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的摩战役

✍ dations ◷ 2025-11-06 05:24:15 #巴尔的摩战役

巴尔的摩战役是1812年战争中一场英军从陆海两路入侵美军驻防的巴尔的摩所发生的战役。美军成功在巴尔的摩击退了英军来自路海两路的入侵,并杀死了英军的指挥官。双方第一次交手是在北角发生战斗。虽然美军最后撤退了,但该战成功阻滞英军推进,使其承受沉重的伤亡,并让巴尔的摩守军能准备好防御工事以待敌军的进攻。巴尔的摩守军在英军炮轰麦克亨利堡时的抵抗精神,激发法兰西斯·斯科特·基创作“保卫麦克亨利堡”(Defence of Fort McHenry)一诗,该诗后来成为美国国歌“星条旗”歌词的一部分。

1814年4月以前,大英帝国深陷于拿破仑战争当中,从而限制了英国对美洲部队的援助。英军在那段期间主要采防御策略,数次击退美军试图入侵上、下加拿大省分的攻势。然而,美军在1813年取得了伊利湖的制湖权,并攻占部分安大略省的西部。 在西南战场,安德鲁·杰克森将军在1814年的弯马蹄战役(英语:Battle of Horseshoe Bend (1814))中,歼灭了慕斯科吉(英语:Muscogee)部落的武装部队。

虽然英国不愿转移正在欧洲与法国交战的部队至美洲,但她仍享有在海洋上的制海权。驻扎于百慕大的北美舰队与西印度舰队,在整个战争期间持续封锁美国各港口出入大西洋,这大大箝制了美国的经济贸易。 皇家海军与皇家海军陆战队还占领了美国沿岸的群岛,并在各岛上驻扎部队以供突袭美国海岸线,尤其是在切萨皮克湾附近,英军甚至鼓励黑奴叛变效忠英皇室,更招募他们成为殖民地海军陆战队兵团(英语:Corps of Colonial Marines)。

随着拿破仑在1814年春天的战败,英军决定在美洲采取更积极的战略,以求击退美国来达成可回复战前状态的和约。数以千计经验老道的英军被投入于英属北美,其中大多加入加拿大的守军以加强防卫能力,但有一旅在罗伯特·罗斯少将的带领下,7月时和几艘海军船舰加入了在百慕大地区作战的部队。这些联合部队被投入在牵制大西洋沿岸的突袭,以迫使美军从加拿大撤军。他们被下令不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同时限缩其目标在海岸线上。

加拿大总督乔治·普雷沃(英语:George Prévost)爵士于6月2日时寄出一封信,内含一具野心的突袭计划。其旨在报复美军上校约翰·B·坎贝尔(英语:John B. Campbell)于1814年5月间,“针对伊利湖北岸私人财产的恶意破坏”,其中最昭彰的是5月14日至16日的多佛港突袭。 普雷沃斯特争论到:

...由于美军可耻的行为,在伊利湖北岸的私人财产遭受了恶意的破坏;为了让我们能继续和美军交战,可否请您判断“协助针对敌人的报复行为,以防止敌军再次偷袭的暴行”是否为明智的决定。

这封信所述的内容,随后被罗斯及海军中将亚历山大·科克伦(英语:Alexander Cochrane)爵士纳入他们如何进军的考量。科克伦的下官,乔治·科伯恩(英语:George Cockburn)海军少将自去年起,已在切萨皮克湾指挥舰队中多艘船舰作战。6月25日他写信给科克伦表示防线正在弱化,同时他觉得数个主要的城市非常脆弱、易受攻击。 于是科克伦建议进攻巴尔的摩、华盛顿和费城。 7月17日科伯恩推荐华盛顿作为目标,因为相较之下这座首都较易进攻,且对战争结果具“极大政治影响力”。

7月18日,科克伦向科伯恩下令“阻止敌人重复类似的暴行..”,并特别要求他“尽可能的摧毁和废弃这些城镇和地区”。科克伦还指示:“你只能饶过那些非武装居民的性命”。

8月,百慕大的舰队从百慕大皇家海军码头(英语:Royal Naval Dockyard, Bermuda)及圣乔治斯驶来,加入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军事行动。在击败美国海军的炮舰舰队后,一支由英国陆军、皇家陆战队、皇家海军岸上分遣队组成共4,370人的部队,在罗斯的率领下登陆维吉尼亚。在23日击败一支1,200名的美军后,英军于隔天24日发起布拉登斯堡战役(英语:Battle of Bladensburg),向已经固守的6,400名美军主力进攻。尽管在人数上有着极大的劣势且遭受极大的伤亡,英军仍击溃了美军并扫除了进攻美国首都之路的障碍。英军在当晚回到船上前,还放火烧了华盛顿。

