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牛

✍ dations ◷ 2025-11-27 21:40:01 #大海牛
大海牛(学名:Hydrodamalis gigas),又名巨儒艮、无齿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已灭绝的巨大哺乳类动物。它们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大海牛于1741年在白令海峡发现,发现者为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当时他正与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过大海牛活体的生物学家。当时大海牛的数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科曼多尔群岛白令岛与铜岛(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大海牛在1751年时发表为一新物种,早于林奈提出学名格式的时间,加上27年内即宣告灭绝,已知没有模式标本留存,因此曾经有多种学名被提出。现今采用的学名Hydrodamalis gigas由Zimmerman在1780年时命名,而无齿海牛属(Hydrodamalis)则是Retzius在1794年时确立。19世纪时曾将大海牛归入Rytina属。大海牛另有两个俗名,分别是borkèntier(德)与kapustnik(俄),前者含意为“像树皮般的皮肤”,后者的意思是“吃甘蓝的(cabbage eater)”。根据斯特拉的记录,大海牛身长约7.5米,体重4,500至5,900公斤,可长到10.7米长。大海牛的前肢粗壮但短钝,呈桨状,尾巴的外型与儒艮相似。斯特拉对它们的描述:“这种动物从来不接近沙滩,一直栖息在水里,皮肤又黑又厚,犹如橡树皮,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其头部小。没有牙齿,嘴里只有两片又平又白的骨头,一块在上颌,一块在下颌。”除了不具牙齿以外,大海牛的另一项特点在于前肢末端仅有腕骨与掌骨,趾骨退化至几乎完全消失,这点与海牛或儒艮不同。大海牛首次被人类发现时,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研判,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南限约北纬37度)。大海牛以岩岸边生长的多种大型海藻为食,仅取食柔软的部分,据说当时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带以后,海带的茎和根就会被冲到岸上。它们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类为主食的动物,不过偶尔也会食用海草,但此说法仍有争议。似乎不会潜水,至少进食时它们只将部分身躯埋入水中,在岸边啃食潮线附近接近海面的大型藻类,估计其觅食深度不超过1米深。斯特拉的记录中提到它们会“集体进食,幼兽会被围在群体中央保护。”大海牛内外皆有寄生虫,皮肤上有数种甲壳类动物寄生。天敌可能包括虎鲸与大型鲨鱼。由于大海牛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因此相当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们“从来不叫,即使受伤也如此”,不过群体间是否有彼此以叫声沟通的情形不得而知。当有同伴受伤时,其他的大海牛会试图加以援救,根据猎人的说法它们会尝试想拔出受伤同伴身上的鱼叉。关于大海牛的文献记录中,曾提到有1头雌性大海牛被捕杀拖上陆地,而另1头与它同行的雄性大海牛就在岸边停留不肯离去,时间至少持续2天以上。加上其他群体观察记录,研判大海牛可能是1夫1妻制,配偶关系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这也仅是当时的人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蓝本做出的一个揣测。现代研究已证明人们以为是一夫一妻的企鹅也并非如此。斯特拉留下的记录中提到,大海牛多在早春时交配,怀孕期在12个月以上,终年可生产,不过秋天是分娩的高峰期。事实上斯特拉在白令岛停留的时间从1741年11月底至1742年的8月,由时间上看来他可能不曾亲眼目睹初生不久的大海牛。当斯特拉第一次描述大海牛的时候,大海牛的群体已经很小,分布地区很有限,数量仅余1,000至2,000头。在人类发现它们后不久,白令海地区涌入许多猎人,这些人的目标是捕杀生存于当地的海獭与北方海狗以获取毛皮,而为了补给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剧。这些人大量捕杀大海牛,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来制造与修补船只。已知1768年在白令岛捕获最后1头大海牛,距离斯特拉发现他们的存在仅仅27年。部分学者认为,海獭的减少可能也是大海牛灭绝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生活于白令海的动物中,海獭可能是与它们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因为海獭会捕捉啃食海藻的海胆,如果放任海胆漫无止境的增加,很快地海藻林就会被破坏殆尽。因此当时海獭的减少可能也让大海牛目临食物短缺的压力。

相关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人祭人祭(英语:human sacrifice)是一种古代宗教仪式(祭祀),即用人作为祭品来祭祀神灵,与它相似的仪式有动物祭(英语:Animal sacrifice)。在整个人类史上,各种文明均发生过用活人作为牲礼的
  • 卡尔·林奈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译为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SSPE) 是一种感染麻疹病毒后的脑炎并发症,是一种会致命、渐进性,造成中枢神经广泛去髓鞘的慢性中枢神经退化性疾病,
  • 外群外群,或称外类群,是一个分支系统学概念,指与所有近缘单系群(两个及以上)关系都较远的类群,这意味着该群在演化过程中从母群分支出去的时间要早于其他群。下面举出一些例子,其外类群
  • 水骨骼静水骨骼(Hydrostatic skeleton)或水骨骼(Hydroskeleton),是一种由液压支撑的骨骼。静水骨骼在简单的脊椎生物中是常见的。更高级的生物体也有静水结构,不过它们是静水器官而不是
  • 交叉验证交叉验证,有时亦称循环估计 , 是一种统计学上将数据样本切割成较小子集的实用方法。于是可以先在一个子集上做分析,而其它子集则用来做后续对此分析的确认及验证。一开始的子
  • 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英语:Gamma globulins,又译为丙球蛋白)是球状蛋白质的一类,通过血清蛋白质电泳分别出来,最常见的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抗体),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属于γ球蛋白,一些γ球
  • 化学反应器反应器的外观反应器的内部剖视图化学反应器(英语:chemical reactor)是化工生产或实验上进行化学反应的装置,简称反应器,在工业上亦有工业反应器的别称。反应器主要功能是控制反应
  • 天球天球(英语:Celestial sphere),是在天文学和导航上想出的一个与地球同圆心,并有相同的自转轴,半径无限大的球。天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当成投影在天球上的物件。地球的赤道和地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