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钟

✍ dations ◷ 2025-11-20 02:38:00 #末日之钟
末日钟,又叫末日时钟(英语:Doomsday Clock)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英语: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杂志于1947年设立,每年一月进行一次评估,标示出世界距离毁灭的距离:午夜零时象征世界末日来临。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近或拨离子夜,以此提醒各界正视问题。当前影响末日钟拨动的主要因素是核战争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最近一次调整在2020年1月23日,末日钟被拨近子夜20秒,距离子夜只有100秒,是末日钟自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0时的一次。时钟设立之初正值冷战,当时分针距离子夜仅7分钟。其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委员会会根据世界局势及爆发核战的可能而变动;惟时钟有时未能及时反映实况,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濒临爆发核战,当时委员会却没有拨动时钟。1991年因美苏两大核武强权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拨慢7分钟,分针离子夜达17分钟,为末日之钟设立以来离午夜最远的一次。2007年1月13日,该杂志宣布将于2007年1月17日拨动时钟,以反映全球核威胁增加的情况。委员会将气候转变的因素一并考虑,因为他们相信气候转变会助长核能应用。其中一个推测为气候转变导致饮用水短缺,从而引发战争,由此间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机会。2015年1月22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分钟,以反映世界仍缺乏应对全球气候变迁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动,加上美俄两国于乌克兰危机的紧张情势加剧。2018年1月25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30秒 离子夜仅2分钟,平了1953年的纪录。2020年1月23日,该杂志拨快末日钟20秒 离子夜仅1分40秒,为离午夜最近的一次。

相关

  • 异型增生发育不良(英语:Dysplasia)也称为发育异常,是病理学的词语,是指生物组织发育时的异常,或是上皮部位在分化及发育的问题(上皮发育不良(英语:epithelial dysplasia))。像髋关节发育不全症(
  • 沟通障碍沟通障碍指的是任何会影响到个人有效在对话中理解、表达或应用的语言和语音与他人沟通之能力的障碍。 此类的迟缓或障碍的类型可能从简单的语音取代,到无法理解或使用一个人
  • 谚语谚语是流传于人间而言简意赅的语句,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实践经验,一般都是口语形式留传下来的通俗易懂短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谚语和俗话,对谚语和俗语的使用,是普世文化通
  • 下丘脑下丘脑(英语:Hypothalamus),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又称丘脑下部。位于丘脑的下方(希腊文 ὑποθαλαμος = under the thalamus),脑干的上方,控制身
  • 弗雷德里克·索迪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1877年9月2日-1956年9月22日),英国化学家。生于英国伊斯特本,化学家,1922年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在英国布赖顿去世。由于认识到原子能的潜在
  • 范思哲詹尼·范思哲公司(英语:Gianni Versace S.p.A,台译为“凡賽斯”)是意大利时装公司,由詹尼·范思哲于1978年创立,詹尼·范思哲逝世后,公司由其妹多纳泰拉·范思哲接手。范思哲的主要
  • 张介宾张介宾(1563年-1642年),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医学大家。张介宾祖籍四川绵竹。明朝初年,张家因军功而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 ,故移居会稽城东
  • 飘带图飘带图(ribbon diagram),又被称作理查森图(Richardson diagram),用来表示蛋白质构造的三维模型。 用3D形式的彩带显示蛋白质主链的整体路径和架构,并作为可视框架, 在其上镶嵌原
  • 法布尔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语: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以《昆虫学回忆录》(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或译
  • 阿旖陀石窟坐标:20°33′12″N 75°42′00″E / 20.55333°N 75.70000°E / 20.55333; 75.70000阿旃陀石窟(अजिंठा-वेरूळची लेणी;Ajinṭhā-verūḷacī leṇī)是一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