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文学)

✍ dations ◷ 2025-05-06 19:27:45 #词 (文学)

词或辞,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始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的起源和发展,词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有说法是由于唐诗的发展已趋成熟,在当时也将一些歌辞,被之管弦,后来经转移演化,因唐诗的歌唱,以及文人为增加创作的趣味性,将原本对偶工丽,句法型式规律的唐人诗歌,慢慢增损字句,再把整齐的句法摊破,词便因此而正式产生了,溯流应在盛唐中唐之间。顾起纶曰:“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白首倡忆秦娥凄椀流丽,颇真其妙,世传太白所作,上有桂殿秋、清平乐等,亦有以太白时,尚无词体,是后人依托者,或以菩萨蛮为温飞卿作,然湘山野录谓魏泰辅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家,正以菩萨蛮是太白作,则流传亦已久矣。”(汪中注译。宋词三百首。三民书局出版。1981)

原称“曲子词”,因为可以合乐演奏,又称“乐府”。文句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宋人已有此称。在说明诗歌的演变或发展的过程中,多以词为诗的余绪,或诗的下一阶。故又称词为“诗余”。

词的兴起源于文学发展的趋势。诗到唐已发展到高峰,难再创新局面,词正是诗渐趋衰微时出现新的文学形式。词的兴起也受外乐传入的影响,唐时多外来音乐,宴会时多以外乐便兴盛起来。

词的兴起亦源于五代时南方文化发达,五代时战争频仍,南方战祸较少,社会安定,因此文化得以发展。西蜀、南唐的国君都好文学,南唐更成为文艺发展的地方。而宋初政治经济较稳定,宋初局面较安定,都市繁荣,人民对文娱活动的兴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间的词更兴盛。

自中唐起,已经有一些文人开始从事词的创作,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不过作品大都不多,只是诗余之际的创作。而晚唐温庭筠,是最先专心从事词之创作的词人,他的词多写闺情,描写女子容貌情态、服饰和心理,以浓艳华美为主,满是香、玉、金、钗、锦、绣等字眼。手法上表达细腻,造语清新,善于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细密婉约,情意悠远。

到晚唐五代之后,词的创作越渐流行,期间词的创作大多为儿女艳情,离愁闺怨的风格,后世称为花间词。

五代与温庭筠齐名的有韦庄,他与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冯延巳、李璟的词作,都较温词清丽自然,在五代与温词并为两种流行的风格。在风格上,温词明艳,韦词淡雅。温词深隐含蓄,韦词直接抒情。

而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为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前期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绮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后期的词写家国之恨,拓展了词的题材,感慨既深,词益悲壮。李煜词的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情感真挚醇厚;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洗炼,通俗生动,接近口语,与花间词缕金刻翠,堆砌华丽词藻的作风迥然不同。至名词评家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并开北宋一代风气。

北宋前期词人基本上继承了五代婉约清丽的词风,多写春愁秋恨、离别相思。体制上,承继晚唐五代遗风,仍以小令为主。代表词人有晏殊(991-1055)、范仲淹、欧阳脩、张先(990-1078)、晏几道等。

晏殊、欧阳脩等,都是达官贵人,作品都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风度,但作品个性极不分明,往往彼此相混。晏几道的作品则把五代南唐、花间的词风发展至高峰。在这一期的词人中,范仲淹于温婉中寓豪宕之气,下启苏轼豪放词风。张先创作了一些慢词,对慢词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有“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之说。柳永开始大量作长调,喜用慢词,以长调的形式和手法为主。在词的内容方面,柳永也有所开拓,内容多写都市的繁荣生活,以及沉溺其中的男女心理。除恋情相思外,他还写都市的繁华、山川的壮丽、羁旅愁思、怀古喟叹。作品长于铺叙,曲尽形容,善于白描,意境秀丽,情景交融。

其后苏轼在婉约词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想像丰富奇特、个性鲜明。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他又开拓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格调,使词脱离音乐的束缚,又以诗为词,词境圹大,个性分明。不过当时仿效苏轼的人不多,即使苏门学士黄庭坚、秦观,词风都近柳永而不近苏轼。

到了北宋末之周邦彦,于慢词的审音调律上有所贡献,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其词情感真挚,富艳精工,善用典故;词之技巧、格律进一步深化成熟。周邦彦词影响大多数南宋词人,有结北开南之称。