英军还派出另一支舰队进入波多马克河切断华盛顿的水路联系,同时威胁著三座繁荣的港口:亚历山大、下游的华盛顿及上游的乔治城。而美军仅仅是看见舰队的出现,就害怕的从沃伯顿堡逃跑,连一枪都未发就让亚历山大拱手让给英军。英军花了数天从城中商人手里抢走了数百吨商品,接着将注意力转向北方的巴尔的摩,他们希望能对该地毫无斗志的美军发起强而有力的打击。巴尔的摩是个繁忙的港口,也被英军认为是那些袭击英国船只的私掠者基地。英军计划发起联合作战,由罗斯从陆上进攻北角(英语:Dundalk, Maryland),而海军中将亚历山大·科克伦(英语:Alexander Cochrane)爵士则围攻内港的防御点:麦克亨利堡。

第三马里兰民兵师
    塞谬尔·史密斯(英语:Samuel Smith (Maryland))少将

巴尔的摩港区守军

  



英军派出5,000人登陆后向巴尔的摩进军,在该市附近约8公里处遭遇了当地守军。这些守军在马里兰民兵军官塞谬尔·史密斯(英语:Samuel Smith (Maryland))的带领下进行了猛烈的抵抗。塞谬尔·史密斯派出由一支3,000人的部队,在约翰·斯特里克(英语:John Stricker)将军指挥下前去和英军打了场前哨战。为了能让史密斯少将完善巴尔的摩的防线,斯特里克将军试图阻滞英军的入侵部队。登陆的英军入侵部队由罗斯指挥,他在美军防线的第二次转换中,被一名美军神射手打死,但该神射手之名已消逝在历史之中。然而马里兰第五民兵团(英语:175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步枪连队的丹尼尔·威尔士(Daniel Wells,当年19岁)及亨利·麦考玛斯(Henry McComas,当年18岁)宣称他们打死了罗斯在巴尔的摩创下了传奇。罗斯死后,英军指挥权改由亚瑟·布鲁克(英语:Arthur Brooke (lieutenant-general))接掌。然而,美军已经开始有组织的后撤,退至巴尔的摩的主要防线,在那里他们严正以待英军的进攻。

坐落在汉普斯特德山丘的罗杰斯堡垒是一个3英里宽的土方,从坎通(英语:Canton, Baltimore)的外港码头,北至贝莱尔路(英语:Belair Road),美军在此挖掘巴尔的摩东部防线以抵抗反对英军。要塞(英语:Redoubt)由美国海军准将约翰·罗杰斯(英语:John Rodgers (1772–1838))集合和指挥,而史密斯将军则负责整个战线。1814年9月13日黎明,也是北角之役隔日,约四千三百名英军向北推进至北角路(英语:North Point Road),接着沿费城路(今日马里兰7号路(英语:Maryland Route 7))向西前进巴尔的摩,迫使美军撤回巴尔的摩周围的主防线。英军指挥官亚瑟·布鲁克(英语:Arthur Brooke (lieutenant-general))上校在萨里农场的斯特雷特之家(Sterret House)建立他的新指挥部,位于汉普斯特德山丘东北东两英里处。

当英军开始对巴尔的摩的内围防线进行调查时,美军的防线是由100门加农炮及超过一万名正规军驻防,包含由斯特里克将军指挥的影子步兵团,及温德(英语:William H. Winder)指挥的地方民兵和非正规军。这些守军远比英军预期的还要强,在麦克亨利堡,美军成功阻挡了英国皇家海军,但少数船舰仍能提供炮火的支援。一旦英军拿下外围防线,内围的防线就变得重要起来。由于英军没预期到美军的防守如此顽强,因而在第一波进攻中败退下来;然而布鲁克的部队仍然成功侧翼包抄并越过了美军右翼的防线。在和下阶军官讨论后,布鲁克决定英军应该炮轰堡垒而非冒风险从正面进攻,后于1814年9月14日下令英军撤回船上。

在麦克亨利堡,由乔治·阿米斯特德(英语:George Armistead)少将率领的1,000名士兵正严正以代英国海军的炮轰。一艘美国商船在巴尔的摩港附近的入口处沉没,从而加强了美军的防御能力,以阻止英军船只进一步的通过。

9月13日,英军发起进攻,舰队中约19艘船开始用康格里夫火箭弹(英语:Congreve rocket)和迫击炮炮轰堡垒。初步交火后,英军舰队撤到麦克亨利堡的炮火范围刚好打不到的位置,并继续炮轰美军堡垒27小时之久。虽然堡垒承受了1,500至1,800发加农炮弹,但因美军在开打前已经完成防御工事,所以损失非常轻微。

夜幕降临后,科奇兰下令用小船在要塞以西的海岸登陆,以远离要塞集中防御的港口区域。他希望登陆军能够越过麦克亨利堡,并将史密斯的军队从该市东部边界逐出,以避免其干扰英军主力的突击。这使英军有个半小时可进行良好的转移,并让他们能一次又一次地开火。9月14日早晨,一面特大号美国国旗(英语:Star Spangled Banner Flag)在麦克亨利堡升起,以取代那面因战斗而破烂的国旗。对此,英军右翼的一步枪队对空鸣枪,并在美军返回海岸线前嘲笑了他们一番。

