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牛

✍ dations ◷ 2024-12-22 21:27:00 #大海牛
大海牛(学名:Hydrodamalis gigas),又名巨儒艮、无齿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已灭绝的巨大哺乳类动物。它们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大海牛于1741年在白令海峡发现,发现者为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当时他正与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过大海牛活体的生物学家。当时大海牛的数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科曼多尔群岛白令岛与铜岛(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大海牛在1751年时发表为一新物种,早于林奈提出学名格式的时间,加上27年内即宣告灭绝,已知没有模式标本留存,因此曾经有多种学名被提出。现今采用的学名Hydrodamalis gigas由Zimmerman在1780年时命名,而无齿海牛属(Hydrodamalis)则是Retzius在1794年时确立。19世纪时曾将大海牛归入Rytina属。大海牛另有两个俗名,分别是borkèntier(德)与kapustnik(俄),前者含意为“像树皮般的皮肤”,后者的意思是“吃甘蓝的(cabbage eater)”。根据斯特拉的记录,大海牛身长约7.5米,体重4,500至5,900公斤,可长到10.7米长。大海牛的前肢粗壮但短钝,呈桨状,尾巴的外型与儒艮相似。斯特拉对它们的描述:“这种动物从来不接近沙滩,一直栖息在水里,皮肤又黑又厚,犹如橡树皮,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其头部小。没有牙齿,嘴里只有两片又平又白的骨头,一块在上颌,一块在下颌。”除了不具牙齿以外,大海牛的另一项特点在于前肢末端仅有腕骨与掌骨,趾骨退化至几乎完全消失,这点与海牛或儒艮不同。大海牛首次被人类发现时,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研判,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南限约北纬37度)。大海牛以岩岸边生长的多种大型海藻为食,仅取食柔软的部分,据说当时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带以后,海带的茎和根就会被冲到岸上。它们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类为主食的动物,不过偶尔也会食用海草,但此说法仍有争议。似乎不会潜水,至少进食时它们只将部分身躯埋入水中,在岸边啃食潮线附近接近海面的大型藻类,估计其觅食深度不超过1米深。斯特拉的记录中提到它们会“集体进食,幼兽会被围在群体中央保护。”大海牛内外皆有寄生虫,皮肤上有数种甲壳类动物寄生。天敌可能包括虎鲸与大型鲨鱼。由于大海牛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因此相当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们“从来不叫,即使受伤也如此”,不过群体间是否有彼此以叫声沟通的情形不得而知。当有同伴受伤时,其他的大海牛会试图加以援救,根据猎人的说法它们会尝试想拔出受伤同伴身上的鱼叉。关于大海牛的文献记录中,曾提到有1头雌性大海牛被捕杀拖上陆地,而另1头与它同行的雄性大海牛就在岸边停留不肯离去,时间至少持续2天以上。加上其他群体观察记录,研判大海牛可能是1夫1妻制,配偶关系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这也仅是当时的人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蓝本做出的一个揣测。现代研究已证明人们以为是一夫一妻的企鹅也并非如此。斯特拉留下的记录中提到,大海牛多在早春时交配,怀孕期在12个月以上,终年可生产,不过秋天是分娩的高峰期。事实上斯特拉在白令岛停留的时间从1741年11月底至1742年的8月,由时间上看来他可能不曾亲眼目睹初生不久的大海牛。当斯特拉第一次描述大海牛的时候,大海牛的群体已经很小,分布地区很有限,数量仅余1,000至2,000头。在人类发现它们后不久,白令海地区涌入许多猎人,这些人的目标是捕杀生存于当地的海獭与北方海狗以获取毛皮,而为了补给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剧。这些人大量捕杀大海牛,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来制造与修补船只。已知1768年在白令岛捕获最后1头大海牛,距离斯特拉发现他们的存在仅仅27年。部分学者认为,海獭的减少可能也是大海牛灭绝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生活于白令海的动物中,海獭可能是与它们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因为海獭会捕捉啃食海藻的海胆,如果放任海胆漫无止境的增加,很快地海藻林就会被破坏殆尽。因此当时海獭的减少可能也让大海牛目临食物短缺的压力。

相关

  • 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州(英语:State of Texas,/ˈtɛksəs/,当地 /ˈtɛksɪz/),简称得州或德州,是全美国土地面积和人口的第二大州(面积仅次于阿拉斯加州;人口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位于
  •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法语:Antihistaminique,英语:Antihistamine,德语:Antihistaminikum),通常指H1-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透过对体内H1-受体(组胺受体之一种)的作用,减少组胺对这些受体产生效应,从而减
  • 色胺酸色氨酸(英语:Tryptophan, 缩写Trp或W)是22个标准氨基酸之一,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因此它须从食物中汲取。它的标准遗传密码的密码子编码为UGG,只有L-立体异构体色氨酸有构造
  • Rp-过程rp-过程(快质子捕获过程)包括一连串的质子被种核捕获形成重元素。。这是结合S-过程和R-过程的核合成过程,也许要对当前宇宙许多世代的重元素形成负起责任。然而,他有与其他被提
  • 马-赖式马科恩-赖肖尔表记法(朝鲜语:매큔-라이샤워 표기법/매큔-라이샤워 表記法,英语:McCune–Reischauer)为朝鲜语的拉丁文字转写方法之一,制定于1937年,以乔治·M·马科恩和埃德温·赖肖
  • 艾弗里奥斯伍尔德·西奥多·埃弗里(英语:Oswald Theodore Avery,1877年10月21日-1955年2月2日),美国医生、最早的分子生物学家之一、免疫化学先驱,曾长期在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院附属医院
  • 德海韦西乔治·查尔斯·德海韦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匈牙利语:Hevesy György,海韦西·哲尔吉,1885年8月1日-1966年7月5日),匈牙利化学家,1944年获194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885年出生
  • 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巡抚福建台湾巡抚,光绪帝1885年敕设台湾为行省,1887年正式建省,巡抚为台湾省的台湾西部最高地方统治者。晚清治台官员有沈葆桢、王凯泰、丁日昌、吴赞诚、裕宽、李明墀、勒方锜、岑
  • ɛ半开前不圆唇元音是母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国际音标以⟨ɛ⟩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标则以⟨E⟩代表此音。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