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行星
✍ dations ◷ 2025-11-09 16:56:24 #双行星
双行星和联行星是非正式的天文学术语,用来描述一颗有着够大卫星的行星,因而必须考虑那颗卫星是否也算是行星。一个非官方的定义需要考虑轨道的重力中心(质心)是否落在两者的表面之外。正式的名称是联星系,相似的,也称为双小行星(或双迷你行星)系统,像是安地欧普,和双开普带天体(KBO)系统,例如79360 1997CS29和1998 WW31。迄2009年,在太阳系中还没有被官方认可的双行星。欧洲空间局曾经提议将地月系统视为双行星。在2006年8月召开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大会也曾经选出冥王星和冥卫一(卡伦)系统是双行星的一种类型。双星的概念来源于恒星之间的相互绕行,由于恒星有很好的定义(足够大,因而引发核聚变发光),所以不存在“卫恒星”的概念,凡是相互绕行的恒星,无论大小差异如何,都是双星(或者三联星等)。然而在行星系统内,行星与卫星按照轨道区分,直接绕恒星的就是行星,绕行星的是卫星。但双星的情形模糊了行星与卫星的区别,如果两颗相互绕行的星球大小非常接近,毫无疑问会被归类于双行星;如果大小差别非常大,则小星体是卫星;而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即两星体大小相当,同时差别明显,这就产生了定义的疑难。按照一般的科学定义原则,不宜人为地给出某个比值(比如质量差别1/10)作为区分界限,而应该以某种引力、轨道相关的现象作为标准。而事实上,人们仍从直观上认为两者质量在同一数量级为双行星。(即比值1/10作为心理分界)在过去,曾经有一些辩论双行星和行星-卫星系统之间的精确定义界限。在许多的例子中,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卫星的质量都远低于系统中的行星,比较特别的是地月系和冥卫系统。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都低于其行星或矮行星质量的0.00025(1/4000),但是,月球与地球的质量比是0.0123(1/81),而冥卫一和冥王星的质量比是0.117(约1/9)。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曾考虑为双行星下个简短的正式定义,以将冥王星和冥卫一包括在系统内,但是没有得到认同。这个可以接受用来辨别是行星-卫星或双行星的的分界点依据是这两者共同的质心(重力中心)位于何处。如果重心不在两者任何一个的内部,则该系统是一个双行星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天体都环绕着自由空间中的一个点运转。照这种定义,冥王星和冥卫一将是双矮行星系统。两星体相互绕行的质量中心,如果在某一星体内部,则该星体是主星,另一星体是卫星,这一定义明确清晰,符合我们对主星直观上感受。不过这一定义向极限情况推广遇到困难:即使质量差距巨大的两星球,只要相距足够远,质心总会离开主星表面;或者只要主星收缩得足够致密(白矮星、中子星甚至黑洞),质心也总会离开主星表面。由于潮汐力,月球每年远离地球1.5英寸(3.74公分)),目前系统的重心虽然位于地球内部,但终将移到地球之外。所以依照这样的定义,地月系统在数十亿年之后将成为双行星。用双星或联星系统的定义来作比较,如果它只取决于重心的位置,则任何一颗在环绕时重心位于母恒星内部的伴星都将被称为是行星,而重心在母恒星外面的都将被视为另一颗恒星(伴星)。依照这样的定义,太阳系中除了木星所有的主要行星依然还是行星。日-木重心是唯一重心在太阳表面之外的系统。然而,由于木星不是一颗恒星,所以天文学家面对的困难是需要一个明确的双行星系统定义。后来以撒·艾西莫夫建议区分行星-卫星和双行星要以两者相互拔河(较劲)的值来辨别这个量是卫星的质量相较于行星和太阳的比例,以及卫星的距离相较于与行星和太阳距离的值。拔河值
=
m
1
m
2
×
(
d
1
d
2
)
2
{displaystyle ={frac {m_{1}}{m_{2}}}times ({frac {d_{1}}{d_{2}}})^{2}}式中
m
1
{displaystyle m_{1}}
为行星质量,
m
2
{displaystyle m_{2}}
为恒星质量,
d
1
{displaystyle d_{1}}
为卫星与恒星间的距离,
d
2
{displaystyle d_{2}}
