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耳垢
✍ dations ◷ 2025-05-16 02:42:48 #耳垢
耳垢,学名耵聍,俗称耳屎,是人类和一些其他哺乳动物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作用是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以及抑制真菌生长。一般所知耳垢可分为干性和湿性。湿性耳垢(湿耳)为黏稠、黄褐色至暗褐色物体;干性耳垢(干耳)是易碎、灰色至棕褐色物体。通过家族调查研究可证实,湿性耳垢为显性遗传性状,干性耳垢为隐性遗传性状,由单位点、双等位基因所决定。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确定耳垢干湿属性的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中部,称作ABCC11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11),在第538码位,湿性耳垢对应了鸟嘌呤(G),干性耳垢对应了腺嘌呤(A),因而在表达为蛋白质时分别对应了甘氨酸与精氨酸。根据基因中的简单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分析,干性耳垢的等位基因起源于2000代之前的一次基因突变,并且比湿性耳垢具有约1%的相对适应性,从而经过天择被保留下来。耳垢分泌腺(ceruminous gland)与大汗腺、乳腺同属于顶分泌腺(英语:apocrine gland),均与ABCC11基因表达相关。因此湿性耳垢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有狐臭。日本一项研究表明,就医的896名狐臭患者中860人有湿性耳垢。 类似地,湿性耳垢人群的乳腺癌发生率显著更高。不过,干性耳垢妇女哺乳期无奶水分泌或者分泌量不足的比例,也高于湿性耳垢妇女。干性耳垢的产生,可能来自东亚方面的基因突变,随着混血,将干性耳垢的基因传播出去。时至近日,全世界各国皆以以湿性耳垢为多,唯有东亚地区以干性耳垢者多,北朝鲜湿性耳垢者比例不到1%,毛利人、印地安人湿性耳垢者有60%至70%。奇美医学中心耳鼻喉部主治医师林志勋研究指出,日本人湿性耳垢者比例约16%(但另外一个研究指出日本湿性耳垢者比例高达约35%)、台湾人湿性耳垢者比例约20%、高加索人(白人)湿性耳垢者高达90%,黑人之湿性耳垢者高达99.5%。华人湿性耳垢程度不同,在华北汉族湿性耳垢比例不足5%,东北在10到15%(包括满族、汉族和其他几个少数民族),福建汉族达到20%,广东汉族达35%,台湾原住民在70%以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接近90%。2006年1月29日、长崎大学的研究论文表示,耳垢的干湿性是由DNA排列的一个位置所决定的。而且这篇论文中进一步阐明,世界上并没有“干性耳垢”,干性耳垢的人事实上是先天根本缺乏制造耳垢的机制,所谓的干性耳垢只是耳道的外皮代谢脱落的产物。下巴的张合运动可以自然的促进耳垢的清除。除非是过多的耳垢导致了健康问题,美国耳鼻喉学会并不建议清除耳垢。而经常清除耳垢的人,耳垢反而愈来愈多。因为常挖耳垢会促使腺体分泌旺盛,以致产生更多的耳垢。然而,过多的耳垢可能会妨碍声音在耳道(ear canal)中的传播,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此外,大约有60%-80%的助听器故障是由过多的耳垢导致的。而工作上经常接触沙尘等污染物、时常游泳或潜水、长期使用助听器或耳机、外耳道皮肤新陈代谢较慢、有过量耳毛的人士,耳部的油脂分泌都会较多,耳垢亦相对较多。远东地区早年用挖耳勺是很常见的,因为大多数东亚人属于干性耳垢,通常都是成块或干燥碎片状地掉出来,使用挖耳勺轻轻地刮能轻松地清除掉。改良型挖耳勺有保护措施,能有效避免挖耳勺插入太深。欧美人士则因为多属于湿性耳垢,常用棉花棒来吸附湿性耳垢,如今棉花棒还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品。医学界建议在耳垢过多而导致不适时,向耳鼻喉科医师求助,以专业工具清除耳垢。不建议使用棉花棒或挖耳勺清除耳垢,因为棉花棒可能会把耳垢推进耳道深处,挖耳勺更是危险,容易刺伤、导致鼓膜穿孔。
相关
-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又分作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是肺部中型支气管的炎症。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可以持续数天或数周。急性支气管炎是肺部支气管(中至大的大小
-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只是从病原体那里取得,一般来说体内发现分子够大的有机物就有可能作为一个适合的抗原,这样也就会导致例如过敏等问题。外来分
- 重肌无力症重症肌无力(英语:Myasthenia Gravis,简写MG),是慢性的神经肌肉疾病(英语:Neuromuscular disease),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最常影响眼部、脸部(英语:Facial musc
- 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马凡氏综合征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于FBN1基因(位于第15对,q21.1位置上),负责编码结缔蛋白原纤蛋白(fibrillin-1;一种
- 易忽略疾病被忽略的热带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简称NTD) 是一类在发展中地区(如漠南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低收入人群中,常见的由许多种不同疾病组成的热带感染疾病。这些
-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始自十三世纪末,至1453年为止。在十三世纪末,塞尔柱帝国灭亡,在安那托利亚形成许多半独立的安纳托利亚侯国,其中一个建立于瑟于特(Söğüt)地区的小侯国,是由一支
- 表现型表型(英语:Phenotype),又称表现型,对于一个生物而言,表示它某一特定的物理外观或成分。一个人是否有耳珠、植物的高度、人的血型、蛾的颜色等等,都是表型的例子。由丹麦遗传学家威
- 荷兰历史罗马帝国时期,荷兰地区归属高卢行省以及下日耳曼行省,当时这块地区有广义的日耳曼部落,而南部有高卢人,高卢人后来占领这块地区并建立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中世纪时期,这些沿着
- 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Ion-exchange Resin),又名离子交换高分子化合物(Ion-exchange Polymer),是一种利用了固定的高分子化合物来达成离子交换的物质。虽然IUPAC强烈建议不要使用“离子交
- 腓特列教堂坐标:55°41′6″N 12°35′22″E / 55.68500°N 12.58944°E / 55.68500; 12.58944腓特列教堂(丹麦语:Frederiks Kirke),俗称大理石教堂(丹麦语:Marmorkirken),是丹麦哥本哈根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