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

✍ dations ◷ 2024-07-08 04:05:00 #桓温
侄孙:桓振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重要将领及权臣、军事家,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马、录尚书事。宣城内史桓彝长子,因领兵消灭成汉而声名大盛,又曾三次领导北伐,掌握朝政并曾操纵废立,更有意夺取帝位,但终因最后一次北伐大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氏和谢氏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因桓温获赐谥号宣武,故《世说新语》称其为“桓宣武”。其子桓玄后来一度篡夺东晋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楚宣武帝”。桓温出生后还未够一岁,就被温峤称许,父亲桓彝于是以“温”作为桓温的名字。年少与殷浩齐名。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苏峻将领韩晃所杀,当时桓彝所驻泾县的县令江播亦有协助。桓温当时极度痛心,且一直想着为父报仇。桓温十八岁时,江播已死,江播的三名儿子则在守丧,但他们仍有防备桓温,将刀刃藏在杖中。桓温则以吊唁为名,得以进入三人守丧的庐屋内,立杀江彪,及后追杀其余两人。后桓温娶南康长公主,拜任驸马都尉,并承袭父爵万宁男。咸康元年(335年)任琅琊太守。后升辅国将军。建元元年(343年),桓温配合征西将军庾翼的北伐行动,假节任前锋小督,进据临淮。三个月后,桓温升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永和元年(345年),庾翼病死,临终前上表求以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作为自己继任者。但辅政的何充则推荐桓温,桓温于是于当年获升任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代替庾氏镇守荆州。永和二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汉主李势荒淫无道令国家衰弱,决心征伐。当年十一月就上表朝廷,并立刻率领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和建武将军袁乔等进攻成汉。当时朝廷内部多数都认为蜀地险要偏远,而且桓温兵少而深入蜀境,都为他担忧。次年三月,桓温进兵至彭模,并听从袁乔全军进击,只带三日粮食直攻成都的计谋,只留参军孙盛和周楚以弱兵在彭模守辎重,桓温则亲自率兵直攻成都。及后李势所派抵抗桓温的将领李福尝试袭击彭模,但在孙盛等人奋战之下被击退。而桓温进兵时遇到守将李权,三战三胜,并一直逼近成都,李势于是在笮桥率所有兵力抵抗桓温。桓温前锋初时陷于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箭矢更射到桓温所骑马匹以前,兵众十分恐惧而要撤退。但当时战鼓鼓手却错误擂鼓命兵众进攻,袁乔于是拔剑领兵与成汉军激战,终大败对方,桓温于是进攻至成都城下并烧了城门。成汉人见此,再无斗志,李势亦乘夜弃城逃至葭萌。不久,李势决定投降,桓温受降并迁李势及成汉宗室到建康。桓温平蜀后留驻成都一个月,在当地举任贤能,表彰美善。又以成汉旧臣谯献之、常璩等人作为自己参佐,成功安抚当地人民。桓温即将返回荆州时,隗文、邓定等人在蜀地叛乱,桓温与袁乔、周抚等各自领兵讨伐,都将对方击破。后桓温领兵还镇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永和四年(348年),朝廷以桓温平蜀的功勋,升桓温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桓温虽然灭掉成汉,声名大振,但亦因此令朝廷忌惮他功高不能控制,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于是擢升扬州刺史殷浩处理朝政,以抗衡桓温日渐增长的势力。永和五年(349年),后赵君主石虎死,北方因石虎诸子争位而再度混乱。桓温见此,即进据安陆,并上疏请求北伐,但久久都没有回音。至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桓温亦知朝廷以殷浩抗衡自己,感到很不忿,但桓温亦知殷浩为人,并不忧心。