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海牛
✍ dations ◷ 2025-08-21 02:55:09 #大海牛
大海牛(学名:Hydrodamalis gigas),又名巨儒艮、无齿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已灭绝的巨大哺乳类动物。它们是海牛目中已知体型最大的物种,比起其近亲海牛与儒艮都要来得大,而它们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动物中,唯一适应寒带气候的物种。大海牛于1741年在白令海峡发现,发现者为博物学者乔治·斯特拉,当时他正与探险家维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过大海牛活体的生物学家。当时大海牛的数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科曼多尔群岛白令岛与铜岛(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大海牛在1751年时发表为一新物种,早于林奈提出学名格式的时间,加上27年内即宣告灭绝,已知没有模式标本留存,因此曾经有多种学名被提出。现今采用的学名Hydrodamalis gigas由Zimmerman在1780年时命名,而无齿海牛属(Hydrodamalis)则是Retzius在1794年时确立。19世纪时曾将大海牛归入Rytina属。大海牛另有两个俗名,分别是borkèntier(德)与kapustnik(俄),前者含意为“像树皮般的皮肤”,后者的意思是“吃甘蓝的(cabbage eater)”。根据斯特拉的记录,大海牛身长约7.5米,体重4,500至5,900公斤,可长到10.7米长。大海牛的前肢粗壮但短钝,呈桨状,尾巴的外型与儒艮相似。斯特拉对它们的描述:“这种动物从来不接近沙滩,一直栖息在水里,皮肤又黑又厚,犹如橡树皮,按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其头部小。没有牙齿,嘴里只有两片又平又白的骨头,一块在上颌,一块在下颌。”除了不具牙齿以外,大海牛的另一项特点在于前肢末端仅有腕骨与掌骨,趾骨退化至几乎完全消失,这点与海牛或儒艮不同。大海牛首次被人类发现时,其分布范围大致位于白令海的司令群岛周边,往东达阿留申群岛西侧,往西至堪察加半岛。由上新世(Pliocene)与更新世(Pleistocene)的化石发现记录研判,过去大海牛的分布范围可能广达整个北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带,东侧达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现今墨西哥西岸约北纬30度处,西部则到日本的本州(南限约北纬37度)。大海牛以岩岸边生长的多种大型海藻为食,仅取食柔软的部分,据说当时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带以后,海带的茎和根就会被冲到岸上。它们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类为主食的动物,不过偶尔也会食用海草,但此说法仍有争议。似乎不会潜水,至少进食时它们只将部分身躯埋入水中,在岸边啃食潮线附近接近海面的大型藻类,估计其觅食深度不超过1米深。斯特拉的记录中提到它们会“集体进食,幼兽会被围在群体中央保护。”大海牛内外皆有寄生虫,皮肤上有数种甲壳类动物寄生。天敌可能包括虎鲸与大型鲨鱼。由于大海牛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因此相当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们“从来不叫,即使受伤也如此”,不过群体间是否有彼此以叫声沟通的情形不得而知。当有同伴受伤时,其他的大海牛会试图加以援救,根据猎人的说法它们会尝试想拔出受伤同伴身上的鱼叉。关于大海牛的文献记录中,曾提到有1头雌性大海牛被捕杀拖上陆地,而另1头与它同行的雄性大海牛就在岸边停留不肯离去,时间至少持续2天以上。加上其他群体观察记录,研判大海牛可能是1夫1妻制,配偶关系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这也仅是当时的人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蓝本做出的一个揣测。现代研究已证明人们以为是一夫一妻的企鹅也并非如此。斯特拉留下的记录中提到,大海牛多在早春时交配,怀孕期在12个月以上,终年可生产,不过秋天是分娩的高峰期。事实上斯特拉在白令岛停留的时间从1741年11月底至1742年的8月,由时间上看来他可能不曾亲眼目睹初生不久的大海牛。当斯特拉第一次描述大海牛的时候,大海牛的群体已经很小,分布地区很有限,数量仅余1,000至2,000头。在人类发现它们后不久,白令海地区涌入许多猎人,这些人的目标是捕杀生存于当地的海獭与北方海狗以获取毛皮,而为了补给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剧。这些人大量捕杀大海牛,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皮来制造与修补船只。已知1768年在白令岛捕获最后1头大海牛,距离斯特拉发现他们的存在仅仅27年。部分学者认为,海獭的减少可能也是大海牛灭绝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生活于白令海的动物中,海獭可能是与它们关系最密切的哺乳动物,因为海獭会捕捉啃食海藻的海胆,如果放任海胆漫无止境的增加,很快地海藻林就会被破坏殆尽。因此当时海獭的减少可能也让大海牛目临食物短缺的压力。
相关
- 苦味酸苦味酸,化学名2,4,6-三硝基苯酚,字母缩写TNP、PA,是一种炸药,名字由希腊语的πικρος(苦味)得来,味道很苦。纯净物室温下呈略带黄色的结晶(黄色炸药),难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二硫化
- 獴獴科(学名:Herpestidae),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外形较像猫,有猫鼬的别称。包括獴亚科及缟獴亚科两个亚科。以下几属过去归为獴科,现在被分入食蚁狸科(Eupleridae):
- 史密斯-沃特曼算法史密斯-沃特曼算法(Smith-Waterman algorithm)是一种进行局部序列比对(相对于全局比对)的算法,用于找出两个核苷酸序列或蛋白质序列之间的相似区域。该算法的目的不是进行全序列
-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英语: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TBG):一种54kd的糖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拥有1个甲状腺激素结合位点,对T4的结合力非常高,对T3的结合力稍微弱一点。血清中甲状腺
- 胡人胡人,或称胡族,中国古代汉族对外族的称呼,主要是指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该名称来源一说是匈奴人在历史上自称为“胡”,另有说法为鹘人的错写,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多有养鹰的传统,秦
- 植物呼肠孤病毒属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是呼肠孤病毒科的一属,是目前确定的仅有两种植物病毒的属之一(另一是斐济病毒属),一种名为水稻黑条矮缩的植物病即为此类病毒所引起。其代表种有:
- 电烧烧蚀(消融,Ablation)是物体表面经由汽化、切削、或其它侵蚀作用,去除表面材料或物质的过程。烧蚀材料的例子如下:包括太空船升空和返回时穿越大气层、在冰川的冰和雪、药物和被动
- 菲力普·奥尔良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法语:Philippe II, Duke of Orléans,1674年8月2日-1723年12月2日),沙特尔公爵(法语:Duke of Chartres,(1674年–1701年),奥尔良公爵(1701年–1723年)1715年到1723
- UN (消歧义)UN通常指联合国,一个国际组织。UN也可以指:
- 约瑟夫·玛丽·雅卡尔约瑟夫·玛丽·雅卡尔(Joseph Marie Jacquard,1752年6月7日-1834年8月7日),法国发明家,设计出人类历史上首台可设计织布机——雅卡尔织布机(英语:Jacquard loom),对将来发展出其他可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