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新闻》事件

✍ dations ◷ 2025-11-27 18:59:48 #香港中文大学

《沙田新闻》事件是中文大学新闻系学生报《沙田新闻》因报道中大毕业生投考不上政务官职位,经外间报纸转载,引起校方高度关注,最终导致一九七六年五月底被校方下令停刊的风波。

一九七六年四月廿九日,《沙田新闻》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八十七名中大荣誉生投考政务官名落孙山”。报道说,前一年有八十七名中大荣誉生投考俗称“天子门生”的政务官,可惜全部落第。时任政府铨叙司施恪更写信给中大当局,对中大学生的表现失望,要求大学当局检讨。继后,中大成立以副校长郑楝材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中大学生缺乏普通常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缺乏自信。

同一期的《沙田新闻》也访问了中大就业辅导组,指中大学生多不懂写求职信,甚至在英文信上签中文名,“令雇主啼笑皆非”。辅导组又指不鼓励学生自行求职,应把求职申请交辅导组统筹处理。报道刊出,并送校方。最初校方并无特别反应,两周后,新闻系同学按惯例将《沙田新闻》寄给各大报章。职业新闻工作者马上嗅出话题的爆炸性,纷纷转载两篇对中大不利的报道。

各报广泛报道,并纷纷发表评论。以李卓敏校长为首的中大高层震怒,下令新亚院长全汉昇彻查,并要求学生辅导组“澄清”。辅导组随即发公开声明,否认曾指中大学生写求职信技劣,并指《沙田新闻》“报道失实,深以为憾”。有指辅导组是在校方压力下,公然撒了谎。据中大新闻学会调查,访问进行时适有非新闻系同学在座,该同学力证报道真确,并无虚构。

其他中大同学和校友亦群情汹涌。校友纷纷致信校方询问原由,并致函各报为中大辩护。校内同学则操上大学本部和新闻系,要求解释。

面对内外压力,校方决定采取悍然措施。五月廿八日,教务会通过两项决定:一、《沙田新闻》停刊;二、在不听取辩白的情况下,谴责四位新闻系教师,罪名是“有亏职守”。会上有人提出应予四位老师自辩机会,但最后会议通过,因“事迹昭然”,毋须多议,即予谴责。(新亚院长全汉昇等五人对谴责教师案投反对票)。

四位被谴责的老师,分别是当时的系主任苗祺(John Mitchell)、《沙田新闻》社长魏大公博士、顾问李宜培和另一位老师陈黄义敏。魏、李二人提出司法复核,未能成功。其后,苗、李、陈黄三位老师不获续约,黯然离开中大。魏大公博士有终身聘约护身,得保教职,但已大受打击,意兴阑珊,不到十年,便提早退休。

原来的《沙田新闻》被新设立的《新沙田》替代。

相关

  • 伞型束梗孢菌纲伞型束梗孢菌目(Agaricostilbales) Spiculostilbales伞型束梗孢菌纲(学名:Agaricostilb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共包含2个目、3个科、10个属、47个种。.
  • 榆树榆树,是榆科下榆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生长。一般高约25米,树皮粗糙。具高度实用、药用及食用价值。榆树的叶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波针形,叶长2-8厘米、宽1.5-2.5厘米
  • 茄子茄子(学名:Solanum melongena),福建人称为红菜,吴越人沿用宋代叫法称为落苏,广东人称为矮瓜、茄瓜,客家人称之为吊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
  • 过度消耗过度消耗是指某消耗模式对于资源的使用已超过了所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一个长期的过度消耗模式必然导致环境退化和资源基地的最终损失。目前,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速度是发
  • 地铁线纳吉·阿都拉萨系列第六任马来西亚首相内阁事件和争议近年大选家庭新山-新加坡捷运系统(英语:Johor Bahru–Singapore Rapid Transit System)是一个规划中跨越柔佛海峡连接马来
  • 婆罗洲象婆罗洲象(学名:),又称加里曼丹象、婆罗洲矮象、婆罗洲侏儒象等,原来被当作外来亚洲象的野化种群。2003年被认为应属于亚洲象的一个独立亚种,但其原生地目前尚无定论。婆罗洲象个头
  • 菜蚜菜蚜(学名:)为常蚜科菜蚜属下的一个种。
  • PDP-1PDP-1(英语:Programmed Data Processor-1,程序数据处理机1号),迪吉多公司PDP系列所推出的第一个机型,于1960年上市。它是形成骇客文化的重要推手,在麻省理工学院与BBN Technologies
  • 安庆府安庆府,南宋时设置的府。清朝中期以后,与徽州府等府同属一个巡抚,两者所属巡抚即安徽巡抚,安徽省省名亦源于此。因安徽巡抚亦称安庆巡抚,时安徽省又称安庆省。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
  • 树舌灵芝树舌灵芝(英语:Ganoderma applanatum),俗称老牛肝,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分布(英语:Cosmopolitan distribution)的支架真菌(英语:Bracket fungus)。整个孢子体可高达30-40厘米(12-16英寸),质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