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达尔侯国

✍ dations ◷ 2025-08-20 16:28:48 #詹达尔侯国

詹达尔侯国(土耳其语:Candaroğulları Beyliği),亦被称为伊斯芬迪亚尔侯国(土耳其语:İsfandiyaroğulları Beyliği),是一个建立于安那托利亚北部的安纳托利亚侯国,该王朝的创立者亚曼·詹达尔(英语:Yaman Candar)贝伊为土库曼人出身,詹达尔立国于黑海之滨的帕夫拉戈尼亚地区,其版图横跨现今土耳其的卡斯塔莫努至锡诺普一带,詹达尔侯国国祚始于1292年,直到1461年方被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所征服。

詹达尔侯国的开创者亚曼·詹达尔(英语:Yaman Candar)原为隶属鲁姆苏丹国詹达尔宫廷卫队(英语:Candar corps)的一名指挥官,日后由于亚曼·詹达尔在罗姆苏丹国的王位争夺战中勇猛作战,立下帮助鲁姆苏丹国苏丹梅苏德二世重掌权力的汗马功劳,加上当时伊儿汗国的可汗海合都对他颇为欣赏,亚曼·詹达尔因此被赐予卡斯塔莫努作为封地,以奖励其功绩。在亚曼·詹达尔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苏莱曼一世从权臣佩瓦内后裔的手中夺下番红花城与锡诺普两座城市,苏莱曼一世(Süleyman I)随后分别任命他的两个儿子负责管理新占领的地盘,大儿子易卜拉欣一世(Ibrahim I)获封锡诺普的总督,小儿子阿里(Ali)则得到番红花城。直到伊儿汗国的不赛因汗逝世之前,苏莱曼一世皆奉伊儿汗国为宗主国。

当苏莱曼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易卜拉欣一世和阿里旋即为了继承王座而互相攻伐,经过长达30年的内战,1339年,大儿子易卜拉欣一世终于赢得胜利并接管了詹达尔侯国。在易卜拉欣一世死后,他的表亲阿迪勒(Âdil)继承了王位,当阿迪勒去世后,他的儿子巴耶济德(Bâyezid)继位,在巴耶济德的统治时期曾两度与锡瓦斯的统治者卡迪·布尔汗丁(英语:Kadi Burhan al-Din)间爆发战争。1383年,巴耶济德的一名儿子苏莱曼二世(Süleyman II)在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军事支持下兴兵夺位,并成功占领了卡斯塔莫努,巴耶济德则被迫逃往锡诺普,詹达尔侯国也因此实质分裂成两个政权。当1385年巴耶济德去世之后,他的另一位儿子伊斯芬迪亚尔(英语:İsfendiyar Bey)继承了他的王位以及剩余一半的领土。

而统治著卡斯塔莫努的苏莱曼二世始终忠于穆拉德一世,并积极参与奥斯曼帝国于1386年与1389年在欧洲地区发动的战役。但好景不长,当穆拉德一世的继任者巴耶济德一世上位后,奥斯曼帝国在安那托利亚的政策开始转趋强硬,巴耶济德一世开始逐步并吞许多半独立的安纳托利亚侯国,1391年巴耶济德一世对卡斯塔莫努发动袭击,苏莱曼二世被杀,詹达尔侯国在卡斯塔莫努的政权自此结束。

与此同时,由于担心会和强大的奥斯曼人发生冲突,统治著锡诺普地区的伊斯芬迪亚尔选择接受巴耶济德一世的统治,作为交换条件,伊斯芬迪亚尔保有一定的自治权力。当1402年巴耶济德一世在安卡拉之战中被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击败后,伊斯芬迪亚尔向帖木儿宣誓效忠,帖木儿则将过去原属于詹达尔侯国的卡斯塔莫努、卡莱吉克、托斯亚与昌克勒等地归还给伊斯芬迪亚尔。

