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4-11-06 00:29:57 #道
道家系列条目道是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中国哲学的信念之一。 认为道决定了事物“有”或“无”、以及生物“生”或“死”的存在形式;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和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是万事万物在道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 有两种解释,主流是当时的“自然(itself)”不是今日的“自然(Nature)”,而是“自然而然”,“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疑后代禅宗则解释为“道”效法“自然”(今日用语),应为误解。另一种解释,坚信人受地的制约、地受天的制约、天受道的制约,道受自然的制约;奉行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价值观。此一信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为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另外,道家的道是非人格神,道教的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老子。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并从道家思想中完善了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是人格神,后两者宗教经典中英文的word也被翻译成中文的道,《圣经》里提到“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原文: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里也提到“不信道而且妨碍主道的人们,真主将使他们的善功无效。”《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易》事实上是包括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易经》即指《周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儒家认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的“太极”与“道”字相通,正因为万物由“道”所生,因此万物变化均由太极,化成两仪、四象、八卦。所以易经的卦象才能盖括所有变化,成为筮卜的依据。“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管子·白心》)“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且)也。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刑(形),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黄帝四经·道原》)“一者,道之本也,胡为而无长。□□所失,莫能守一。一之解,察于天地,一之理,礭于四海。何以知□之至,远近之稽?夫唯一不失。"(《黄帝四经·十大经·兵容》)“道”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老子》论述的处世哲学,其内容被多次增减,无数注解后成为《道德经》。道家、道教奉老子为始祖,道家、道教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老子》第一章一开始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为妙之门。”老子坚信,可以掌握的道理,都是片面的见识。可以传授的知识,都是片面的见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认为,见识和见解都是个人成见。王弼对此的解释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不道,不可名也。”老子认为:“有”、“无”两者是道(天地万物的演化运行机制)的对立统一体,道通过“有”、“无”反应了“天地万物”形成、演化、消亡,即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自然现象,他用“天地之始”形容“无”,用“万物之母”形容“有”。当道常无形时,他能感受天地之始的奥妙;当道常有形时,他能观察到万物之母的徼幸。“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他表示:“有”和“无”不但同出于道而异名,是道的两种运行形式,而且同样被认为是认知事物的关键所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有”是关键、“无”又是关键,所以“有”、“无”成为他意会事物的绝妙之门,“玄之又玄,为妙之门”。接着,老子用美与善说明道与有、无的道理。被统一的审美观,令人厌恶;被统一的善良观,是虚伪的。让“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才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圣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另外,他还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证明生命、建筑和行为从无“天地之始”,到有“万物之母”的运行道理。并用“有”和“无”表明自己对道、德、仁、义和礼的态度,“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又用天、地、神、谷、万物和侯王等现象进一步解释了“有无相生”,“有序”和“无序”之间在“道”作用下的转化过程。他举例说,道的“有”序统一状态,“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还描述了道的“无”序混乱状态,“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他的结论为,“反者”令道动摇不定,无序混乱,“反者”与“得一者”相反;“弱者”让道发挥作用,“弱者”为上善若水的“得一者”;天下万物生于有序之道,有序之道生于无序之道。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识事物的“有”“无”两方面,是利用“道”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子用车、器和室阐明了“有”“无”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他说:“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便利,“无”能发挥其效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有道,骏马耕田。天下无道,兵荒马乱。老子用马在和平或者战争时期的作用,说明不知足的侯王们带来的祸害。他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当观察道对万物的作用时,令老子产生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道,渊源流长,好似万物之宗。能挫掉人的锐气,解决天下纷争,中和日月光芒,同化万里尘埃。湛湛如水,好似生灵并存。他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养育了道,却认为存在于天帝之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用水来形容道和万物的关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得出万物相互作用,各自复归其根,生命自我繁衍,是没身不殆,死而不亡,生死交替,天长道久的根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相信,道的信念无需发号施令,即“道常无名”。朴实无华的民心虽然微不足道,却令天下人无法征服。如果王侯能顺其民心,万物将自我繁衍昌盛。“天地相合”风调雨顺,无需发号施令,民众自觉地互相监督。