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蛇颈龙类
✍ dations ◷ 2025-07-26 19:21:16 #蛇颈龙类
蛇颈龙目(Plesiosauria),希腊文意思是“接近蜥蜴”,是中生代爬行动物的一目。它们首次出现在三叠纪晚期,在侏罗纪特别繁盛,直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蛇颈龙类有两个不同的意思:蛇颈龙目、以及单指长颈的蛇颈龙亚目。后者成为大众想像中的尼斯湖水怪。在本页面,蛇颈龙类通常指的是蛇颈龙目。典型的蛇颈龙类有宽广的身体与短尾巴。它们祖先的四肢,演化成它们的两对大型鳍状肢。蛇颈龙类从较早的幻龙类演化而来,幻龙类有较类似鳄类的身体;主要的蛇颈龙类可用头部与颈部尺寸作为区别。蛇颈龙亚目,例如:浅隐龙科、薄板龙科、蛇颈龙科,有长颈部,可能是生存在浅水的底层动物。上龙亚目,例如:上龙科、菱龙科,有短颈部、大而长的头,可能生存在深海。所有蛇颈龙类有四个鳍状肢。它们可能藉用鳍状肢的滚动动作与上下动作来推动它们前进,这在水生动物中是不常见的。尾巴上没有鳍,尾巴可能是用来协助控制方向。这种方式是对照较早的鱼龙类,以及较晚的沧龙类。这种方式可能跟现在企鹅与海龟有相似点,它们也有鳍状四肢。蛇颈龙类是那个时代最大型的海生动物,最小的物种有2米长。它们体型比最大型的鳄类还大,也比它们的后继者沧龙类大。目前已知比蛇颈龙类大的物种有:之前的海中优势动物,类似海豚的鱼龙类,身长可达23米、现代鲸鲨身长18米、抹香鲸身长20米、蓝鲸身长30米。在移动时,内鼻孔前侧有腭骨沟槽可让水流过,水从内鼻孔后侧流出。当水从鼻管中流过时,嗅觉器官可感应气味。蛇颈龙类的地理分布是世界性的。在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和亚洲都有记录。它们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全部灭绝。玛丽·安宁(1799年-1847年)因为她在英国多塞特郡的莱姆里吉斯发现蛇颈龙类化石而著名。她发现第一个蛇颈龙类化石(Plesiosaurus dolichodeirus),并成为属完模标本。这个地区因为侏罗纪海岸而闻名,现在列为世界遗产。曾经在蛇颈龙类化石的胃部位置,发现菊石与箭石化石。它们有强壮的嘴部,可能能够咬穿猎物坚硬的外壳。硬骨鱼在侏罗纪开始散布,可能也是它们的猎物。最近的证据显示有些蛇颈龙类可能是底层动物。过去有理论认为较小的蛇颈龙类可能爬上海岸产卵,如同现代海龟,但现在已确定蛇颈龙类直接生下幼年体。另一个奇特点是它们的四个鳍状肢。没有现代动物拥有这种游泳适应演化。短颈的上龙类(如滑齿龙)可能游泳较快,长颈的蛇颈龙类的体型可能适合机动性,而非速度。曾经在胃部位置发现胃石,但不确定胃石是在充满肌肉的胃里协助磨碎食物,还是协助浮力。†蛇颈龙目 Plesiosauria2002年,媒体报导的“Monster of Aramberri”是在1982年于墨西哥新莱昂州的Aramberri村发现,起初被认为是恐龙。它其实是种非常大的蛇颈龙类,身长可能有15米长。媒体报导时夸大为25米长,重达150吨,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掠食者。这个错误也存在于BBC的与恐龙共舞电视节目,并将它列为残酷滑齿龙(Liopleurodon ferox)。在2004年,英国布里奇沃特湾的一个当地渔夫发现一个完整的末成年蛇颈龙类化石。这个化石年代约1亿8000万年前,身长约1.5米,同时还发现菊石化石。这可能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蛇颈龙类化石。
相关
- 链霉素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为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是第一个应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是从革兰氏阳性的放线菌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抗菌素。其硫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粉
- 棘皮动物棘皮动物门(学名:Echinodermata)是动物界的一门。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2万左右的种类,现生种约7000种。除现生5纲外,另有15纲之多,皆为海生动物,无陆生和淡水种类。常见的海胆
- Hsub3/subNSOsub3/sub胺基磺酸,是无色晶体,水溶液呈酸性,化学式为H3NSO3。熔点205℃,可溶于液态氮、乙醇、甲酰胺、丙酮,微溶于甲醇,难溶于醚。晶体为NH3+SO3− 的两性离子结构,N及3个O在S的周围形成歪
- 辛西娅辛西娅(Synthia,意译“人造儿”)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诞生于2010年,由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制造。研究共进行15年,耗资4000万美元。
- cDNA互补DNA(英语:complementary DNA,缩写cDNA)是一种利用逆转录酶,以RNA(通常是mRNA)为模板做成的复制品,经常用来将真核生物的基因(以mRNA形式)复制到原核生物细胞中。若一个cDNA含有许
- 双中子双中子(Dineutron)是一种仅含有中子的核素,会从某些放射性元素中被从核中抛出,类似于中子发射,但其非常不稳定,半衰期约为10−22秒。若双中子与其他原子发生碰撞会造成其原子序不
- 双缝干涉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
-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一种用加工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被加工的工件处于的温度状态,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一般在常温下加工,并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学或物相变化,称冷
- 光敏素结构 / ECOD光敏素(英语:phytochrome)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色素,成分为蛋白质,分为钝化型(proteinred, Pr)和活化型(proteinfar-red, Pfr)两种型态,分别吸收红光和远红光而互相转换。植物
- 19味觉感受器,类型2,成员19,TAS2R19 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19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