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荧光
✍ dations ◷ 2025-04-04 06:18:19 #荧光
荧光(fluorescence)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通常波长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一般以持续发光时间来分辨荧光或磷光,持续发光时间短于10-8秒的称为荧光,持续发光时间长于10-8秒的称为磷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广义地把各种微弱的光亮都称为荧光。具有荧光性的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其中的电子从基态
S
0
{displaystyle S_{0}}
(通常为自旋单重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
S
2
∗
{displaystyle S_{2}^{*}}
,即
S
0
+
h
ν
E
X
→
S
2
∗
{displaystyle S_{0}+hnu _{EX}to S_{2}^{*}}
,这里h = 普朗克常数 ,
ν
E
X
{displaystyle nu _{EX}}
= 入射光光子的频率。处于激发态
S
2
∗
{displaystyle S_{2}^{*}}
的电子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释放其能量回到基态。比如电子可以从
S
2
∗
{displaystyle S_{2}^{*}}
经由非常快的(短于
10
−
12
{displaystyle 10^{-12}}
秒)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稍低并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
S
1
∗
{displaystyle S_{1}^{*}}
:
S
2
∗
→
S
1
∗
{displaystyle S_{2}^{*}to S_{1}^{*}}
,紧接着从
S
1
∗
{displaystyle S_{1}^{*}}
以发光的方式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
S
0
{displaystyle S_{0}}
:
S
1
∗
→
S
0
+
h
ν
F
{displaystyle S_{1}^{*}to S_{0}+hnu _{F}}
,这里发出的光就是荧光,其频率为
ν
F
{displaystyle nu _{F}}
。由于激发态
S
1
∗
{displaystyle S_{1}^{*}}
的能量低于
S
2
∗
{displaystyle S_{2}^{*}}
,故在这一过程中发出的荧光的频率
ν
F
{displaystyle nu _{F}}
低于入射光的频率
ν
E
X
{displaystyle nu _{EX}}
。荧光态的寿命为
10
−
10
{displaystyle 10^{-10}}
至
10
−
8
{displaystyle 10^{-8}}
秒,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立即"退激发的具体含义。通常电子从激发态
S
2
∗
{displaystyle S_{2}^{*}}
跃迁至
S
1
∗
{displaystyle S_{1}^{*}}
的内转换过程非常的快,而且产生荧光的物质的分子可以通过所谓的振动弛豫过程很快地(约
10
−
11
{displaystyle 10^{-11}}
秒)经由碰撞达到热平衡,这两个效应使得绝大部分荧光源自于振动基态
S
1
∗
{displaystyle S_{1}^{*}}
。总结产生荧光的反应过程为:电子也可以从激发态
S
1
∗
{displaystyle S_{1}^{*}}
经由系间跨越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较低且具有不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
T
2
∗
{displaystyle T_{2}^{*}}
(通常为自旋三重态),再经由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激发态
T
1
∗
{displaystyle T_{1}^{*}}
,然后以发光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
S
0
{displaystyle S_{0}}
。由于激发态
T
1
∗
{displaystyle T_{1}^{*}}
和基态
S
0
{displaystyle S_{0}}
具有不同的自旋多重度,这一跃迁过程是被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从而需要比释放荧光长的多的时间(从
10
−
4
{displaystyle 10^{-4}}
秒到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不等)来完成这个过程;而且与荧光过程不同,当停止入射光后,物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电子继续保持在亚稳态
T
1
∗
{displaystyle T_{1}^{*}}
上并持续发光直到所有的电子回到基态。这种缓慢释放的光被称为磷光。以上提到的电子退激发的机制可以用Jablonski 图来表示。荧光物质的量子效率定义为出射荧光光子数和入射光光子数的比。此外,就发光细胞而言,荧光的产生是一种氧化反应,因此必须在有氧气的环境下方能进行。细菌细胞中会产生一种发光酵素(luciferase)及醛类发光基质,而经由氧气与能量物质的参与,共同反应而发出荧光;与萤火虫的发光反应很类似。只是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能量的供应有所不同;萤火虫的发光能量来自三磷酸腺苷(ATP),而细菌的发光能量则来自黄素单核苷酸(FMNH2)。细菌发光的反应式如下。由于醛类发光基质受到氧化,反应后成为一种酸类,且FMNH2亦氧化成为氧化态的FMN,因此这在化学反应上而言是一个氧化及释放能量的过程,而释放出的能量便是以发出荧光的形式表现出来。事实上,自然界中(尤其是海洋中)存在着许多发光细菌,但因这些细菌的分布不够密集,其微弱的发光现象便因亮度不够而被我们忽略了。而唯有当大量发光细菌聚集在一起共同发光时,才能形成我们肉眼可以观看到的发光现象。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只在具有发光器的海洋动物中才观察到生物荧光的原因(发光器中聚集共生著高密度的发光细菌)。