北宋末期女词人李清照,善于表达女子闺阁之情。前期生活美满,作品热情明快天真;后期丈夫病死,又逢国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词作之中,缠绵凄苦,而入于深沉的伤感。她喜以浅白之字、寻常之语入词。

南宋初期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主和派当政,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故词坛兴起豪放之词风,代表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辛弃疾、岳飞等,多豪放激越,悲凉沉郁之词。

辛弃疾词风悲壮,大量用典,多比兴寄托,充满济世爱国的热情,多爱国伤时及复国之作。

南宋中期。代表词人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格律派雅词由以兴起,讲究声律,注重词藻。

姜夔词多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其中偶然流露对于时事的感慨,更多是抒发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他精于音律,自度曲颇多,并琢炼字句,词风高雅。

吴文英词造句炼字工巧,音律优美,然词意太过隐晦。

姜夔词骚雅清空,吴文英词质实,两派词皆影响后世词人很深。

南宋后期元人入侵,南宋覆亡,词人目睹时艰,心伤离乱,于是发为悲苦之音。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进一步发展为姜夔风格的格律派,词多咏物寓意,以寄家国之恨、身世之感、遗民身世的凄凉,以周密、张炎、王沂孙为代表。

另一种趋势是继承辛弃疾的词风,沉郁悲壮,充满亡国之痛,以刘辰翁、文天祥、汪元量为代表。

到了元明两朝,优秀的文学作品渐转至戏曲与小说,常有词衰于元,或词衰于明之说。至清代又有所复兴,出现不少词人和词的流派。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词在11到13世纪的繁荣,是目前中国人的共同精神财富。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关于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和金海陵王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记载,说明当时词的歌唱,已普及到目前中国境内的西北、东北广大地区。另据辽人王鼎《焚椒录》记载,辽道宗耶律洪基宣懿皇后萧观音曾创作了《回心院》等词作十多首。至于金代,以苏、辛词风为宗,出现了蔡松年、赵秉文、元好问等不少优秀词人。相传辛弃疾早年在北方曾从金人学词,成名之后,又成为金朝词人学习的榜样。

清初的浙西词派,为救明词之弊,主张尊南宋词、尚醇雅,以姜夔、张炎为圭臬。戈载的《宋七家词选》将周邦彦、史达祖、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列为宋七大词家。而到之后的常州词派,张惠言有感于浙西词派的题材狭窄,内容枯寂,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词作应该重视内容,并推崇唐五代,轻南宋词。张惠言的词论有超越前人之处。但他的词学评论常缺乏逻辑论证,不能实事求是,如论说温庭筠、韦庄和欧阳修的一些艳词都有政治寄托,即失之偏颇。而再之后的周济,撰定《词辨》﹑《宋四家词选》,言:“推明张氏之旨而广大之”,但他得论述不囿于张氏的立论,以周邦彦﹑辛弃疾﹑ 王沂孙﹑吴文英为词四大家。

而到晚清,一部分传统词派的词人,如况周颐等清末四词家,受到常州派的影响。而况周颐著有蕙风词话,集合前人词话,强调作词有三要: 曰重、拙、大。并讲求"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另外受到西学影响的新氏词派,如王国维著之人间词话,对词学提出不同意见。王国维喜爱北宋词的天然明畅,否定南宋词的雕饰及词旨晦涩,以情感的真挚为评词标准,对南宋雅词(如姜夔、吴文英、张炎词)评价甚低。这些观点在后世影响很大。

