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病毒科

✍ dations ◷ 2025-02-23 03:00:19 #本雅病毒科
沙状病毒科 汉他病毒科 内罗毕病毒科(英语:Nairoviridae) 番茄斑萎病病毒科(英语:Tospoviridae) Phenuiviridae(英语:Phenuiviridae)本雅病毒目(Bunyavirales),又译为布尼亚病毒目,属于有包膜的负链单链核糖核酸病毒。通常见于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少数情况下也可感染人类。除汉他病毒外,均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汉他病毒则通过与啮齿动物粪便接触而传播。感染病例通常与传播媒介的活动性有关,例如,蚊类传播病毒通常见于夏天。人体感染特定的本雅病毒,例如刚果热病毒,可导致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这类高致病性病毒的实验通常需要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进行。1943年在乌干达研究黄热病病毒时发现了一类新病毒,以发现地点布尼亚姆维拉命名为布尼亚病毒。确认不属于经典的A组(黄病毒科)与B组(甲病毒科)病毒,因此定义为C组病毒。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把这类病毒归入了布尼亚病毒科。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TV)把原来的布尼亚病毒科升级为布尼亚病毒目,包含9个科。除已有的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内罗病毒属 (Nairovirus)和番茄斑萎病毒属 (Tospovirus)直接升级为相应的科之外,原来的正布尼亚病毒属与新定义的草本病毒属一起组成新的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白蛉属(Phlebovirus)与新增的Phasivirus、Goukovirus及Tenuivirus一起组成Phenuiviridae病毒科,同时还增加了Feraviridae、Fimoviridae、Jonviridae和Phasmaviridae四个科。至少有350种。单股负链RNA,分为大L、中M、小S三段闭合环形,分别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囊膜糖蛋白Gn与Gc、核衣壳蛋白。同一病毒属的病毒末端互补序列高度保守。

相关

  • G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萎缩(G10-G13)锥体外束和运动疾患(G20-G26)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发作性
  • 真菌病毒真菌病毒(Mycovirus, Mycophage)泛指可以感染真菌的病毒。多数真菌病毒都属于双股RNA病毒(英语:Double-stranded RNA viruses),但也有约三成属于正义单链RNA病毒。真菌病毒必须具
  • 原核原核生物(英文:prokaryote)是通常由单一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相对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内膜、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细胞核,细胞内无染色体,DNA链未螺旋化,并以游离的形成
  •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英语:Anaphylaxis)反应系指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病极快且具有致命性。通常会伴随以下症状:起痒疹、舌头或咽喉肿胀、呼吸困难、呕吐、头晕及低血压;以上症状往
  • 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弗里德赖希隐性遗传运动失调症(也称为F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进行性神经系统损伤和运动问题。它是由于在FRDA基因的intron 1有CAA三核甘酸重复序列的过度扩增。它通
  • HelicoCARE 直接试验helicoCARE direct是一个幽门螺杆菌全血抗体检测的商标,2006年面世,由CARE diagnostica制造,是一种亲和色谱试验,用于检测全血样品中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存在。该试验适用于在大
  • 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是人类活着的期间所做的一切行为的总称。社会生活是日常生活、都市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宗教生活的总称。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各行各业的工作,对社会来说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英语:synthetic biology)是将生物科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崭新方式。英国伦敦的皇家科学院(Royal Society)认为:合成生物学结合了其他领域的知识与工具,涉及的领域包
  • 指甲指(趾)甲,亦称指(趾)盖、指(趾)甲盖、指(趾)头盖等,分为手指甲(简称手甲)或脚趾甲(简称脚甲),是哺乳类动物长于肢体指前端的由皮肤角质层硬化的一层硬物,指(趾)甲的作用是保护末节指腹避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