当帖木儿离开安纳托利亚之后,巴耶济德一世的四个儿子随即为了苏丹的宝座爆发内战,在奥斯曼帝国陷入大空位期的期间,伊斯芬迪亚尔竭力周旋于四名奥斯曼王子之中,并小心翼翼的在各势力间保持平衡与中立的立场。虽然伊斯芬迪亚尔尽力维持着自己的统治,不过他的一名儿子卡西姆(Kasım)发起叛乱,并在占领昌克勒与托斯亚等城镇后,宣称自己为当地的统治者,同时向奥斯曼帝国表示臣服,导致詹达尔侯国的政权再度分裂。尽管伊斯芬迪亚尔决定在1423年出兵抵抗新任苏丹穆拉德二世,希望能够趁机收复失地,不过却遭到穆拉德二世击败,伊斯芬迪亚尔只能无奈地放弃南部领土,率军撤回锡诺普。1439年伊斯芬迪亚尔去世,其子易卜拉欣二世(Ibrahim II)继承王位,易卜拉欣二世于1443年逝世后,伊斯迈尔(Ismail)继位并统治到1461年。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他开始回头着手对付各个安纳托利亚侯国,1461年,穆罕默德二世与伊斯迈尔的兄弟克泽尔·艾哈迈德(Kızıl Ahmed)联手攻下锡诺普,灭亡了詹达尔侯国,虽然穆罕默德二世在占领詹达尔侯国后,继续任命克泽尔·艾哈迈德担任卡斯塔莫努与锡诺普的总督,不过不久之后,穆罕默德二世便于同年撤销克泽尔·艾哈迈德的职位,将原属詹达尔侯国的疆域正式并入奥斯曼帝国之中。

当詹达尔侯国被并入奥斯曼帝国之后,詹达尔家族很快地便融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体系当中,直到奥斯曼帝国于1922年瓦解之前,许多詹达尔家族的后代皆出任过许多帝国的重要职位,直至今日,仍有不少詹达尔侯国的子孙居住于伊斯坦布尔和欧洲各地,艾谢苏丹(Ayşe Sultan)是最后一名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仍享有爵位的詹达尔贵族,他于1981年在安卡拉去世。

由于詹达尔侯国的国旗绘有一枚六芒星,因此很容易被误会是现今犹太人的象征大卫星,不过在中世纪时期,这颗恒星不仅仅是犹太人的标志,亦是广受穆斯林尊崇的伊斯兰教先知之一所罗门的神圣印记所罗门之印(英语:Seal of Solomon),所罗门之印备受许多安那托利亚侯国的突厥人所喜爱,并被广泛用于装饰建筑物、钱币或旗帜,例如卡拉曼侯国的国旗上便有所罗门之印的六芒星图案。

詹达尔侯国位于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北部地区,该国的人口稠密,在1332年其总人口已达42万人左右。詹达尔的国祚持续了约170年,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相比,詹达尔侯国在伊斯兰建筑、文化、社会关系与社会福利方面都相当先进,对其他同为突厥人所建立的安纳托利亚侯国亦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除此之外,詹达尔国内还拥有许多专业的学者与作家,他们用土耳其语撰写了大量的诗歌、图书、医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作品,并将不少原本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所写成的书籍翻译为土耳其文。

该地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物皆是在詹达尔侯国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其中包括土耳其澡堂、商队驿站,以及为数众多的清真寺、客栈、伊斯兰学校与图书馆等公共建筑。

据14世纪的历史学家谢哈布·乌马里(英语:Shihab al-Umari)指出,詹达尔侯国的地理环境极佳,该国不但拥有黑海地区重要的港口都市锡诺普,锡诺普同时也是通往安纳托利亚内陆贸易路线的重要据点,并设有热那亚共和国商人所建立的贸易仓库。当时邻近詹达尔侯国的都市锡瓦斯居住着许多热那亚商人,他们会从安纳托利亚遥远的东南部运送货品至黑海海滨的特拉布宗、萨姆松与锡诺普等海港进行贸易活动。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文献也有相关的纪录,证明詹达尔侯国与威尼斯与热那亚的城邦间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商业贸易关系。