五四运动以后,胡适深受王国维影响,又建立了新的词史观。1927年胡适《词选》问世,在《序言》中,认为姜夔以后,直到宋末元初,是词匠的词。他批判词匠的词“重音律而不重内容,侧重咏物,多用古典,又缺乏情感与意境,没有文学的价值。词发展到‘词匠’的阶段,便已到不可挽救的末运。胡适提倡白话,以通俗自然和真实作为审美标准,大程度否定南宋雅词与清代词。另外如胡云翼等,受时代的影响,也形成了重豪放、轻婉约的词学观,他的《宋词研究》初版于1926年,认为“宋末的词已经变到无可变了。所谓作家作词,也只是在旧词里面换字斟句并无新意,不值得我们加意来叙述。上世纪30年代,部分传统的词学研究仍在继续发展,对风雅词派看法也比较公正。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词学观却几乎是二三十年代偏颇观点的延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出版于1957年,书中把婉约派词人如周邦彦、姜夔等人称为格律派而加以贬低。1962年胡云翼的《宋词选》出版,对南宋末风雅词的看法则更加武断。在该书的《前言》里,胡云翼批评姜派词人远离的社会要求,将姜夔一派视为词坛逃避现实、偏重格律的逆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这些看法实际上是当时社会审美理想的反映,因此进入新时期以后,词学界对此前的社会学批评模式进行检讨,开始重新审视南宋末的风雅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南宋末风雅词人的拨乱反正也得以展开。如万云骏在《再评胡云翼<宋词选>》中认为,“解放以来对宋词的研究状况用五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言必称苏、辛’”,其表现是对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评价高、研究多,对婉约派除二李外评价低,对周、史等人基本上否定。万云骏认为辛亥革命以后至抗战之前,对宋词的发展和作家作品的评价问题,显然分成两派,“一派主要以古人作品与前人论说为据,如主易《词曲史》、刘毓盘《词史》、吴梅《词学通论》、张振铺《中国文学史分论》等对周、姜、史、吴等的评价很高,而对苏轼、辛弃疾也肯定其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另一派则以‘白话’为评论作品的准则,一反前人之说,可能也未遍读宋人的词,或读而未必深人。

下面列出几位广为人知的词人,此外欢迎参看详细的词人列表。

相关

  • 宋徽宗宋徽宗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且擅长古琴、蹴鞠、击鞠、打猎,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
  • 斯行健斯行健(1901年3月11日-1964年7月19日),中国古植物学家。生于浙江诸暨。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1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沃夫冈·哈肯沃夫冈·哈肯(德语:Wolfgang Haken,1928年6月21日-)是一位德国数学家,主要研究为拓扑学,尤其是三维流形方面。1976年,他与伊利诺伊大学的同事凯尼斯·阿佩尔一道完成了著名数学定理:
  • 丁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也称为“正丁酸异戊酯”或“丁酸3-甲基丁酯”,常态下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洋梨、香蕉气味。丁酸异戊酯的熔点为-73.2°C,沸点为168.9°C,折射率约为1.4110
  • 罗伯托·费雷罗罗伯托·奥斯卡·费雷罗 (1935年4月25日-2017年4月20日)是一个阿根廷足球运动员和经纪人。费雷罗曾为独立竞技俱乐部和河床体育会中。1962年和1966年间,他为阿根廷国家队赢得
  • 格洛格讷湖坐标:47°40′51″N 11°47′50″E / 47.680800604605°N 11.797189113708°E / 47.680800604605; 11.797189113708格洛格讷湖(德语:Gloggner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南部,由
  • 格伦·戴维斯罗纳德·格伦·戴维斯(英语:Ronald Glen Davis,1986年1月1日-),外号Big Baby,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2012年前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体重最重的球员。戴维斯2005年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 拜贝希莱恩河坐标:49°07′39″N 10°50′28″E / 49.12750°N 10.84102°E / 49.12750; 10.84102拜贝希莱恩河(德语:Beibächlein),是德国的河流,位于该国东南部,由巴伐利亚负责管辖,河道全长4.
  • 安瓦尔·艾哈迈德·布尼安瓦尔·艾哈迈德·布尼(阿拉伯语:أنور البني‎,1959年-)为叙利亚人权律师,曾为利雅得·赛义夫服务,曾是库尔德示威者辩护律师。 1959年,布尼出生在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们家是左翼的支持者,持不同政见。 布尼经常为持不同政见者捍卫权利,1981年,他在哈马被警察用火烧掉了胡子。布尼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替叙利亚的政治异议人士打官司上,而且常常是无偿援助,为此,他还卖掉了他的汽车和办公室。他是欧盟人权培训中心的成员,2006年,布尼被逮捕之后,培训中心遭到关闭。 2002年,布尼为大马士革
  • 唐纳德·约翰斯顿唐纳德·约翰斯顿(英语:Donald Johnston,1899年9月30日-1984年8月4日),美国男子赛艇运动员。他曾代表美国参加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获得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