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停战协定

✍ dations ◷ 2025-07-21 05:13:55 #战争条约

《淞沪停战协定》也称《上海停战协定》,是1932年中日之间结束“一·二八”淞沪抗战签订的停战协定。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由租界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遭到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的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国民革命军于各方支持下坚持一个多月。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3月24日,中日双方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于3月24日在上海谈判,5月5日在上海英国领事馆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主要内容为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国军暂留现驻地(京沪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

双方签字代表:

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与淞沪抗战的态度,让对国联调停抱有极大期望的国民党中央认清了国际政治现实。1932年6月6日中国国民党政治会议通过了“中苏复交”决议案。

相关

  • 腓力二世 (马其顿)腓力二世(希腊语: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前382年-前336年),为马其顿国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
  • 烷基化抗肿瘤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或烷基化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使烷基转移到其他分子上,此过程称为烷基化。烷化剂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可用来当作化学武器,如芥子气。一般也应用于炼油、
  • 颚音颚音化(英语:Palatalization)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指辅音在发音时变得接近硬颚音。通常发生于硬颚无擦通音/j/或者前元音如/i/、/e/的前面,这个现象会使辅音在发音时,除本身的发音
  • 理查德·莱德克理查德·莱德克(英语:Richard Lydekker,/lɪˈdɛkər/;1849年7月25日-1915年4月16日),是英格兰博物学家,地质学家和作家。莱德克出生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广场,父亲是有荷兰血统的律师
  • 信 (消歧义)信可以指:
  • 伺服伺服机构(servomechanism)系指经由闭回路控制方式达到一个机械系统位置、速度、或加速度控制的系统。伺服机构理论(servomechansim theory)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了发展
  • 东非高原东非高原是非洲中部东部的高原,海拔高度1,000至1,500米,北面有梅鲁火山、肯雅山、乞力马扎罗山和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刚果河和尚比西河的发源地。
  • 周语《国语》是中国国别史之祖,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史部杂史类。记录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之历史。上起穆王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三家灭智(前4
  • 龙骨突龙骨突是鸟类及少数其他种类动物骨骼的一种特殊结构,表现为胸骨腹面正中的一条纵向的脊状突起,因与船底的龙骨相似而得名。鸟类于飞翔能力密切相关的乌喙肌附着于此,故在善飞的
  • 鸢尾属参见文本。鸢尾属(学名:)属于鸢尾科,Iris源于希腊语,意为“彩虹”,中文里鸢尾属又称“爱丽丝”或是“伊莉丝”,为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的名字。天然鸢尾科植物的分布地点主要是在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