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斑鸭

✍ dations ◷ 2025-11-12 14:32:17 #麻斑鸭

麻斑鸭(学名:)是一种钻水鸭,是马达加斯加东部的特有种,十八世纪中叶起亦在毛里求斯建立族群,但可能已因栖地破坏与当地其他种鸭的竞争而消失。麻斑鸭的种小名为纪念植物学家查尔斯·詹姆士·梅勒(Charles James Meller)。

麻斑鸭的外形与绿头鸭雌鸭相似,体长55-65公分,较雌绿头鸭稍大,大小在鸭属中名列前茅。多数绿头鸭类(Mallard Group)的物种头部均具有从喙延伸至头顶的眉纹(英语:Supercilium),但麻斑鸭不具此特征。其翼镜(英语:speculum feathers)呈绿色,且与绿头鸭的翼镜一样有白色边缘。身体为深棕色,喙比其他鸭的稍大,呈蓝灰色,但基部有较深的斑块。其腿部与脚则为橘色。

麻斑鸭栖息在内陆的湿地中,偏好流动缓慢的水体甚于急流,也曾在稻田中被发现,以植物与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这种鸭在马达加斯加全年除五月与六月外均可繁殖,具体繁殖季受当地环境影响,毛里求斯的族群则曾被记录到在十月与十一月繁殖。麻斑鸭与非洲黑鸭在繁殖季均有强烈的领域性与攻击性,这点与其他绿头鸭类的物种不同。一巢可产5-10颗蛋,蛋为白色,26-28天后孵出小鸭,再经过11周后小鸭长出飞羽。

因外型与绿头鸭的雌鸭相似,麻斑鸭过去被认为与绿头鸭关系密切,且在人为干预之下两物种可以杂交,还有人主张麻斑鸭跟绿头鸭属于同种,只是绿头鸭的一个表型。现代动物行为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麻斑鸭归为绿头鸭类中一个相当独特、较早分支的物种,与非洲黄嘴鸭(英语:Yellow-billed duck)和非洲黑鸭同为绿头鸭类的基群。2009年一项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以线粒体DNA序列分析鸭科各物种的亲缘关系,认为非洲黑鸭是绿头鸭类中最早分支的物种、非洲黄嘴鸭次之,麻斑鸭则是第三个分支的物种,皆是绿头鸭类演化上较早分支的类群。

麻斑鸭被IUCN归为濒危物种,其主要栖地之一的阿劳特拉湖湿地自二十世纪中叶起受到严重的破坏,使当地水鸟的数量大幅下降。因长期被视为绿头鸭的一种表型,而非独立物种,麻斑鸭的保育工作过去并不受到重视,且因其羽色单调、分布范围又相当局限,较不受赏鸟人士关注。人为饲养下麻斑鸭很容易繁殖,欧洲濒危物种计划(英语:European Endangered Species Program)亦有繁殖麻斑鸭的项目,麻斑鸭可见于科隆动物园(英语:Cologne Zoological Garden)、爱丁堡动物园、泽西岛动物园(英语:Jersey Zoo)与苏黎世动物园(英语:Zürich Zoologischer Garten)等欧洲的动物园。

相关

  • 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
  • 立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七个(五划的则为第二十三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立部归于五划部首。立部通常从左、上、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汉密尔顿夫人《汉密尔顿夫人》(英语:That Hamilton Woman),又名《忠魂鹃血》,是1941年的黑白历史电影剧,由亚历山大·科达为其美国公司在美国流亡期间制作和执导。 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拿破仑战争
  • 瓦洛瓦-惠特曼国家森林瓦洛瓦-惠特曼国家森林(英语:Wallowa–Whitman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坐落于俄勒冈州和爱达荷州。该森林于1954年建立,其前身为瓦洛瓦国家森林(Wallowa National Fo
  • 克苏鲁克苏鲁(英语:Cthulhu,/kəˈθuːluː/,),是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中所描述的神灵。在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为克苏鲁神话构建的体系中,克苏鲁
  • 主从模式主从模式又名主仆模式,是一种概念模型,将设备分为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负责分配工作并整合结果,或作为指令的来源;从设备负责完成工作,一般只能和主设备通信。从设备的英文名称(sl
  • 魏兰魏兰(1866年4月7日-1928年9月17日),清末民初革命家。字石生,浙江云和县人。光复会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时期浙江军政府咨议、都督府参谋长。1905年写成《畲客风俗》(以“浮云”为笔
  • 彭戢彭戢(1059年-1119年1月21日),字子发,渠州邻水县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乙丑科进士,调任涪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充成都府州学教授。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校勘《水经注》。知眉州
  • 张瑞图张瑞图(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长公,一字无画,号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今青阳街道莲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丁未探花及第。
  • 潘菲洛·德·纳尔瓦埃斯潘菲洛·德·纳尔瓦埃斯(Pánfilo de Narváez,1478年-1528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探险家。他参加了征服古巴的探险。随后,他被派往墨西哥,在一次与科尔特斯的暴力冲突中,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在1528年,他亲自率领一大队士兵进入佛罗里达,但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