当时桓温除本官所都督六州外亦加都督交、广二州共八州,此八州士兵和资源调配都不由朝廷掌握。故此当时桓温屡次上表请求北伐不果后,再次上表请求北伐并立刻自行率四、五万兵沿长江东进武昌,便令当时人心惊骇,殷浩亦曾打算辞官回避,而司马昱亦要写信劝止桓温,终令桓温退兵回荆州。朝廷及后让桓温进位太尉,但桓温辞让不拜。随后两年,殷浩都有率兵进行北伐,但没有成果,反倒屡次战败,军需物资更被略夺殆尽,令朝野怨恨。永和十年(354年),桓温趁机上奏列举殷浩罪行,逼使朝廷废殷浩为庶人。桓温开始掌权。桓温分别于354年、356年及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温奏免殷浩后不久便发动第一次北伐,亲率步骑四万余人进攻武关,水军直指南乡(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命司马勋从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进攻以关中地区为根据地的前秦。桓温后率军在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击破氐族苻健军队数万人,进驻长安东面的霸上,逼使前秦君主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小城。当地民众很多都以牛和酒款待桓温军,而老人亦感触得哭泣著说:“没想过今天还能看到官军!”然而,桓温未有听从顺阳太守薛珍所言追逼长安,反待敌自溃。六月,苻雄率所有军力在白鹿原击败桓温。九月,因桓温本想收割作军粮的麦子被秦军抢先收割,并坚壁清野,令晋军粮秣不继,被迫徙关中三千多户一同撤返江陵。撤军时更遭前秦军攻击,死亡失踪者数以万计。桓温在北伐期间,王猛曾经前来拜见,并大谈当世之事,并署任王猛为军咨祭酒。桓温撤退时曾请王猛一同南行,并任命他为高官督护,但王猛没有跟随。永和十二年(356年)三月,桓温打算发动第二次北伐,请求移都洛阳,修复园陵。虽然桓温上奏十多次都不被允许,但朝廷却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主征讨之事。七月,桓温从江陵起兵发动第二次北伐。八月,桓温进军洛阳以南的伊水,当时羌人姚襄正在围攻洛阳,见桓温攻来,于是撤去洛阳的围城军队去抵御桓温。桓温终在伊水大破姚襄,姚襄逃走。及后,据有洛阳的周成献城向桓温投降,桓温于是成功收复故都洛阳。桓温及后拜谒各皇陵及修复其中已被毁坏者。桓温留颖川太守毛穆之、河南太守戴施等守护洛阳,自己则领三千多家归降的人民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返回荆州。升平四年(360年),桓温进封南郡公。隆和元年(362年),前燕将领吕护进攻洛阳,桓温派庾希及邓遐助陈祐守城。桓温亦上奏请求晋室迁都洛阳,又建议南迁的士族返乡,朝廷畏惧桓温,不敢有异议;但士族们却已安于南方,根本不愿北返。在此忧虑之时,扬州刺史王述认为桓温只是以迁都之名威压朝廷,并非真心想还都洛阳,只要表示顺从便可,毋须实行。诏书下达后,晋室始终没有还都洛阳。兴宁元年(363年),桓温获加授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次年,桓温率水军移守合肥,朝廷改以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并两度征桓温入朝。桓温在第二次征召时才入朝,行至赭圻时停止并留驻当地。当时前燕又再进攻洛阳,守将陈祐留兵出奔。司马昱知道后,于是于兴宁三年(365年)与桓温商议征讨之事,并让桓温移镇姑孰。但同年因晋哀帝死,征伐之事就暂停。同年,前燕攻陷洛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高的威望,发动第三次北伐,并请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冲及豫州刺史袁真等一同讨伐前燕。而桓温其实一直都希望控制郗愔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所统领的精兵,郗愔子郗超时为桓温参军,便修改了父亲写给桓温的书信,变成以老病辞任二州刺史职位,并劝桓温接掌自己所领军队。桓温看信后十分高兴,桓温亦因而得以自领徐、兖二州刺史。及后,桓温正式起兵,率五万人从姑孰出发北伐。桓温前进至金乡,因大旱引水让水军舟船得以进入黄河。当时郗超认为如此难以运输补给,建议直攻前燕都城邺城,或者停驻黄河、济水一带管理漕运,积聚足够的物资待次年夏天才进攻。但桓温都没有听从。