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海因莱因

✍ dations ◷ 2025-11-15 12:59:28 #1907年出生,1988年逝世,20世纪作家,密苏里州人,美国作家,科幻小说作家,自由意志主义者,雨果奖获奖作家,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人

安森·麦克唐纳 莱尔·门罗

约翰·里弗赛德 迦勒·桑德斯

西蒙·约克

埃莉诺·库里(1929年-1930年结婚)

莱斯琳·麦克唐纳(1932年-1948年结婚)

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英语: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1988年5月8日),美国硬科幻小说作家,人称“科幻先生”(Mr. SF)。他的作品被认为在科学和工程方面有相当可信度,也帮助提高了对科幻类作品的科学准确性的要求标准。

海因莱因是1940年代晚期将无修饰科幻小说打入一般主流杂志(《星期六晚邮报》)的第一位科幻小说作家。他是1960年代最畅销长篇科幻小说的头几名作家之一。海因莱因共获得5次星云奖,加上3次追授共获得7次雨果奖。星云奖奖项主办方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更是于1974年将首届大师奖(英语:Damon Knight Memorial Grand Master Award)授予海因莱因,并于次年正式颁奖,以表彰其在科幻奇幻领域的终生成就与贡献。

海因莱因作品的主要题材包括:极端个人主义、自由意志主义、独我论、宗教、精神和肉体之爱的关系以及对全新家庭结构关系的猜测,等等。由于他对这些题材独数一格的写作风格,外界对他作品的反应往往截然相反:他于1951年发表的《星船伞兵》被指责为宣扬法西斯和军国主义,1961年发表的《异乡异客》则出乎意料地被认为鼓吹性解放和反文化。

海因莱因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巴特勒(英语:Butler, Missouri),成长于堪萨斯城,是三位科幻巨人中惟一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个环境虽然对他的作品有很多影响,他后来在写作和个人生活中却冲破了很多此时此地的价值和道德观。

1929年海因莱因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并分派到列星顿号航空母舰上服役。

1933年至1934年期间,海因莱因在罗柏号驱逐舰上服役,军衔升至中尉,却在1934年因肺结核退役。其后在漫长的住院治疗期间发明水床,然而他之后在3部作品中过于详细的描写使其失去申请专利的机会。这段军旅生涯给予海因莱因第二重要的终身影响——他极度认同忠诚和领导力等与军人有关的品质。

退役后的海因莱因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非正式地攻读几星期研究生数学和物理课程,之后他因为自身健康或政治计划或两者兼而有之而罢休。尔后他从事经营一系列不同的职业行当,包括房地产和银矿等等来维持生计。

关于海因莱因和埃莉诺·库里(Elinor Curry)的第一次婚姻记载不多,而1932年与他成婚的第二任妻子莱斯琳·麦克唐纳(Leslyn MacDonald)则是一位政治激进分子——据阿西莫夫回忆,海因莱因在此期间是一个“彻底的自由派”。

20世纪30年代前期,他参与厄普顿·辛克莱的社会主义“结束加州贫困运动(英语:End Poverty in California movement)”(EPIC)。1934年,海因莱因为辛克莱失败的民主党加州州长竞选做出努力工作。他自己于1938年亲自竞选加州议员,但也以失败告终。

在后来的岁月中,海因莱因对这个参与社会党活动的阶段讳莫如深,对他自己的政治历史也是写得很隐讳。他于1954年写道:“很多美国人坚认麦卡锡开创了一个‘恐怖统治’。你害怕了么?我没怕,虽然我有不少政治背景可比麦卡锡议员左多了”。

虽然海军病残津贴让他不太穷困,海因莱因为付款买房开始写作。1939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生命线》发表于美国科幻教父约翰·W·坎贝尔主编的《震撼科幻小说(英语: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杂志。他很快成为社会科学幻想运动(英语:Social science fiction)的公认领袖之一。他的早期作品逐步拼凑成主题相当一致的未来历史系列(英语:Future History (Heinlein))。1941年,杂志主编坎贝尔此系列的年表发表在《震撼科幻小说》,年表日后在海因莱因合辑《贯穿明日的过去(英语:The Past Through Tomorrow)》中重印。

二战期间,海因莱因重返美国海军从事航海机械方面的工作,同时拉上的阿西莫夫和L·斯普雷·德坎普(英语:L. Sprague de Camp)一同受雇于海军飞机工厂。1945年,战争进入尾声,海因莱因开始重估职业走向。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和冷战的开始,驱动他着手进行政治相关的非小说写作。同一时期,他有4篇重要故事作品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其中首篇《地球上的绿色山丘(英语:The Green Hills of Earth)》发表于1947年2月,是美国科幻作者第一次发表于主流文艺杂志。他为之撰写剧本并设计特殊效果的电影《奔向月球(英语:Destination Moon)》更是获得1950年第23届(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Visual Effects#1950s)奥斯卡最佳特技效果奖肯定。

