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

✍ dations ◷ 2025-04-04 11:15:49 #耳垢
耳垢,学名耵聍,俗称耳屎,是人类和一些其他哺乳动物外耳道内部内垢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主要作用是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以及抑制真菌生长。一般所知耳垢可分为干性和湿性。湿性耳垢(湿耳)为黏稠、黄褐色至暗褐色物体;干性耳垢(干耳)是易碎、灰色至棕褐色物体。通过家族调查研究可证实,湿性耳垢为显性遗传性状,干性耳垢为隐性遗传性状,由单位点、双等位基因所决定。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确定耳垢干湿属性的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中部,称作ABCC11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11),在第538码位,湿性耳垢对应了鸟嘌呤(G),干性耳垢对应了腺嘌呤(A),因而在表达为蛋白质时分别对应了甘氨酸与精氨酸。根据基因中的简单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分析,干性耳垢的等位基因起源于2000代之前的一次基因突变,并且比湿性耳垢具有约1%的相对适应性,从而经过天择被保留下来。耳垢分泌腺(ceruminous gland)与大汗腺、乳腺同属于顶分泌腺(英语:apocrine gland),均与ABCC11基因表达相关。因此湿性耳垢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有狐臭。日本一项研究表明,就医的896名狐臭患者中860人有湿性耳垢。 类似地,湿性耳垢人群的乳腺癌发生率显著更高。不过,干性耳垢妇女哺乳期无奶水分泌或者分泌量不足的比例,也高于湿性耳垢妇女。干性耳垢的产生,可能来自东亚方面的基因突变,随着混血,将干性耳垢的基因传播出去。时至近日,全世界各国皆以以湿性耳垢为多,唯有东亚地区以干性耳垢者多,北朝鲜湿性耳垢者比例不到1%,毛利人、印地安人湿性耳垢者有60%至70%。奇美医学中心耳鼻喉部主治医师林志勋研究指出,日本人湿性耳垢者比例约16%(但另外一个研究指出日本湿性耳垢者比例高达约35%)、台湾人湿性耳垢者比例约20%、高加索人(白人)湿性耳垢者高达90%,黑人之湿性耳垢者高达99.5%。华人湿性耳垢程度不同,在华北汉族湿性耳垢比例不足5%,东北在10到15%(包括满族、汉族和其他几个少数民族),福建汉族达到20%,广东汉族达35%,台湾原住民在70%以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接近90%。2006年1月29日、长崎大学的研究论文表示,耳垢的干湿性是由DNA排列的一个位置所决定的。而且这篇论文中进一步阐明,世界上并没有“干性耳垢”,干性耳垢的人事实上是先天根本缺乏制造耳垢的机制,所谓的干性耳垢只是耳道的外皮代谢脱落的产物。下巴的张合运动可以自然的促进耳垢的清除。除非是过多的耳垢导致了健康问题,美国耳鼻喉学会并不建议清除耳垢。而经常清除耳垢的人,耳垢反而愈来愈多。因为常挖耳垢会促使腺体分泌旺盛,以致产生更多的耳垢。然而,过多的耳垢可能会妨碍声音在耳道(ear canal)中的传播,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此外,大约有60%-80%的助听器故障是由过多的耳垢导致的。而工作上经常接触沙尘等污染物、时常游泳或潜水、长期使用助听器或耳机、外耳道皮肤新陈代谢较慢、有过量耳毛的人士,耳部的油脂分泌都会较多,耳垢亦相对较多。远东地区早年用挖耳勺是很常见的,因为大多数东亚人属于干性耳垢,通常都是成块或干燥碎片状地掉出来,使用挖耳勺轻轻地刮能轻松地清除掉。改良型挖耳勺有保护措施,能有效避免挖耳勺插入太深。欧美人士则因为多属于湿性耳垢,常用棉花棒来吸附湿性耳垢,如今棉花棒还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品。医学界建议在耳垢过多而导致不适时,向耳鼻喉科医师求助,以专业工具清除耳垢。不建议使用棉花棒或挖耳勺清除耳垢,因为棉花棒可能会把耳垢推进耳道深处,挖耳勺更是危险,容易刺伤、导致鼓膜穿孔。

相关

  • 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与内分泌失调相关的医学分支称为内分泌学。从广义上讲,内分泌失调可分为三类:内分泌失调通常非常复杂,由于内分泌系统中涉及的反馈机制,可能有的
  • 膜蛋白膜蛋白(英语:membrane protein)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而细胞中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可以与膜以不同形式结合。根据与膜结合强度的不同,膜蛋白可以
  • 混沌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混沌,又写作浑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这个词的含义和本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
  • Ω-3脂肪酸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又称n−3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3种为:ALA(存在于植物中的油),EPA和DHA(这二种发现存在于海洋动植物油中)。从脂肪酸分子中距离羧基
  • 威廉·杰克逊·胡克威廉·杰克逊·胡克(英语:William Jackson Hooker,1785年7月6日-1865年8月12日)是英国植物学家。胡克出生于诺里奇。父亲是一位神学家,精通德国文学,尤其喜好种植稀奇的植物。他在
  • 豹属豹属(英语:Panthera)包括四种著名的大型猫科动物:和其他猫科动物比较,只有这四种猫科动物有吼啸的能力。其他豹属的大型猫科动物,尚有:(†符号表示已经绝灭)
  • 贾各路易·里翁贾各路易·里翁(法语:Jacques-Louis Lions,1928年5月3日-2001年5月17日),法国数学家。他在偏微分方程和随机控制等领域做出贡献。
  • RecBCDRecBCD是大肠杆菌体内用来起始DNA同源重组的蛋白质。由3个不同的亚基所组成,分别是RecB、RecC与RecD(这些名称也可用来表示转录出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其中RecB与RecD是解旋酶。
  • 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电子流。真空管是一个被抽成真空的、装有两个电极(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的玻璃管。阴极被加热后,其释放出来的电子会像射线一般移离。假设在阳
  • 汉斯·盖革约翰尼斯(汉斯)·威廉·盖革(德语:Johannes (Hans) Wilhelm Geiger,1882年9月30日-1945年9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出生于德国莱茵兰-法尔茨州诺伊施塔特,他的家庭有五个孩子,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