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

✍ dations ◷ 2025-04-27 03:44:45 #网络隐私

网络隐私(英文:Internet privacy),是指在互联网上自行决定把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存储、重新利用、提供给第三方、展示的隐私权利。网络隐私是数据隐私的一个小范围。大规模性电脑信息共享发生的初期,就已有相关的隐私担忧出现。

网络隐私的范围涵盖了个人可识别信息及像网页访问行为般的个人不可识别信息。个人可识别信息是指任何可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譬如只要找出物理地址和年龄,便可以确定某个没有明确公开自己名称的人是谁,因为这两个因素一般足以识别特定的人物。不久后的个人可识别信息还有机会包括应用所收集到的GPS数据,因为每日通勤和例行活动信息也足以识别特定人物。

一些像史蒂夫·兰巴姆般的互联网隐私专家相信,隐私再也不存在;他表示:“隐私已死,忘掉它吧”。事实上亦有意见指“线上服务的吸引力就是故意把个人信息散播出去”。但安全专家布鲁斯·施奈尔却在一篇散文《隐私的价值》中指出:“隐私能保障我们免受滥权者的监控,即使我们在受到监控时没做错任何事也好”。

WEB2.0问世后,对于社交生活进行紧密的分析也导致对于互联网的疑虑更加发酵且受重视。Web 2.0是促进参与式信息共享和互联网协作的系统,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而这些社交网站从21世纪后期开始流行起来。通过这些网站,很多人都在互联网上提供他们的个人信息。一直以来关于海量的个人信息究竟是被谁收集以及使用等问题都在被广泛的讨论中。

Template:Privacy

相关

  • 瘀点瘀点(petechia)是在身体上的一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医学上也称作出血点。2毫米(mm)以下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其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的血点块请参见:紫斑,瘀斑造成瘀点的最基本原
  •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英语:ascospore)是一种真菌的孢子,为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八个子囊孢子,此八个孢子是在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发生后,经由一
  • 犹太法典《塔木德》(希伯来文:תלמוד‎,Talmud,为教导或学习之意)是犹太教中认为地位仅次于《塔纳赫》的宗教文献。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间,记录了犹太教的律法、条例和传统。其
  • 张恭庆张恭庆(1935年5月29日-),上海人,中国数学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其对无穷维莫尔斯理论的研究而知名。张恭庆早年曾就读于圣芳济中学初中、南洋模范中学,1954
  • 埃列什基伽勒其他传说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埃列什基伽勒(楔形文字:DEREŠ.KI.GAL,“Ereshkigal”,“冥世女主宰”)是伊里伽尔(Irkalla,地府或阴间)的女神,别名基伽勒(Kigal)。有时,她的名字直接就叫
  • 和平期间罕见军事强国有实力编制普通国家有实力编制营(英语:Battalion)是现代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军种的编制,由若干个连组成。日语及朝鲜汉字等又把此级单位称为大队,约300-800人
  • 陶然陶然可能指下列人物:
  • 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Alfredo Di Stéfano,1926年7月4日-2014年7月7日),前意大利裔阿根廷足球运动员及领队,是五十年代末著名的球员,绰号“金箭头”。曾效力西班牙著名足俱乐部
  • 弗兰格尔-圣伊莱亚斯朗格-圣伊利亚斯国家公园暨保护区(英语: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国家公园,成立于1980年,是最大的美国国家公园,53,321平方公里的面积
  •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西班牙语:Francisco Suárez 1548年1月5日-1617年9月25日)西班牙耶稣会神父、哲学家、神学家,萨拉曼卡学派主要人物之一,被认为是继托马斯·阿奎纳之后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