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钟

✍ dations ◷ 2025-04-25 01:41:47 #末日之钟
末日钟,又叫末日时钟(英语:Doomsday Clock)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英语: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杂志于1947年设立,每年一月进行一次评估,标示出世界距离毁灭的距离:午夜零时象征世界末日来临。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近或拨离子夜,以此提醒各界正视问题。当前影响末日钟拨动的主要因素是核战争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最近一次调整在2020年1月23日,末日钟被拨近子夜20秒,距离子夜只有100秒,是末日钟自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0时的一次。时钟设立之初正值冷战,当时分针距离子夜仅7分钟。其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委员会会根据世界局势及爆发核战的可能而变动;惟时钟有时未能及时反映实况,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濒临爆发核战,当时委员会却没有拨动时钟。1991年因美苏两大核武强权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拨慢7分钟,分针离子夜达17分钟,为末日之钟设立以来离午夜最远的一次。2007年1月13日,该杂志宣布将于2007年1月17日拨动时钟,以反映全球核威胁增加的情况。委员会将气候转变的因素一并考虑,因为他们相信气候转变会助长核能应用。其中一个推测为气候转变导致饮用水短缺,从而引发战争,由此间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机会。2015年1月22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分钟,以反映世界仍缺乏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动,加上美俄两国于乌克兰危机的紧张情势加剧。2018年1月25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30秒 离子夜仅2分钟,平了1953年的纪录。2020年1月23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0秒 离子夜仅1分40秒,为离午夜最近的一次。

相关

  • 病原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J01E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世俗世俗人文主义(英语:Secular humanism)是一种涵盖人类理智、伦理学和哲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的哲学或者人生观。世俗人文主义把宗教教义、超自然主义、伪科学和迷信排除在道德基础
  • 网景网景通信(英语:Netscape Communications ),以前称为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大部分通常被简称为网景(Netscape)。网景曾经是一家美国的电脑服务公司,以其
  • 合理观测标志命名和代码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LOINC) 是一部数据库和通用标准,用于标识检验医学及临床观测指标。LOINC数据库旨在促进临
  • 托马斯试验Thomas试验(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指的是一项体格检查试验,是以一个英国骨外科医生Hugh Owen Thomas(英语:Hugh Owen Thomas)(1834-1891)的名字来命名的,用来排除髋关节屈曲挛缩(英语:con
  • 红外线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可以观测到红外辐射的天体,是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为400纳米(蓝色)至700纳米(红色),波长比700纳米长但仍比微波短
  • 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是所有机械式地用物理探针在样本上扫描移动以探测样本影像的显微镜的统称。其影像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探针的大小〔通常在纳米的范
  • NADP烟.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
  • 沃尔夫医学奖沃尔夫医学奖(英语:Wolf Prize in Medicine),即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英语:Wolf Foundation)颁授沃尔夫奖之一,奖励那些在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目前华人得主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