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

✍ dations ◷ 2025-11-17 10:29:04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英语:Oxford 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有时简称牛津大学博物馆(Oxford University Museum),是牛津大学收集陈列自然史标本的大学博物馆,位于英国牛津大学基伯尔学院对面。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为达尔文发表进化论的机构;创馆时的馆长为地质学家约翰·菲利普斯(英语:John_Phillips_(geologist)),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怀疑者之一。该博物馆的讲座大厅,曾是1860年牛津进化论大辩论(英语:1860 Oxford evolution debate)的场址,现时由大学的化学、动物学及数学系所使用。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成立标志了牛津大学发展科学及科学园区的历史意义。1850年牛津大学的自然科学名誉学校(通过参加课程可以获得名誉学位的机构)建立,但其教学器具、解剖学和自然史标本都散放保存在散布于整个城市里的牛津各个学院中。1855到1860年间,钦定医学教授亨利·埃克兰德爵士多次呼吁建立一座博物馆,将分散的自然科学标本统一保存和展示。他在1858年举办了一次讲座,阐述了建立博物馆的重要性,他认为牛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哲学、经典和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研究,需要给学生一个了解自然界的机会了,需要“让学生获得关于造物主伟大设计的知识,因为我们自身也是其中的一员”。这种将自然视作神的第二本书的想法,在19世纪十分常见。1855年博物馆工程正式动工。1857年,阿什莫林博物馆负责人,地质学家约翰·菲利普斯(英语:John_Phillips_(geologist))被任命为首任馆长。在他的组织下,牛津的天文、几何、实验物理、矿物学、化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诸系相继搬入此处。1860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完成后,许多实验室都在大学博物馆创建后,于馆址周边设立,如于1870年建立的,比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成立还来的早的克拉伦登实验室(英语:Clarendon Laboratory)。1885-1886年,博物馆的东面增添了一座新建筑,由托马斯·纽曼·迪恩之子托马斯·曼利·迪恩设计,用于保存奥古斯图斯·皮特·里维斯将军的种族学标本,即今日的皮特·里维斯博物馆。按照19世纪的思维,神所造之物是自然史研究的范畴,而人所造之物是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区分这两者十分重要。随着系的规模越来越大,各个系逐渐都搬到南公园路附近的新址,组成了牛津科学区。最后一个搬出的是昆虫系,它于1978年搬入动物系楼,但近日在博物馆的二层仍有一个昆虫系的实验室。1996年博物馆的名称从牛津大学博物馆改为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1860年6月28日,英国科学促进会改在新开放的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召开年会。6月30日,围绕美国科学家约翰·威廉·锥伯的一篇文章,达尔文的好友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与牛津主教塞缪尔·韦伯佛斯(英语:Samuel Wilberforce)(Samuel Wilberforce)发生了关于进化论的争论,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等著名科学家也参与其中。虽然对该事件的记录和描述,都显示支持达尔文进化论一方的理据较有说服力,唯赫胥黎支持者的相关报导似乎倾向将此辩论内容渲染成激烈的对立辩论,以追求轰动效应。1894年无线电报在牛津大学博物馆首次公开展示,由英国物理学家奥利弗·约瑟夫·洛奇爵士展示无线电报的基本原理,当时的演讲厅挤满人群,观众包括物理学家瑞利男爵、电机工程师亚历山大·缪尔黑德(英语:Alexander Muirhead)、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约翰·弗莱明与物理学家西拉·菲利普斯·汤普森(英语:Silvanus P. Thompson)等。自然史博物馆为哥德复兴式建筑,由爱尔兰建筑师托马斯·纽曼·迪恩(英语:Thomas Newenham Deane)及本杰明·伍德沃德(英语:Benjamin Woodward)所设计,其设计方案受到文学和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的直接影响,拉斯金本人也在伍德沃德设计时提出过很多建议。建筑所需经费部分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出售圣经所得,此事实在2011年纪念达尔文活动的宗教和科学意义的辩论中被提及。虽然牛津大学募集了建造博物馆的费用,但博物馆的内部装饰是由公众捐款进行,所以建筑落成后,有些内部装饰尚未完成。爱尔兰的石头雕刻师奥谢和惠兰(英语:O'Shea_and_Whelan)进行了内部装饰工作,创作了一些新哥特式的雕塑,今日馆内一楼的科学家的雕像包括亚里斯多德、弗兰西斯·培根、查尔斯·达尔文、卡尔·林奈,有些就是他们的作品。而约翰·菲利普斯馆长参与了博物馆建筑廊柱的设计,他采用当时植物科学的成果,采取忠于自然的植物样貌方式来雕刻,并以科学植物分类法来排序。博物馆的展品主要来自他人捐献及科学家收集,包括来自阿什莫林博物馆的自然史标本。博物馆有收有恐龙等化石。收集的馆藏含昆虫学、地质学、矿物学与岩石学及动物学等标本:牛津自然史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平均每年接待超过三十万名游客,其中有约一万五千名校方组织参观的学生,但因内部整修,2013年闭馆一年。现任博物馆馆长为保罗·史密斯教授,管理上分为四个部门:地理、矿物、动物和昆虫,每个部门都有策展人负责,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教育、网络、图书馆、保存和技术方面的人员。

相关

  • 喜帕恰斯喜帕恰斯(ίππαρχος,Hipparkhos,约前190年-前120年),或译希帕求斯、伊巴谷、依巴谷,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有“方位天文学之父”之称。公元前134年,他绘制出包含1025颗恒星的星图,
  • 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医源性药物
  • 始祖地猿地猿(Ardipithecus)是人科中非常早期的一属,生存在440万年前的上新世早期。由于它与非洲的类人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它被认为是属于黑猩猩分支而非人类分支。但因其牙齿像南方
  • 保罗·格莱斯保罗·格莱斯(Herbert Paul Grice,1913年3月13日-1988年8月28日)著名英国哲学家,属于分析哲学学派,著作以语言哲学为主。
  • JAK-STA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传送途径(英语: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使得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跨越细胞膜并将信息传送到细胞核内DNA上的基因启动子上,最终引起细胞中DNA转录与活性水平发生改变
  • 腺苷酸一磷酸腺苷(英文:Adenosine monophosphate,简称AMP),又名5'-腺嘌呤核苷酸或腺苷酸,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它是一种磷酸及核苷腺苷的酯,并由磷酸盐官能团、戊糖核酸糖
  • 白领白领族(英语:white-collar worker)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经常拿来代表领较多薪水的专业人士。这个词可能最早是从1928年启用的,当时是代表非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如公务员
  • RNAi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来抑制基因表达。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
  • SOsub3/sub三氧化硫(IUPAC名:sulphur trioxide,分子式:SO3)是一种硫的氧化物,有类似二氧化硫的气味,溶于水中反应成硫酸。它的气体形式是一种严重的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在673K、
  • 2006 RH1202006 RH120是一颗直径大约5米的近地小行星的临时名字 ,它通常都是绕着太阳公转,但是大约每20年左右会接近地-月系统一次。偶尔这个天体会短暂的进入临时卫星捕获(temporary 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