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

✍ dations ◷ 2025-04-04 11:26:17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是指中华民国的县改制为直辖市后,原本管辖的山地乡随之改制而成的地方自治团体,与自治区类似。由于直辖市之下的区依法并未拥有地方自治权,为解决山地乡改制为区后,丧失原有部落自治与地方自治权力的问题,透过修正《地方制度法》,特别将改制为直辖市后,山地乡改制而成的区定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且准用同法之乡、镇、县辖市相关规定,使其得以拥有地方自治权限,延续原住民族既有的部落自治传统文化,达到尊重台湾原住民族文化的美意。山地原住民区长及区民代表为民选。“山地乡”源自于日治时期的“蕃地”,战后初期改制为乡。为尊重原住民自治精神,山地乡乡长除比照普通乡、镇、县辖市长,由乡民依法选举产生外,亦于《地方制度法》中规定须为具有原住民身份者才可担任。然而从2010年开始,若干县直接改制为直辖市(如台北县改为新北市),或透过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辖下的山地乡也同时与其他乡、镇、县辖市一并改制为直辖市管辖的“区”。依《地方制度法》原有的规定,区并非如同乡、镇、县辖市属于地方自治团体,当时由山地乡改制而成的区,也因此无法继续保有地方自治的权限。相关舆论促使内政部与相关部会及地方政府研议修正《地方制度法》,并由立法院于2014年1月14日三读通过相关修正条文。当中增列专章规范“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明文规定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为:“直辖市之区由山地乡改制者,称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以下简称山地原住民区),准用乡镇制度为地方自治团体,设区民代表会及区公所,分别为山地原住民区之立法机关及行政机关,依本法办理自治事项,并执行上级政府委办事项。山地原住民区之自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准用本法关于乡(镇、市)之规定;其与直辖市之关系,准用本法关于县与乡(镇、市)关系之规定。”。目前共有6个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分布上以高雄市最多,共3个。各直辖市原住民区皆已颁定地方通行语。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人口最多者为桃园市复兴区,人口11,971人。

相关

  • 缓步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学名:Tardigrata)是俗称水熊虫的一类小型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有记录的大约有750余种,其中许多种
  • 淋巴结淋巴结(lymph node)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以往亦称做淋巴腺,但其并没有分泌物质的功能,故称为“腺”并不对),作用类似过滤器,内部蜂窝状的结构聚集了淋巴球,能够将病毒与细菌摧毁,当身体
  • 智慧穿戴装置可穿戴式电脑(Wearable computer)为可穿戴于身上出外进行活动的微型电子设备。此种电脑由轻巧的设备构成、利用手表类小机械电子零件组成,达成像头戴式显示器(HMD)一般,使得电脑更
  • 氯化氢氯化氢(英语:hydrogen chloride),分子式为HCl,室温下为无色气体,遇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白色盐酸酸雾。氯化氢及其水溶液盐酸在化工中非常重要。二者分子式均可写为HCl。氯化氢分子是
  • 卡尔·罗哲斯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者之一。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又称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
  • 触角触角亦称为触须,是指某些有爪动物、节肢动物或是软体动物等生长于头部的一种感觉器官。大部分都生长于头部的两侧,具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功能。形状有许多种类,常见的有丝状
  • 直接起飞直接起飞(Direct ascent)是美国太空计划登月计划阶段被提出的一种方案。直接起飞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星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
  • sup13/supC碳13是碳的稳定同位素之一,在地球自然界的碳中占约1.109%。
  • 效应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英语:cytotoxic T cell,TC或CTL),也称杀手T细胞(killer T cell),TC细胞、胞杀T细胞、胞毒T细胞,或CD8+ T细胞,属于T细胞的一种,可以杀死癌细胞、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其
  • 妻舅妻舅是指称呼妻子的弟兄,也称舅子,又简称舅。妻子的哥哥又称大舅子、大舅、内兄、妻兄,妻子的弟弟又称为小舅子、小舅、舅仔、内弟、妻弟,自己相对妻舅来说是姐夫或妹夫。若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