卡斯塔莫努地区还出产如铁矿石与铜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境内拥有重要的矿产原料,詹达尔侯国在和热那亚商人的贸易过程中,詹达尔人也使用他们自行铸造的铜币进行交易,铜币上面印有两条鱼的图案以及Dârü's-saâde-i Sinop的铭文。

詹达尔拥有一支人数达25,000名的轻骑兵部队,詹达尔强大的军队经常参与奥斯曼帝国在鲁米利亚与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军事行动,例如在灭亡拜占庭帝国之役 - 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中便有詹达尔侯国部队的身影,詹达尔人在这场大战中偕同奥斯曼人征战以及负责突袭敌方的部队,同时阻止拜占庭军队威胁到其余一同参与作战的安那托利亚侯国仆从军。

此外詹达尔侯国在锡诺普设有一座造船厂,也因此拥有颇为强大的海上力量,虽然现存史料未能确知詹达尔海军的军力,不过詹达尔的舰队确实袭击过克里米亚南部当时属于热那亚共和国的殖民地卡法(现称费奥多西亚)。

相关

  • 曼切堪猫曼赤肯猫,英文名称为:Munchkin,为自然基因演变的侏儒品种猫。 曼赤肯猫被视为矮猫(Dwarf Cat )的原始基因品种,有各色长短不同的皮毛,因基因排列组合,特征四肢矮短的短腿猫。曼赤
  • 丁香医生丁香医生是医学网站丁香园开设的一个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前身是2011年6月上线的药品信息工具的软件“用药助手”,2014年10月更为现名。2016年7月,该平台开办在线问诊服务。2019年
  • 弗里德里希·威廉 (霍亨索伦)霍亨索伦亲王弗里德里希(德语:Friedrich Wilhelm Fürst von Hohenzollern;1924年2月3日-2010年9月16日),出生于乌姆基希,是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王朝的首领。
  • 巴黎危机《反恐局中局》(英语:,在北美和国际市场记作)是一部2016年卢森堡、美国、英国和法国合拍的动作惊悚片,为詹姆斯·瓦金斯执导。由伊德瑞斯·艾尔巴、理察·麦登、夏洛特·勒彭、艾
  • 项承晖项承晖(713年-740年)字永晖,唐朝官员,齐州人。项承晖自称是项羽的后裔。父亲赠使持节临淮诸军事,临淮郡太守。兄弟游击将军、守左威卫翊府中郎将项谟。唐玄宗授他为右威卫左中候。
  • 三阳开泰三阳开泰,亦作三阳交泰,本为易学用语,后衍生为传统吉祥语和吉祥图案名。依《易》十二消息卦之说,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
  • 秀丽楤木秀丽楤木(学名:)为五加科楤木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等地,常生于山谷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久保田纱友久保田纱友(日语:久保田 紗友/くぼた さゆ ;2000年1月18日-)是日本女演员,出身自北海道。
  • 解狐解狐(?-前570年),春秋时期晋国人,解氏。前570年,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他开始向晋悼公举荐和自己有私怨的解狐。晋悼公任命解狐之际,解狐就病死了。解狐死后,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人称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时代大饭店大火时代大饭店大火为发生于1984年5月28日的火灾事故,该日台北市中山区的时代大饭店发生火灾,造成19人死亡、49人轻重伤。1984年5月28日上午,当时位于台北市新生北路与锦州街口的时代大饭店,二楼餐厅疑因电线走火引燃大火,由于建筑采玻璃帷幕,闷烧之下浓烟直窜天花板,沿饭店空调迅速弥漫各楼层房间,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严重伤亡。该大楼已改名为“锦新大楼”。1986年,21岁女房客遭退婚想不开跳楼, 压死底下卖烧肉粽的小贩。1996年,锦新大楼则再次发生火警,疑似遭纵火,造成2死61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