原先历史学家认为,人们升起特大号的星条旗,是为了嘲讽英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每天早晨都会使用特大号国旗来进行纪念活动,就连那个9月14日早晨也一样。

布鲁克被指示不要攻击巴尔的摩附近的美国阵地,除非他确定要塞中只有不到2000名士兵。因此,布鲁克不得不撤离他的阵地回到舰队上,并向纽奥良启航。

布鲁克上校的部队撤退,以及科克伦海军上将的舰队在纽奥良战役开打前集结,以发起他下一波(也是最后一波)对美国的袭击 。阿米斯特德随后就被晋升为中校,但由于艰苦的战斗准备,而大大削弱了他的生命力,仅仅在战役三年后他就去世了,享年38岁。

正规军中三个活跃的营(英语:Active Regular Army units with campaign credit for the War of 1812)延续老第36及第38步兵团的谱系,后两者都在麦克亨利堡被炮轰时驻扎当地。第五马里兰步兵团(英语:5th Maryland Regiment)在北点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谱系后由马里兰国民卫队第175步兵团(英语:175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承继。

麦克亨利堡国家历史文物古迹(英语:Fort McHenry National Monument and Historic Shrine)有对本场战役做出纪念。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一位美国律师兼业余诗人,为释放英军战犯威廉·比恩斯(英语:William Beanes)医生而执行仁慈的任务。基展示他从比恩斯医生那边收到信,信中内容是英国军官赞扬比恩斯给他们的照护。英军同意释放比恩斯,但基和比恩斯被迫留在英军军营里直到对巴尔的摩的进攻结束。基见证了停战船在帕塔普斯科河进行停战的过程。14日早上,基看见了麦克亨利堡上飞扬的美国国旗。受到启发,他开始在带着的一封信背后写下诗文。当基到了巴尔的摩时,他的诗文被命名为“麦克亨利堡的防御()”,并由巴尔的摩美国人(英语:Baltimore News-American)印制成册。

凯的诗后来被定为英国歌曲为了在天堂的阿那克里翁(英语:To Anacreon in Heaven)的曲调,这首歌是18世纪伦敦业余音乐家的绅士俱乐部—明朗协会(英语:Anacreontic Society)的官方歌曲。这首歌最终被称为“星条旗”,并于1931年由美国国会定为国歌。


坐标:39°15′47.5″N 76°34′47.33″W / 39.263194°N 76.5798139°W / 39.263194; -76.5798139

相关

  • 梅约诊所坐标:44°1′20″N 92°28′0″W / 44.02222°N 92.46667°W / 44.02222; -92.46667梅奥诊所医学中心(英语:Mayo Clinic),又译为梅奥诊所、梅约诊所、马约诊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医疗
  • 林口区坐标:25°04′39″N 121°23′30″E / 25.0775308°N 121.3916021°E / 25.0775308; 121.3916021林口区,旧名树林口,是中华民国新北市所辖29个区之一,除滨海地区的狭窄平原外,主
  • 法语文学法语文学(法语:Littérature française)是指用法语写成的文学,有时特指法国人用法语写成的文学,也可以指法国文学。现代法国人的起源非常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曾经有的一个组成部门,为1982年将国家劳动总局、国家人事局、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国家编制委员会合并而成。1988年,根据《国务
  • 弗洛朗·莫特弗洛朗·莫特(法语:Florent Mothe;1981年5月13日-;也译作弗洛航·莫特、弗洛朗·莫西),法国男歌手,音乐剧演员,曾在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札特中出演安东尼奥·萨列里一角,出生于法国瓦兹河
  • 能源与环境科学《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是一份2008年起由英国英国皇家化学院(英语: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发行的学术期刊。该期刊每月出版一次,内容涵盖生物
  • 大分富士山大分富士山位于台湾花莲县,属于中央山脉,标高3056米。因山形似富士山,故以富士为名,在南双头山之东南。
  • 赛扶赛扶,全名国际大学生企业家联盟(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s,简称SIFE),是一个国际性的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其前身为“美国领导力研究协会”。主要是
  • 陈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1965年7月-),男,福建福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曾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同济大学校长。现任教育部副部长。1982年,毕业于福清一中。1986、1996、2001年分获北京理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199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任客座研究员。1996年至1997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任研究员。历任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科技处处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校长
  • 咒法解禁!! HYDE & CROSER《咒法解禁!! HYDE & CROSER》(日语:呪法解禁!!ハイド&クローサー),是周刊少年Sunday在2008年4·5号合并号中开始连载的麻生羽吕的日本漫画,单行本全7册。话数计算为“第○剧”。青文出版社发行的快乐快乐月刊于2008年8月号开始连载主角黑兔春瓶是个生活普通且非常软弱的少年。可是他其实继承了传说中的咒术师祖父亚尔席德·克洛瑟的血脉。有天,因为谣传“据说只要活生生吞下克洛瑟血脉继承人的心脏,便能够获得他那无比强大的咒力”的影响,他开始面临了被全世界的咒术师取走性命的困境……。最后春瓶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