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末日之钟
✍ dations ◷ 2025-02-23 10:14:04 #末日之钟
末日钟,又叫末日时钟(英语:Doomsday Clock)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英语: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杂志于1947年设立,每年一月进行一次评估,标示出世界距离毁灭的距离:午夜零时象征世界末日来临。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近或拨离子夜,以此提醒各界正视问题。当前影响末日钟拨动的主要因素是核战争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最近一次调整在2020年1月23日,末日钟被拨近子夜20秒,距离子夜只有100秒,是末日钟自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0时的一次。时钟设立之初正值冷战,当时分针距离子夜仅7分钟。其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委员会会根据世界局势及爆发核战的可能而变动;惟时钟有时未能及时反映实况,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濒临爆发核战,当时委员会却没有拨动时钟。1991年因美苏两大核武强权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拨慢7分钟,分针离子夜达17分钟,为末日之钟设立以来离午夜最远的一次。2007年1月13日,该杂志宣布将于2007年1月17日拨动时钟,以反映全球核威胁增加的情况。委员会将气候转变的因素一并考虑,因为他们相信气候转变会助长核能应用。其中一个推测为气候转变导致饮用水短缺,从而引发战争,由此间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机会。2015年1月22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分钟,以反映世界仍缺乏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动,加上美俄两国于乌克兰危机的紧张情势加剧。2018年1月25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30秒 离子夜仅2分钟,平了1953年的纪录。2020年1月23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0秒 离子夜仅1分40秒,为离午夜最近的一次。
相关
- 维他命B12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重复使力伤害重复使力伤害(英文:Repetitive strain injury,缩写:RSI),或称重复性劳损、劳肌损伤、重复性动作的伤害,是指因长时间重复使用某组肌肉造成的损害。吉他、打字、在装配线工作、某些
- 字母系统字母系统是拼音文字系统当中最小的,数量最少的区别性单位,即字位,如拉丁字母源自拉丁语采用的字母、阿拉伯字母源自阿拉伯语采用的字母。字母系统的特点是字母大致上对应该语言
- 分众分类法分众分类法(Folksonomy),是一个英语合成词,中文译名尚未被普遍认同,又称“大众分类法”。由社会性书签服务中最具特色的自定义标签(Tag)功能衍生而来。大众分类法(Folksonomy)是由“F
- 酸中毒酸中毒(英语:Acidosis)是指血液中或其他身体组织中酸度升高的现象(即氢离子浓度升高)。如果不作进一步的说明,“酸中毒”通常指的是血浆的酸度。一般人们用动脉血的pH值来判定是否
- 生长素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中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为3-吲哚乙酸。生长素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在农业上用以促进插枝生根。在幼嫩的芽、嫩
- 草禾本科(学名:Poaceae),是被子植物中次于菊科、兰科、豆科、茜草科的第五大科,单子叶植物中次于兰科的第二大科。主要包括稻亚科、竹亚科、早熟禾亚科等12个亚科和少数不确定类群
- 泛种论泛种论,或称胚种论、宇宙撒种说(英语:Panspermia,希腊语:πανσπερμία ),是一种假说,猜想各种形态的微生物存在于全宇宙,并借着流星、小行星与彗星散播、繁衍。在泛种论相关
- 威斯巴登威斯巴登(德语:Wiesbaden)是德国中部黑森州的州府,法兰克福之后该州的第二大城市。它同时还是欧洲最老的温泉水疗城镇之一,有着26个温泉和1个冷泉。威斯巴登是黑森州的核心城市之
- 麹麹,又称麹糵,酿酒中称酒母,是米、糯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麦麸受到麹霉菌等微生物感染,经发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