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滇

✍ dations ◷ 2025-09-03 09:05:38 #川黔滇
苗语川黔滇次方言是苗语川黔滇方言最重要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说这种次方言的人口有200多万,其中中国国内有150万。在中国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大南山苗话为标准音,于1950年代创制了拉丁字母苗文,1980年后又略加修改。美国通行另一套拉丁字母苗文(RPA苗文)。本文主要介绍大南山苗话和国内川黔滇次方言区通行的苗文。王辅世、毛宗武(1995)把川黔滇次方言分为三个土语。ISO 639-3语言代码除第一、第二土语,还设有白苗(黔滇桂、老挝)、绿苗(老挝、滇)、角苗(黔滇)、汉苗(黔滇)、Hmong Dô(越南)、Hmong Don(越南)。2011年有人提议把第一土语拆分为大南山、北花苗(滇)、南苗(滇西)、川西、黑苗(滇、越南)五种,该提议已被否决。美国的苗族主要说白苗话和青苗话。大南山苗话的语音如下。另有借词声母w /w/。送气音、清擦音、清鼻音、清边音声母只能配阴调(第1、3、5、7调)。除叹词、语气词外,零声母实际是喉塞音声母/ʔ/(苗文中不标),而且只能配阴调。下表中加括号的韵母只用于借词。i在齿龈塞擦音后读/ɿ/,在卷舌音后读/ʅ/。u在颚化音后读/y/。另外有韵母l /l̩/,用在汉语借词中,例如:lf xongt“明年”(lf来自汉语二)、tox lx sod“托儿所”。不送气塞音声母、塞擦音和浊音声母在第4、6调读浊送气音。有连读变调,发生在两个实词词素够成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包括数词、量词性词组)中,现代汉语借词不发生连读变调。第一个音节是平调(第1、2调)的情况下,第二个音节第2、4、8调变第6调(原来没有浊送气成分的要增加浊送气成分),第3调变第5调,第5调变第7调。其他情况不变。连读变调在苗文中不标。例如jouf“十”读作,但是juax jouf“九十”读作(第8调变第6调)。现代汉语借词一般从当地的西南官话借入。苗语(湘西方言 · 黔东方言 · 川黔滇方言)勉语(勉方言 · 金门方言 · 标敏方言(英语:Biao_Min_language) · 藻敏方言(英语:Dzao_Min_language))原始苗瑶语(英语:Proto-Hmong–Mien_language)

相关

  • 当归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属伞形科的一种植物。一般作为药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4~1米。茎直立,有纵直槽纹,无毛。二或三回三出式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浅裂或有缺刻。开白色花,复
  • 运动蛋白驱动蛋白(英语:Kinesin)是一类蛋白质超级家族,属于分子马达的一种,其成员代表驱动蛋白-1(Kinesin-1)在1985年被发现。驱动蛋白是由单体组成的多聚体,其“头部”具有ATP酶活性,能通过
  • 爱尔兰大饥荒爱尔兰大饥荒(an Gorta Mór),俗称马铃薯饥荒,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饥荒。在这7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
  • 胃部胃是人和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位置大约位于人体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
  • 谢华安谢华安(1941年8月-),中国植物遗传育种学家。福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生于福建龙岩,原籍福建龙岩。1959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农业学校。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2007年当选为
  • 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梵语:सुखावती,转写:Sukhāvatī),音译为须摩提,又称西方极乐世界、安乐世界、善解世界、清泰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净土,是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时,依因地修行所发
  • 陆半球陆半球是地球上以西经1°32',北纬47°13'为中心的半球,该半球是在地球的所有半球划分方法中,包含最多陆地的半球。该中心点在法国卢瓦尔河河口。陆半球是相对于水半球的半球。
  • 林口台地林口台地,台湾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亦称坪顶台地,别称坪顶、大坪顶、平顶山等。位于台北盆地西侧,北临台湾海峡,东北以淡水河为界,与大屯火山群相望;西以南老溪溪口至莺歌为界,与桃园
  • 日本阿尔卑斯日本阿尔卑斯(日语:日本アルプス/にほんアルプス nihon arupusu */?),又称中部山岳(中部山岳/ちゅうぶさんがく chūbu sangaku ?),是位于日本中部的飞驒山脉(北阿尔卑斯)、木曾山
  • 代用旗 (1854−1868)日本国旗为一面白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形代表太阳。其正式名称为日章旗(日语: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Nisshōki),在日本国内常以“日之丸”(日语:日の丸,ひのまる,Hinoma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