为卫星与行星间的距离。以拔河图来看,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的值是380,它的意思是土星对土卫六的的引力比太阳对土卫六的引力大了380倍。除了冥王星和冥卫一之外,艾西莫夫的拔河图有所有的行星和一些卫星的数值,因为当时对冥王星及其卫星的所知还不够多。他指出,即使是那些被认为是被木星捕获的外围卫星,木星对它们的约束力也仅是比太阳强一些。然而只要拔河值仍然大于1,太阳就会失去对这些天体的约束,而由行星控制着。对地球的卫星月球,太阳确实赢得了拔河,地球的拔河值仅有0.46,这意味着地球对月球的约束力只有不到太阳的一半。由太阳对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两倍,艾西莫夫推论地球和月球必须是一个双行星系统。这事实上也是他在许多本著作中指出月球应该是颗行星,而不是地球的卫星的主要原因。不过,拔河定义也存在一些与我们对双星直观认识不一致的地方:它把卫星或伴星的轨道位置作为判断的主要标准,使得某些显然的双星(或卫星)被归入相反的类别。比如两个几乎相同大小的星体,在远离太阳的地方相互紧密绕行,太阳在拔河中显然处于弱势;再比如在与月球有相同轨道高度的人造卫星,它们的拔河值和月球相同,但把它们当作与地球相当的伴星体显然存在困难。存在一个比拔河值更加精确的天文学概念,就是希尔球半径,当卫星轨道半径接近希尔球半径时,行星对卫星的控制力较弱,可认为拔河中处于劣势。
相关
- 视网膜色素变性 19视网膜色素变性,或称视网膜色素病变(Retinitis Pigmentosa,简称RP),是一种遗传性眼科疾病。初期普遍的病征是夜盲、视野变窄,可以看到正前方景物,但略偏左右的视野就无法看见,RP病人
- 饮食美国的饮食文化反映出它的历史。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引进了一批食材和烹饪风格,时间进入19世纪和20世纪以后,由于众多外国移民的涌入,使得全美国各地展现出丰富的食物与多样性。因
- 本格特·萨米尔松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语:Bengt Ingemar Samuelsson,1934年5月21日-),瑞典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哈尔姆斯塔德,为斯德哥尔摩大学学生与教授,他在1982年由于关于前列腺素生物机能的研究,而
- 微丝骨架细胞骨架(英语:Cytoskeleton)一般是指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纤维的网络结构。它是一个动态结构,其中有一部分是不断的被破坏,更新或新建的。在生命的所有生物领域(古菌,细
- 猎户座航天器猎户座飞船(Orio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发的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其每一架可以承载4名宇航员。这是原有星座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2020年将人类再次送往月球,并接着征服如
- 俄国临时政府俄国临时政府(俄语:Вре́менн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и;1917年3月15日─11月7日)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后,建立的名为俄罗斯共和国在彼德格勒成
- 韩 斌韩斌(한빈,1904年-?),朝鲜政治家,延安派人,官至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及最高人民会议代议员。韩斌出生于咸镜北道镜源郡。4岁时,他随同祖父迁居至俄罗斯帝国的海参崴。1920年,他加
- 千岛群岛千岛群岛(日语:千島列島/ちしまれっとう Chishima rettō */?),俄罗斯称其为库里尔群岛(俄语: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罗马化:Kuril'skie ostrova;日语:クリル列島
- 居世界第六本条目是各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列表,数据来源于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
- NaBHsub3/sub(CN)氰基硼氢化钠(分子式:NaBH3(CN))是硼氢化钠中氢被氰基取代形成的衍生物,常用作还原剂。储存氰基硼氢化钠时,应避免过热及接触火源、水、潮湿空气、强酸或强氧化剂。氰基硼氢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