是相连的艺术中心则要到1982年才全部竣工,并在1982年3月3日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揭幕。2001年9月,英国文化部长蒂莎·布勒斯顿(Tessa Blackstone)宣布将巴比肯建筑群定为“二级文物”(Grade II listed building),列入的理由是整个建筑群的规模、整体性和设计的气魄。。除了巴比肯屋村,其设计师还设计了附近的金巷屋村(Golden Lane Estate)。而巴比肯建筑群的项目建筑师约翰·安拿其后参与设计了位于圣潘克拉斯的新大英图书馆--这里的屋顶采用了一个红砖金字形神塔的形式。

相关

  • 德新社德新社,全称德意志新闻社或德国新闻社(德语:Deutsche Presse Agentur,简写为DPA),是世界大通讯社之一。建于1949年的西德,为国家通讯社,两德统一后,成为德国全境的官方通讯社。其总部
  • 小隐孢子虫小隐胞子虫(学名:Cryptosporidium parvum)是引起隐胞子虫病的其中一种病原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肠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饮用了含小隐胞子虫卵囊(Oocysts)的水所引起。在
  • 保罗一世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1754年10月31日-1801年3月23日),1796年—180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称号保罗一世,他42岁登基,仅在位5年。保罗一世的父亲是彼得三世,母亲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简称HCC)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类型的慢性肝癌,并且在肝硬化的患者中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它发生在慢性肝脏炎症的环境中,并且与慢性病毒性肝
  • 亚历山大三世桥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是法国巴黎跨越塞纳河的一座拱桥,连接右岸的香榭丽舍大街地区和左岸的荣军院和艾菲尔铁塔地区,普遍认为是巴黎最华丽的桥梁 。亚历山大三世
  • 英国医学总会医学总会(英语:General Medical Council,缩写作 GMC)是英国一个收费的注册慈善团体,根据《1858年医学法令》成立,拥有法定义务管有英国执业医生的登记名册。医学总会也负责管制英
  • 卡其布卡其布(印地语:ख़ाकी,乌尔都语:خاکی)是一种主要由棉、毛、化学纤维混纺而成的织品。原文khaki来自波斯语خاک khâk,有大地的颜色、土色之意。在英国或欧洲地区的说法,
  • 广南西路宋代设置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中广南西路包括今广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广西”之称由此而来。
  • 男性气质男性气质(Masculinity,Manliness或Manhood),也称作男子气概、男性化或男人味,是指通常与男孩或者男子相关的一组特质、行为和角色。男性气质包括生理决定的因素和社会决定的因素,
  • 前美国大使官邸前美国驻台北领事馆,亦称前美国大使官邸,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路二段与南京西路交会口以北不远处,为1925年开工、1926年启用的两层洋楼建筑。本为日治时代的“美国驻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