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牛

✍ dations ◷ 2025-07-29 22:51:19 #大海牛
大海牛(学名:Hydrodamalis gigas),又名巨儒艮、无齿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已灭绝的巨大哺乳类动物。它们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大海牛于1741年在白令海峡发现,发现者为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当时他正与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过大海牛活体的生物学家。当时大海牛的数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科曼多尔群岛白令岛与铜岛(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大海牛在1751年时发表为一新物种,早于林奈提出学名格式的时间,加上27年内即宣告灭绝,已知没有模式标本留存,因此曾经有多种学名被提出。现今采用的学名Hydrodamalis gigas由Zimmerman在1780年时命名,而无齿海牛属(Hydrodamalis)则是Retzius在1794年时确立。19世纪时曾将大海牛归入Rytina属。大海牛另有两个俗名,分别是borkèntier(德)与kapustnik(俄),前者含意为“像树皮般的皮肤”,后者的意思是“吃甘蓝的(cabbage eater)”。根据斯特拉的记录,大海牛身长约7.5米,体重4,500至5,900公斤,可长到10.7米长。大海牛的前肢粗壮但短钝,呈桨状,尾巴的外型与儒艮相似。斯特拉对它们的描述:“这种动物从来不接近沙滩,一直栖息在水里,皮肤又黑又厚,犹如橡树皮,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其头部小。没有牙齿,嘴里只有两片又平又白的骨头,一块在上颌,一块在下颌。”除了不具牙齿以外,大海牛的另一项特点在于前肢末端仅有腕骨与掌骨,趾骨退化至几乎完全消失,这点与海牛或儒艮不同。大海牛首次被人类发现时,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研判,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南限约北纬37度)。大海牛以岩岸边生长的多种大型海藻为食,仅取食柔软的部分,据说当时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带以后,海带的茎和根就会被冲到岸上。它们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类为主食的动物,不过偶尔也会食用海草,但此说法仍有争议。似乎不会潜水,至少进食时它们只将部分身躯埋入水中,在岸边啃食潮线附近接近海面的大型藻类,估计其觅食深度不超过1米深。斯特拉的记录中提到它们会“集体进食,幼兽会被围在群体中央保护。”大海牛内外皆有寄生虫,皮肤上有数种甲壳类动物寄生。天敌可能包括虎鲸与大型鲨鱼。由于大海牛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因此相当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们“从来不叫,即使受伤也如此”,不过群体间是否有彼此以叫声沟通的情形不得而知。当有同伴受伤时,其他的大海牛会试图加以援救,根据猎人的说法它们会尝试想拔出受伤同伴身上的鱼叉。关于大海牛的文献记录中,曾提到有1头雌性大海牛被捕杀拖上陆地,而另1头与它同行的雄性大海牛就在岸边停留不肯离去,时间至少持续2天以上。加上其他群体观察记录,研判大海牛可能是1夫1妻制,配偶关系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这也仅是当时的人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蓝本做出的一个揣测。现代研究已证明人们以为是一夫一妻的企鹅也并非如此。斯特拉留下的记录中提到,大海牛多在早春时交配,怀孕期在12个月以上,终年可生产,不过秋天是分娩的高峰期。事实上斯特拉在白令岛停留的时间从1741年11月底至1742年的8月,由时间上看来他可能不曾亲眼目睹初生不久的大海牛。当斯特拉第一次描述大海牛的时候,大海牛的群体已经很小,分布地区很有限,数量仅余1,000至2,000头。在人类发现它们后不久,白令海地区涌入许多猎人,这些人的目标是捕杀生存于当地的海獭与北方海狗以获取毛皮,而为了补给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剧。这些人大量捕杀大海牛,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来制造与修补船只。已知1768年在白令岛捕获最后1头大海牛,距离斯特拉发现他们的存在仅仅27年。部分学者认为,海獭的减少可能也是大海牛灭绝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生活于白令海的动物中,海獭可能是与它们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因为海獭会捕捉啃食海藻的海胆,如果放任海胆漫无止境的增加,很快地海藻林就会被破坏殆尽。因此当时海獭的减少可能也让大海牛目临食物短缺的压力。

相关

  • 存有存有(梵语:अस्ति,希腊语:Είναι,拉丁语:Esse,法语:Être,德语:Sein,英语:Being)乃内容广泛且极为重要的哲学术语和概念,与现实(Reality)与存在(Existence)相关,所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
  • 古特·布洛伯尔古特·布洛伯尔(德语:Günter Blobel,1936年5月21日-2018年2月18日)是一位德裔美国生物学家。因为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
  • 孢粉学孢粉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孢子和花粉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现代植物和成为微体化石的古代植物的孢子和花粉。由于孢子和花粉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所以孢粉学的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
  • 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吉罗拉莫·弗拉卡斯托罗(意大利语:Girolamo Fracastoro,1477年-1553年8月6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维罗纳的一位医生和作家。他非常著名的作品是题为《梅毒》(1530年)的新拉丁文诗歌,书
  • 黑海黑海(英语:Black Sea)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亚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之后进入另一个陆间海—马摩拉海,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后与地中海的爱琴海
  • 视黄醛视黄醛也称维生素A醛,分子式:C20H28O,是视黄醇氧化后的衍生物。它是由β-胡萝卜素发生氧化断裂生成的。还原得到视黄醇,氧化得到视黄酸。视黄醛是视紫红质的辅基。视觉细胞内11-
  • 博恩代博恩代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城镇,也是楚阿帕省的首府,位于该国西部姆班达卡以东,市内有港口和机场设施,主要经济活动有渔业、农业、畜牧业,2009年人口36,158。
  • 费歇尔投影式费歇尔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由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于1891年提出,是表示单糖链形结构、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投影式为平面结构,所有键呈竖直或水平排列,
  • 蛸亚纲见内文蛸亚纲(学名:Coleoidea)是头足纲下的一类软体动物。它们不像鹦鹉螺亚纲般有硬壳,最多只有用来控制浮沉的内骨。一些物种甚至完全没有骨头,一些则以软骨来支撑。具有墨囊和
  • torr托(符号为Torr),与毫米汞柱(符号为mmHg)近乎等价,为压强、压力的单位,但并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SI unit) 的成员之一。原本的 1 mmHg 是指“将幼细直管内的水银顶高一毫米之压力”,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