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河

✍ dations ◷ 2025-10-16 06:27:03 #波斯湾,亚洲跨国河流,伊拉克河流,伊朗河流,伊朗-伊拉克边界,伊朗争议地区,伊拉克争议地区,有争议的水域

阿拉伯河(阿拉伯语:شط العرب‎,波斯语:اروندرود‎),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卡伦河汇流而成,全长约190公里。下游为伊朗和伊拉克界河,两国对于此河归属尚有争议。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伊拉克境内的克尔奈(al-Qurnah)汇合,称阿拉伯河,向东南延伸至巴士拉附近与来自伊朗的卡伦河汇流,之下约100公里形成两伊之间的界河,在法奥以北注入波斯湾。

按照1847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埃尔祖姆条约》,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奥斯曼帝国。1913年,两国又签订《君士坦丁堡边界议定书》,规定霍拉姆沙赫尔港一段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拉克独立之后,同伊朗于1937年再次签署协议,将阿巴丹一段亦改为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其余部分仍归属伊拉克,伊朗使用阿拉伯河航道需要向伊拉克缴纳租用费。

伊朗巴列维国王在位期间,美国出于围堵苏联,大力支持伊朗王朝大量向伊朗售卖先进武器,伊朗军力强盛,多次向伊拉克交涉该河主权问题,1969年伊拉克卡塞姆政权宣布,阿拉伯河为伊拉克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69年4月19日伊朗单方面废除了该条约。1975年3月6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调停下,巴列维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阿尔及尔签署协议,正式规定两国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划分阿拉伯河,史称《阿尔及尔宣言》(Algiers Declaration),重新划定两国边界。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局势动荡,在阿拉伯诸国和美国等国的支持下,萨达姆于1980年9月17日宣布单方面废止《阿尔及尔协定》,收回全部阿拉伯河主权。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命令伊拉克武装部队攻击伊朗,军队分多路向伊朗境内推进,最远达80公里,伊拉克又出动飞机,袭击伊朗十个空军基地,致使两伊战争爆发,战争历时八年。两伊战争之后,阿拉伯河的航道被大量沉船淤塞,至今未能恢复。

沿河主要港口:

相关

  •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或称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为公地悲剧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在2013年,政府间气候变化
  • 戴克里先戴克里先(244年-312年,拉丁语: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原名为狄奥克莱斯(Diocles),罗马帝国皇帝,于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结束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235年
  • 德美关系德美关系是指德国和美国间的外交关系。现在美国被认为是德国最亲密的盟友和欧盟以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14年,由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窃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电话,两名德国情治
  • 清朝皇帝世系图肇祖原皇帝 ~ 兴祖直皇帝 ~ 景祖翼皇帝 ~ 显祖宣皇帝 ~ 成宗义皇帝(入关)太祖高皇帝[天命](立国) → 太宗文皇帝[天聪]太宗文皇帝[崇德](称帝) → 世祖章皇帝[顺治] → 圣祖仁皇帝[康熙] →
  • 麦朝成麦朝成(1943年2月26日-2019年),台湾经济学家,淡江大学杰出教授,曾担任陈水扁总统的顾问。1994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麦朝成1966年在国立台湾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70年获得硕士学
  • 罗克·萨恩斯·佩尼亚罗克·萨恩斯·佩尼亚·拉希特(西班牙语:Roque Sáenz Peña Lahitte,1851年3月19日-1914年8月9日),阿根廷总统,1914年死于任上。他负责通过著名的法律8831,又名萨恩斯·佩尼亚法(Sá
  • 贝吉·凯德·埃塞卜西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法语:Béji Caïd Essebsi,阿拉伯语:الباجي قائد السبسي‎,英语:Beji Caid Essebsi,1926年11月29日-2019年7月25日),突尼斯律师和政治家,曾经
  • 钱德拉·鲍斯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孟加拉语:সুভাষ চন্দ্র বসু,Subhāṣ Candra Basu, 发音 帮助·信息;英语:Subhash Chandra Bose;1897年1月23日-1945年8月18日),生于英属印度孟
  • 农奴制农奴制是一种在封建制度下、特别是庄园制度下的与农民地位相关的奴役制度。农奴制度主要发展在欧洲10世纪中世纪中期,持续到19世纪中叶,以财务束缚或变异的奴隶制为条件对农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一等站列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一等站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