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射线

✍ dations ◷ 2025-04-03 11:49:50 #伽马射线
伽玛射线(或γ射线)是原子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波长在0.01纳米以下,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因此也可以作医疗之用。1900年由法国科学家保罗·维拉尔发现,他将含镭的氯化钡通过阴极射线,从照片记录上看到辐射穿过0.2毫米的铅箔,拉塞福称这一贯穿力非常强的辐射为γ射线,是继α射线、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1913年,γ射线被证实为是电磁波,波长短于0.2 埃,和X射线特性相似但具有比X射线还要强的穿透能力。γ射线通过物质并与原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正负电子对效应。γ射线即使使用较厚材料阻挡一般也仍然有部分射线泄漏,所以通常只能用半吸收厚度来定量材料的阻隔效果。半吸收厚度是指入射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时阻隔物体的厚度。半吸收厚度其数值 d ( 1 2 ) = ln ⁡ 2 γ ≈ 0.693 γ {displaystyle dleft({frac {1}{2}}right)={frac {ln 2}{gamma }}approx {frac {0.693}{gamma }}} ,μ表示阻隔物材料的射线吸收系数。材料的射线吸收系数与射线频率、能量以及材料种类有关,一般原子序数高和密度高的元素构成的材料其γ射线吸收系数也较高。普通放射源如Cs-137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在铝、铁、铜、铅中的半吸收厚度分别约为3.2cm、2.6cm、1.4cm和0.6cm。当人类观察太空时,看到的为“可见光”,然而电磁波谱的大部分是由不同辐射组成,当中的辐射的波长有较可见光长,亦有较短,大部分单靠肉眼并不能看到。通过探测伽玛射线能提供肉眼所看不到的太空影像。在太空中产生的伽玛射线是由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因为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因此无法到达地球的低层大气层,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测到。太空中的伽玛射线是在1967年由一颗名为“维拉斯”的人造卫星首次观测到。从20世纪70年代初由不同人造卫星所探测到的伽玛射线图片,提供了关于几百颗此前并未发现到的恒星及可能的黑洞。于90年代发射的人造卫星(包括康普顿伽玛射线观测台),提供了关于超新星、年轻星团、类星体等不同的天文信息。伽马射线具有穿透性和对生物细胞的破坏作用,因此被用于对医疗用品、化妆品、香料进行灭菌。通常使用钴-60作为辐射源头。具有灭菌速度快、灭菌彻底,无化学残留无环境污染等优点。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又称为伽马刀,可用于对特定肿瘤患者的治疗。Phillis Engelbert & Diane L. Dupuis. The Handy Space Answer Book. Visible Ink Press LLC. 1998.伽玛射线⇐|X射线X射线 短X射线|紫外线|紫色|蓝色|靛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红外线|⇒无线电波毫米波 微波 极超短波 超短波 短波 中波 长波 超长波← 波长越短       波长越长 →← 频率越高       频率越低 →

相关

  • 3s22, 8, 2蒸气压第一:737.7 kJ·mol−1 第二:1450.7 kJ·mol−1 第三:7732.7 kJ·mol−1 (主条目:镁的同位素镁(Magnes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g,它的原子序数是12,是
  • 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amu),现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u)或道尔顿(dalton,Da),是用来衡量原子质量的单位,定义为静止未键结且处于基态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隔离检疫隔离检疫 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设施。 当人类、动物、植物等,由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为防带有传染病等,所以必须进行隔离检疫。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Quarant
  • 巴特氏症候群2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 syndrome)是一群肾小管病变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症状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血中肾素浓度过高,但血压同时为正常。此症候群为肾小管上的数个离子
  •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英语: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救助心搏骤停病患的急救措施,通过人工保持脑功能直到自然呼吸和血液循环恢复。心肺复苏术并非单一的技术,它包含了一系
  • 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原理是用60~90°C的短暂加热,来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保质的效果;确切温度和时间依照液体的
  • 四环素四环霉素(英语:Tetracycline,/ˌtɛtrəˈsaɪkliːn/,INN),又称四环素,一种聚酮类广谱抗生素药物的泛称,这类药物由链霉菌属放线菌门细菌所产生,基本化学结构均由四个环接合而成,可用
  • 世界结核病日世界结核病日(英语:World Tuberculosis Day,或译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定于每年的3月24日,是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热力学里,描述理想气体宏观物理行为的状态方程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ideal gas equation of state)。理想气体定律表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p509-512)其中,
  • 原杉藻原杉藻(学名:Prototaxites)为一属陆生的真菌,生存于志留纪晚期至泥盆纪晚期(4亿3千万年前 - 3亿6千万年前),其子实体形成类似树干的结构,直径达1米(3英尺),高度则可达8.8米(29英尺),由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