自始自终侯王的制度都依赖发号施令来维稳,如果还有发号施令的行为存在,世人应适可而止,则不致陷于危殆。按道的信念治理天下,犹如佰川纳海,自主自愿,无需用发号施令来维稳。“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老子深有体会,道精妙绝伦,影响广泛,就在眼前,却无法辨认。万物依赖道而生息繁衍,道的功德无法言传。道滋养万物,而不为他们做主,通常无需万物的任何回报,可认为道很渺小;道使万物归顺,而不去主宰他们,可认为道很伟大。道从来不自高自大,所以影响宏大。“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自信,道无需为万物做主,而大有作为。如果侯王能顺其民意,万物将自主自化。自主自化会令人产生贪欲,他将镇定于无名的自觉、自愿、自信,互相监督,朴实无华的民心,只要即无名又朴实的民心存在,人们将无贪欲之心。不贪之宁静,天下将自然稳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与“万物自化”相呼应,老子用“三生万物”来警告“反者道之动”、称孤道寡的王公。他声称:“道运行演化有序统一,一运行演化产生阴阳二者,阴阳交替产生阴阳气三者,阴阳气三者相互作用产生万物。道让万物在阴、阳、气三者共同作用下,而呈现生态协和。连世人也厌恶称孤、道寡、和不敬畏谷神之人,而有的王公却把天地万物视为己有,并胡作非为,还孤家寡人地称谓自己。对这种损害生态协和为益己,或者为益己而损毁生态协和的行为,我用世人常用的一句话,来警告这些王公们,“强梁者不得其死”,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恰如其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生活时代,五德终始说盛行,所以多次用五行之“德”,来阐明他的万物之“道”。老子还多次论述“无”。“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夫唯不争,故无尤。”“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他归纳出无为而治的信念:“道无需为万物做主,顺势而为,而大有作为。如果侯王能顺其民意,万物将自主自化。自主自化会令人产生贪欲,他将镇定于无名的自觉、自愿、自信,互相监督,朴实无华的民心,只要即无名又朴实的民心存在,人们将无贪欲之心。不贪之宁静,天下将自然稳定。”“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万物混合作用下,形成于天地存在之前的一种自然现象。无声无息,独立运行,周而复始,可以为天下之母。我不知其名,称之为道,用博大精深、逝逝长远和反复变幻来形容。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受地制约,地受天制约,天受道制约,道受自然制约。自然,天地万物互相作用,即“万物并作”之结果。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善者不多 多者不善圣人无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 利而不害 人之道 为而弗争《老子》座右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庄子》是道家另一部经典作品,里头也有述及“道”的概念。《庄子》外篇《知北游第廿二》中,有这么一段: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下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尝相与游乎旡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旡所终穷乎!尝相与旡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徬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旡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庄子在此回答东郭子问“道是什么”,大意是说:“‘道’是无始无终,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人要学道的话,当看鼻涕虫,当看屎尿便溺,所有事物都不放过,才能观见‘道’的法则与伟大。主条目:系辞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儒家认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的“太极”与“道”字相通,正因为万物由“道”所生,因此万物变化均由太极,化成两仪、四象、八卦。所以易经的卦象才能盖括所有变化,成为筮卜的依据。《吕祖明道说》认为“道”字从“首”从“辵”,“首”指“先天一炁”;“辵”义为乍行乍止。“有先天一炁之道存焉。何言之?性非此道不能圆,命非此道不能了,其事非人不敢言。故道家巧譬曲喻,而有玉液了性,金液了命之说。夫玉液金液者,即先天一炁之道也。其所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此道也。鬼神所以能为造化之迹,而为二气之良能者,亦此道也。” “首者先也,取先天一炁之义也;辵者乍行乍止也。”另可参阅: 诸子百家

相关

  •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解决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问题的环境工程学科。固体废物处理是指将固体废物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其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
  • 哈里·霍普金斯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Harry Lloyd Hopkins,1890年8月17日 - 1946年1月29日),美国政治家,美国民主党人,曾任美国商务部长(1938年-1940年)。霍普金斯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
  • 陶尔米纳陶尔米纳(Taormina),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省内、位于墨西拿和卡塔尼亚之间,人口约九千九百余。公元前400年陶尔米纳曾是希腊的殖民地。公元前212年又归罗马帝国管辖。陶尔米
  • 陀瑟他《陀瑟他》(亚拉姆语:תוספתא,英语:Tosefta),犹太教的经典之一,源自于《米书拿》(Mishnah)的时代,是犹太口传律法的集合。《米书拿》(Mishnah)是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最基本部分,大约在
  • 意大利语族意大利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属于颚音类语言。由其下的通俗拉丁语衍生出罗曼语族。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意大利语的规则语音变化的部分列表:在个别意大利语的演化中出现了进一
  • 对苯醌1,4-苯醌(英语:1,4-Benzoquinone,常称为对苯醌)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4O2。纯的对苯醌为亮黄色晶体,带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性气味;不纯的样品常常由于醌氢醌(对苯醌与氢醌所形
  •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
  • 丝绸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
  • 椰子椰(学名:Cocos nucifera)是棕榈科椰属的唯一种大型植物,椰子是椰树的果实,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很普及的果实。椰子树的普及也在于其果实椰子可以在海中随风浪漂流上千公里后落地生根
  • 贝尔福地区贝尔福地区省(法语:Territoire de Belfort),简称贝尔福地区,是法国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区所辖的省份,东邻上莱茵省、北接孚日省、西临上索恩省、南与杜省、瑞士相邻。省编号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