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Abl

✍ dations ◷ 2025-09-10 12:22:06 #Bcr-Abl
费城染色体(英语: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 (or Ph') chromosome),或称费城染色体易位(英语:Philadelphia translocation),是一种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相关的特殊染色体易位现象。其中细胞的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长臂进行相互易位,具体定义为t(9;22)(q34;q11)。这一染色体易位现象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高度的灵敏度,有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被检测有此染色体易位(剩余的人群则是或存在一种G显带染色体制备过程中的隐形易位,或是存在其他多变的染色体易位情况)。但是,其对诊断是否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没有足够高的特异度,因为此染色体变异亦发现于急性白血病中(大约20-30%的成人与2-10%的未成年患者案例)以及个别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案例。1960年,两位美国费城的科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彼得·诺维尔(Peter Nowell)和Fox Chase癌症中心(英语:Fox Chase Cancer Center)的大卫·亨格福德(David Hungerford)首次发现此类染色体变异。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珍妮特·罗利(Janet Rowley)确认了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机制来自于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易位是费城染色体中染色体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九号染色体中长链的Abl基因(位置q34)与二十二号染色体上长链的BCR基因(位置q11)发生并列性易位而产生一种新的融合基因(fusion gene)。根据国际人类细胞遗传学术语命名法(英语: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这种染色体易位被称为“t(9;22)(q34;q11)”。这种易位产生了一种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位于因此变短的22号染色体的长链上。此基因产生出一种Bcr-abl融合蛋白(Bcr-abl fusion protein)。因为该融合基因的分子重量为185至210kDa,其也被称为p210或p185。因为Abl基因释放一种膜相关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所以BCR-Abl基因也被酪氨酸激酶传输,并加载一组磷酸盐到此酪氨酸中。尽管BCR基因亦释放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但酪氨酸激酶作用则与药物治疗非常相关。所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比如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都是一些重要的针对各种白血病的药物。该融合基因形成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前期,通常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亦呈阳性。此BCR-ABL融合基因亦和白介素-3受体(interleukin-3 receptor)基座发生相互反应。BCR-ABL融合基因的复制是呈自我组合型,即其形成并不需要其他细胞信息性蛋白质的参与。同时,BCR-Abl基因却激活以及控制大量蛋白质与酶,加速细胞的分裂。此外,其还抑制DNA修复,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并根本上影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机体恶化。

相关

  • 道兰氏医学词典多兰(Dorland's)是一个在不同媒体上(包括印刷书籍,光碟和线上内容)的家庭医学参考著作(包括字典,拼写和拼写检查软件)的品牌名称。其旗下产品为《多兰医学插图词典》(目前出版至第
  •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英语: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
  • 美味牛肝菌美味牛肝菌(学名:Boletus edulis)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属于真菌类。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为肉质,伞盖褐色,直径最大可达25厘米,1千克重,菌盖厚,下面有许多小孔,类
  • 丹毒丹毒(英语: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英语:Erysipelas的名称,来自希腊语:ἐρυσίπελας,原意为红皮肤。在欧洲某些国
  • 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质子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处在同一族中,如卤素及惰性气体。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
  • 锡巴里斯锡巴里斯(英语:Sybaris;希腊语:Σύβαρις;意大利语:Sibari),是古希腊在意大利南部大希腊地区的一座重要港口,位于塔兰托湾的克拉蒂河与科溪勒河(英语:Coscile)入海口之间。锡巴里
  • 鱼类本列表仅列出现存种类,关系为并列 详见鱼类分类表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人类的日常语言中,鱼类被用于指脊椎动物中除去四足动物后剩下的一部分生物。鱼这个词是
  • 胞吞作用内吞作用(Endocytosis)是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或其他细胞(如细菌)进入细胞内部的方式。它区别于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等)进入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或主动
  • 心脏内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伪科学伪科学(英语:pseudoscience),又称假科学、坏科学、疑似科学,是指任何经宣称为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经不起可信性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