含有稀土元素的矿物萤石和方解石极光也是高层大气中的萤光现象。此外,萤火虫会利用自身一些发光细胞的生化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用来达到传达讯息及求偶的目的。这种生物性的发光现象我们称之为“生物荧光”。在大自然中,除了萤火虫外,尚有许多其他生物可发出生物荧光,例如原生动物、真菌、甲壳类生物、昆虫、乌贼、水母、低等植物以及细菌等。这些发光的生物中有的是靠自身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有些则是靠共生的细菌来发光。有很多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材料可以发出荧光,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荧光灯就是一个例子。 灯管内部被抽成真空再注入少量的水银。灯管电极的放电使水银发出紫外波段的光。这些紫外光是不可见的,并且对人体有害。所以灯管内壁覆盖了一层称作磷(荧)光体的物质,它可以吸收那些紫外光并发出可见光。可以发出白色光的发光二极管(LED)也是基于类似的原理。由半导体发出的光是蓝色的,这些蓝光可以激发附着在反射极上的磷(荧)光体,使它们发出橙色的荧光,两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就近似地呈现出白光。荧光在生化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把具有荧光性的化学基团粘到生物大分子上,然后通过观察示踪基团发出的荧光来灵敏地探测这些生物大分子。实例:很多生物分子具有内禀的荧光性,不需要外加其他化学基团就可以发出荧光。有时候这种内禀的荧光性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可以利用这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荧光性来探测分子的分布和性质。例如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的一个特殊位点结合时,可以发出很强的荧光。又如当血红细胞中缺少铁或者含有铅时,会产生出锌原卟啉而不是正常的血红素(血红蛋白);锌原卟啉具有很强的荧光性,可以用来帮助检测病因。宝石,矿物,纤维、鲁米诺以及其他一些可以作为犯罪取证的材料可以在紫外线或者X射线的照射下发出不同性质的荧光。红宝石、翡翠、钻石可以在短波长的紫外线下发出红色的荧光,绿宝石、黄玉、珍珠也可以在紫外线下发出荧光。钻石还可以在X射线下发出磷光。现时大部分国家之钞票及证件等须要防伪的物品都会利用特殊的油墨于紫外线下发出荧光的特点防伪,但是制造认真的伪钞可以伪造这一点页特征。类似地,荧光笔也是利用含有荧光物质的墨水,而实现荧光效果的。由光照(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激发所引起的发光称为光致发光,例如荧光和磷光;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发光称为化学发光,例如演唱会上用的荧光棒是通过两种化学液体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发光的;由阴极射线(高能电子束流)所引起的发光称为阴极射线发光,电视机显像管的荧光屏发光就是阴极射线发光;生物体的冷发光现象是生物发光,比如萤火虫发出的光是“萤光”。“萤”字在古汉语中与“荧”字通假;在部分华文地区,“萤”字使用在与昆虫有关者。荧光在台湾多称萤光;在中国大陆多称荧光,而“萤光”则通常是指萤火虫或其他生物的发出的光。
相关
- OO00-O08 流产结局的妊娠O10-O1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疾患O20-O29 主要与妊娠有关的其他孕产妇疾患O30-O48 与胎儿和羊膜腔及可能的分娩问题有关的孕产
- 史蒂芬·古尔德史蒂芬·杰伊·古尔德(英语:Stephen Jay Gould,1941年9月10日-2002年5月20日)是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演化生物学家,科学史学家与科普作家,职业生涯中大多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曾在
- 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复合体(英语:protein complex)是有两个以上功能相关的多肽链通过二硫键或其它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合物。蛋白质复合体的种类繁多,许多种的性质与功能都还不为人所知,
- 红斑性肢痛症红斑性肢痛病 一种罕见的血管病。表现为手足血管阵发性地扩张收缩,伴有灼痛、皮肤温度升高并发红。可能是遗传性疾病,也可能是皮肤对热和张力过敏所致。
- 烹煮烹饪,又称烹调、烹煮、炊煮、造饭、做菜,指将食材处理并制作成食物、菜肴、餐点、膳食的方法。一个好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
- 累疲倦或疲劳,是生理信号的一种。是生物其中一种的不舒服感觉。大致可分为精神上和肉体上。短期的疲倦通常是由于过度活动并且缺乏休息所致,严重疲倦或可致命。一般认为疲倦的人
- 恶性高热恶性高热、致命高热(英语:Malignant hyperthermia (MH))是病人因全身麻醉而导致的严重反应,是因为使用特定全身麻醉药而引发的罕见危及生命病症(英语: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 噻嗪噻嗪(英语:Thiazines)是指一类含有这样一种环的有机化合物:环含有四个碳原子、一个氮原子以及一个硫原子。具有噻嗪的化合物通常被用作为染料、安定药以及杀虫剂。
- ICD-9编码列表 (290–319)这是ICD码290–319列表:精神疾病。出处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九版(ICD-9, 1977)。本列表基于1975年第九次修改会议作出的建议和第二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的认可。Te
- 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简写为CH,是指出生时缺乏甲状腺激素的一种症状。大约每4千位新生儿中会有一位新生儿的甲状腺机能有严重的缺陷,其他有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