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机(台湾话:Tân Thian-ki,1914年12月20日-2009年9月21日),台湾医师,台中州丰原郡內埔庄人(今台中市后里区),中台医事技术专门学校创办人,也曾任高雄医学大学内科教授,民众敬称天机仙。
陈天机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大正三年(1914年)12月20日,乃父为丰原郡內埔庄一带的大地主,家境优渥。陈天机先后于内埔公学校(今台中市后里区内埔国民小学)、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校等就读,昭和八年(1933年)保送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
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大学原是专科学校,比照日本内地学制,即中学学历即可申请,修业年限为八年,是当时台籍学子趋之若鹜申请的学校。昭和11年(1936年),逢台北帝国大学增设医学部,便将总督府医学校整并成“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昭和12年(1937年),陈天机成为并校后第一届的毕业生,同期毕业的尚有董大成、翁廷俊、胡水旺、林国川等,不少同学日后都成为台湾医界的中流砥柱。
陈天机毕业后进入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院主治风土病的第一内科研习,当时第一内科的主任为日本医师小田俊郎,小田俊郎是热带传染病研究领域的学者,陈天机跟随小田俊郎研习期间,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于甲状腺风土病,此外亦有涉及过敏、传染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研究。陈天机在附属医学院任职期间,相识同在医院服务的护理人员陈顺,日后结缡成夫妻。
昭和16年(1941年),尚处二战期间,日本军前线吃紧,陈天机一度被征召成军医差点发配至南洋,幸赖小田俊郎向日本政府陈情,才让陈天机得以留守附属医院,免于征召,否则搭乘军舰前往南洋途中,难免有被美军攻击、命丧海底之虞。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落败,依据“波茨坦协议”内容,日本政府有效统治领域将被限缩在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其余原属日本的辖地都必须移交出去(如台湾、满州国等),所以台北帝国大学赶在10月25日政权移交前夕,将当时留校的研究生尽速授予博士学位,包括陈天机在内,李镇源、彭明聪、邱仕荣等都因此受惠,这批博士生在日后皆自称自己为“波茨坦博士”。
民国35年(1946年),陈天机顶着博士学历返乡开业(旧社村),“博士”在内埔地区甚是罕见,吸引不少病患求诊,生意络绎不绝。陈天机将自己的诊所取作“顺天堂诊所”,乃兼采自己与夫人陈顺的名字为名;其中,“顺天堂诊所”的匾额还是延请台中清水知名乡绅杨肇嘉提笔挥毫。民国36年至49年(1947年-1960年)间,陈天机每日忙于例行性看诊之外,也抽空做研究,一共发表七篇关于甲状腺疾病的论文。同一时期,陈天机也接受业师杜聪明的邀请,前往高雄医学院担任内科教授。
嗣后,陈天机因长期在台中、高雄之间往返,为减少交通奔波,将诊所搬迁至台中后火车站的复兴路上开业。民国49年(1960年),陈天机为扩大经营规模,又将诊所迁至三民路上,设立“顺天综合医院”,聘用员工人数达百人之多,附有当时最先进的检验设备及X光设施,更在民国80年代(约1970年代)陆续开办“糖尿病教室”及“癌症防治中心”,十分重视民众的卫教、饮食咨询以及检诊等需求。
陈天机将事业重心转移到台中市区之后,每周二仍会搭乘糖厂行经大安、外埔的五分车,专程返乡看诊,总计在后里旧社服务长达40年岁月。
陈天机在高雄医学院执教十年余,在台湾中部开办医学教育的念头随之萌芽。只是当时教育部辖下已有高医、台北医学院、中国医药学院、中山医等医学院,医学院数量已臻满额,仅剩五专的额度,陈天机不改其志,遂于民国55年(1966年)3月,原逢甲学院旧址(今北屯区)筹组“中台医事技术专科学校”,并捐赠创校基金新台币500万元及五甲余地给予学校董事会。同年6月,“医事检验科”、“放射技术科”、“医务管理科”奉准成立,并参加该年度五专联合招生,9月起开办第一届,总计招收200名新生。
中台医术科技专科学校经营顺利,日后陆续增科,在民国87年(1998年)奉令改制“中台医护技术学院”、民国94年(2005年)升格“中台科技大学”,其授课含括学士班、硕士班,乃至于博士班,也侧面反应陈天机一生在“临床、教学、研究”的成就。
民国98年(2009年)9月21日,陈天机离世,享寿96岁(实岁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