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粄

✍ dations ◷ 2024-09-20 06:40:15 #艾粄
青团,又称青草团、清明粿、艾粿、艾草果、艾粑粑等,闽南、潮汕称为青草粿、草仔粿、草粿、鼠麹粿等,客家人称为青粄、艾糍粑、艾糍、艾粄等。是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寒食节、中元节的名点之一,因为其使用青草汁液,制作外皮,故色泽为青绿色,所以叫做青团。早期只有甜咸两种口味,一种包枣泥、豆沙等,另一种包猪肉、竹笋等,现代出现印上卡通图案或者添加一些夹心软糖。口味有巧克力味、各种水果味,甚至燕窝味等等,馅料出现猪油笋子、金针鲜肉、金华火腿、鸡汤鲍鱼等口味,可说是青草口味的包子。有些甚至包着冰淇淋,或是变成西餐后的甜点。食用的习俗最早可在周朝找到线索,于是百姓熄炊而“寒食三日”。寒食三日充饥传统食品中有一种“青精饭”。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所以有些地方有吃冷食的习俗,寒食节有上坟和墓祭之俗,后来和三月上巳招魂续魄的习俗逐渐定在寒食上祭。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随着时间转移,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朝以后寒食扫墓的习惯也迁到清明中。宋朝时叫做“粉团”,扫墓祭拜或踏青时食用,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清明节从普通的的农业节气晋升为重大节日,寒食的影响消失无踪,但饮食民俗却以变形的方式传承下去,并保存在清明节里。如今清明节也不如以往,现代人以应令尝鲜为主,青团的祭祖功能逐渐淡薄。早期为扫墓时携带的点心,现在主要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青团内馅浓密,外皮松软,不甜不腻,味道清香,有青草香气,有点黏但不会黏上牙齿,青团的夹心有两种,甜的多为豆沙。以新鲜的艾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让米粉与汁融合所以为青色,包上豆沙、枣泥等内馅,芦叶垫在青团下面放到蒸笼内,熟了后抹上麻油。青团上色用的材料叫“青”,浙江省临海市的青为鼠麹草,苏州、杭州一般用用青菜汁、嫩丝瓜叶汁增色,将“青”煮熟捣成汁与糯米粉和在一起。临海青团的馅料有咸、甜两个样式,咸的是豆干、笋丁、肉丁、咸菜等,而甜的多为豆沙,为了能两种样式分清,一般将而咸的包成饺子状,甜的包成圆的。用楮树叶垫底下,用蒸笼蒸15分钟完成。草仔粿(闽南话:tsháu-á-kué),又称青草粿、草粿,流行于闽南等地的传统食物,因搀入可食用草类而得名。早年是中元普渡和扫墓祭拜之食品,现多为无聊时的小点心。外型扁平约巴掌大小,内以萝卜切丝剁碎为包馅,味道咸,绿色外表,以香蕉叶、月桃叶等为垫。闽南地区主要只有咸的馅料,台湾受到客家庄的影响,也流行甜馅,食用芝麻、花生馅的吃法。因使用材料的差异而有不同称呼,较常见的为使用鼠麹草制作的鼠麹粿(闽南语:tshí-khak-kué;客家语:田艾粄)、使用艾草制作的艾草粿(客家语:艾粄,ngie55ban31)。除此之外,常用来制作草仔粿的材料尚有青苎麻叶、大叶田香草、桑叶、香兰叶、鸡屎藤等。客家青团,又称青粄、清明粄,是以糯米粉与“青草”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一种粑粑,它是客家人传统的小吃。早年在赣南客家人、广东客家人地区,是中元节祭祀,清明节扫墓时携带的必备食物。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已走出中元节与清明节,随时在城乡的糕点摊档、酒楼食肆都可以见到其身影,以绿豆沙为馅者最受欢迎。客家青团要用到时令的青草如苎麻草,艾草、白头翁、苎麻叶、鱼腥草、鸡矢藤和使君子等。有特殊的青草芳香。根据放入的草种不同,可以起到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若用的是艾草,就叫艾草粄、艾糍粑、艾糍、艾粄,用苎麻草则是苎麻粄,若用“狗贴耳草”(鱼腥草)则叫狗贴耳粄。客家青团主要成分是糯米粉(或加粘米粉)。制作时先将所用的青草去梗后洗净,放入开水中煮熟,然后捞起,滤水,用清水浸泡。将草用菜刀剁碎后,加入米粉和糖水一同捣烂,做成粘度、韧度适中的粉团,最后用模子压制成型或用手搓成型,最后放入蒸笼蒸熟即可。有些地方是将艾草晒干,磨成粉,将艾草粉与糯米粉加水和好(做甜艾糍最好适当加点糖);再像包饺子、汤圆一样放入馅料包好并蒸熟,年轻人更喜欢放入油锅中炸。

相关

  • 希氏脸希波克拉底面容 (拉丁语:facies Hippocratica)是指由于濒临死亡或长期患病、过度排泄、过度饥饿以及类似原因导致的面容改变。"容貌可以被描述如下:鼻子变尖,眼窝深陷,太阳穴下
  • 双关语双关语,又称一语双关,是一种修辞方法,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是把词语真正的含义模糊化。双关语在一句话中会有很多种意思,使同一个句子可以理解成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利用
  • 裂谷地堑(英语:graben)在地质学上是一沉陷的地块、两旁有平行断层接壤。 地壳产生断裂变位时,地层沿着断层线断裂后,相对向下陷落的部分,成为地堑。
  • 同源特征在生物学种系发生理论中,若两个或多个结构具有相同的祖先,则称它们同源(Homology)。这里相同的祖先既可以指演化意义上的祖先,即两个结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蝙
  • 拉瓦节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近代化学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
  •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英语:basal metabolic rate,首字母缩写BMR)是指在自然温度环境中,恒温动物(比如人)的身体在非剧烈活动的状态下,处于非消化状态,维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这些能量主
  • 5f9 7s22, 8, 18, 32, 27, 8, 2主条目:锫的同位素锫(台湾称鉳;英语:Berkelium)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符号为Bk,原子序为97,属于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伯克
  • 85大楼高雄85大楼(85 Sky Tower),前称东帝士85国际广场、东帝士建台大楼、TC Tower,位于高雄市苓雅区,紧邻著高雄港和新光码头,是85层楼高的摩天大楼,其增加天线为378米,为高雄第一高楼,亦
  • The Globe and Mail《环球邮报》(英语:The Globe and Mail)是一份在加拿大全国发行的英语报纸,以多伦多为基地并在全国六个城市印刷。每周读者量935,000,是加拿大最大的全国性发行报纸,周销量居《多
  • 国家档案馆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简称档案管理局、档管局)是中华民国的国家档案馆(英语:National archives),为中华民国政府档案之最高主管机关,隶属国家发展委员会,局本部位于新北市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