这一期间最为重要的是,海因莱因开始为斯克里布纳出版社撰写一系列青少年小说作品,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并于1952年出版《滚石家族游太空》。

1948年海因莱因与第二任妻子莱斯琳离婚,并于同年与第三任妻子弗吉妮娅·“吉妮”·海因莱因(英语:Virginia Heinlein)(原姓格尔斯滕费尔德)结婚。身为优秀航空工程师、化学师的她不但与海因莱因白头偕老,还成为其作品中不少聪明而独立的女性人物原型。1953年至1954年期间,海因莱因夫妻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并被他写进《皇家流浪汉(英语:Tramp Royale)》(1992),也为他日后有关太空旅行的小说——如《火星少年(英语:Podkayne of Mars)》(1963)——提供了背景。

阿西莫夫认为海因莱因与吉妮成婚的同时也在政治上突然转向极右。海因莱因夫妇于1958年成立“帕特里克·亨利联盟”,1964年为美国“保守先生”巴里·戈德华特总统竞选活动工作,而且早前发表的《皇家流浪汉》中有两大段关于麦卡锡听证会(英语:Army–McCarthy hearings)的辩解。然而这种政治大转弯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传统的美国政治左右翼划分不一定适用自由意志主义,再加上海因莱因本人独出一格、不愿拘泥于传统的意识形态定义——包括自由意志主义。吉妮对丈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和科学方面。她不但是丈夫手稿的第一读者,更是在他们的工程专业工作上比他还厉害。

海因莱因的少年文学作品造就了后来一代对科学和社会议题敏感的成年读者。尽管他的少年文学系列大多数重复使用一系列相同题材,他于1959年完成的《星船伞兵》还是被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的编辑认为过于争议而被拒绝出版。这反倒解除了儿童作品对海因莱因的束缚,让他开始“以我自己的风格写我自己的东西”,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重新划定科幻界限的作品,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异乡异客》(1961)以及被认为是他最佳作品的《严厉的月亮》(1966)。

1970年后海因莱因经历一系列健康危机,其间仍勤奋写作。20世纪70年代初他因腹膜炎休养两年多方才恢复,随后便提笔撰写《时间足够你爱》,并于1973年发表。他和吉妮穿越全美宣传捐血,并第三次受邀成为世界科幻大会(密苏里堪萨斯城,1976)的嘉宾。1977年海因莱因因为一根阻塞的心血管几乎中风,之后为此接受当时少见的最早期心脏搭桥手术。术后的海因莱因精力焕发,并于同年列席美国国会两院特别委员会听证会,以亲身经验举证空间技术副产品对老年体弱者的帮助。

1980年至1988年期间,海因莱因一直在为他的新小说系列《世界神话(英语:World as Myth)》组织早期写作材料,直到1988年5月8日因肺气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于睡梦中去世,享年80岁。

以下列表将海因莱因发表的作品分类按各自首次出版时间由先到后排列。

相关

  • 沙奎那韦沙奎那维(saquinavir),商品名Invirase和Fortovase,为一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可与其他药物合并治疗艾滋病。通常会与ritonavir(英语:ritonavir)或快利佳合并使用,该药属于口服药物。常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5/subH戊烷可以指:
  • 海外集体在法国,海外集体(法语:collectivité d'outre-mer,缩写为COM)与大区一同作为法国的一级行政区划。海外集体包括一些前法国海外殖民地(英语:Overseas territory (France))。其它有特
  • 姚振兴姚振兴(1939年4月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 加拉帕戈斯板块加拉帕戈斯板块(Galapagos Microplate)是南美洲西岸海域的小型板块,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在纳斯卡板块、科科斯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个大型板块间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北面的更小型
  • 430年第430年是从星期三开始的平年。
  • 斋菜斋食,现在往往是素食的代称。原本指的是过午不食,过午不食从字面理解就是过了中午或午时(上午11时到下午1时)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进食了。最早来源于佛教,是释迦佛为出家比丘制定
  • 延庆区坐标:40°27′25″N 115°58′29″E / 40.456951°N 115.974848°E / 40.456951; 115.974848延庆区是北京市下辖的一个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地。区
  • 比埃尔·德·龙沙比埃尔·德·龙沙(法语:Pierre de Ronsard,又译作龙萨,1524年9月11日-1585年),法国诗人。十九岁时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在这位本来一心侍奉神的少年情窦初开的时候,出于对美丽的卡
  • 卡尔·利伯曼卡尔·狄奥多·利伯曼(Carl Theodor Liebermann,也被译作李贝曼或李卜曼,1842年2月23日-1914年12月28日),德国化学家。1842年,利伯曼出生于柏林,1861年起,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