桓温派军先后攻败湖陆守军、在黄墟迎击的慕容厉和林渚的傅颜,前燕于是向前秦求救,桓温亦前进至枋头。桓温及后没有再进逼前燕,反希望以持久战坐取全胜。九月,因袁真无法开通石门以通水路运输,而前燕亦断了桓温粮道,桓温见战事不利而粮食又已尽,更听闻前秦援兵将至,于是烧船、弃辎重铠甲,自陆道撤退。途中遭前燕骑兵追击,损失三万余人;更被前秦军在谯郡击败,于是这次北伐以大败告终。桓温北伐后,命人修筑广陵城池并移镇当地。又因北伐失败而感到十分羞耻,并将罪责推给未能开通石门水道的袁真。袁真不甘心被桓温诬以罪责,而上奏桓温罪状又不果,于是以寿春(今安徽寿县)叛归前燕。同年袁真逝世,太和六年(371年),桓温率军击败前秦援军,并攻陷寿春,俘斩袁真子袁瑾。桓温虽然自从363年获录尚书事开始就干预朝政,而且自负有才能,早就有异志,所以才发起北伐希望先建功勋,然后领受九锡并进图篡位。但因第三次北伐遭前燕及前秦击败,声名和实力都减弱,图谋不成。寿春被桓温攻下后,参军郗超知道桓温的心意,于是建议废立之计而加强桓温声威。桓温亦早有此谋,于是在当年便废晋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帝,即晋简文帝,自己以大司马专权。桓温随后就因厌恶殷氏和庾氏强盛,又忌惮时任太宰的武陵王司马晞的军事才干,于是先上奏弹劾司马晞“聚纳轻剽,苞藏亡命”,并诬司马晞将成叛乱祸根,成功将司马晞及其子司马综免官。及后又派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诬称自己与司马晞、司马综、著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太宰掾曹秀、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桓温下令将他们收付廷尉,晋简文帝只有哭泣。后在桓温意愿下,廷尉上奏要赐死司马晞,简文帝不愿,下诏要再作议论。桓温于是上书请诛司马晞,言辞十分严厉急切。简文帝见此,只得写书给桓温:“若果晋室国祚长久,那么你就应该依从早前的诏命从事;如晋室大势已去,那你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见后,流汗色变,而司马晞亦只被废为庶人,未被诛杀。但庾柔、殷涓等人都被族诛。桓温此后,威势极盛,连谢安见他亦对他遥拜,更以君臣称作二人关系,足见当时桓温权势已经比皇室更高,如同君主。次年,简文帝死,死前遗诏由桓温辅政,如诸葛亮、王导的先例。当时群臣都因桓温权势而不敢以皇太子司马曜为帝,反等待桓温的决定。尚书仆射王彪之则以太子即位之正当性释除群臣疑虑,迎司马曜继位为晋孝武帝。桓温原本寄望简文帝会将帝位禅让给自己,或让自己仿效周公为君主主理朝政。如今两者皆否,大失所望,因而十分怨愤,更怀疑这是王坦之、谢安做的。不久,朝廷下诏桓温入朝辅政,并加前部羽葆鼓吹,武贲六十人,桓温辞让。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入朝拜山陵,朝廷诏谢安及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百官拜于道侧。三月,桓温患病,停建康十四日后退还姑孰。当时桓温表示想受九锡,多番催促,而王彪之及谢安见桓温病重,则借修改袁宏所写的锡文暗中拖延。七月己亥日(8月18日),桓温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朝廷追赠丞相,谥号为宣武。丧礼依司马孚、霍光的仪式,葬姑孰青山。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恩前列素恩前列素是一种合成的类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它可以用来作胃部HCl分泌的强效抑制剂。 因而常被用来作抗酸或溃疡药。它的药理作用基本与米索前列醇相同。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
  • 钙调磷酸酶1AUI, 1M63, 1MF8, 2JOG, 2JZI, 2P6B, 2R28, 2W73·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 calcium ion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 灵枢《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称《灵枢》、《针经》、《九针》。因其共有九卷又称作《九卷》,在唐朝王冰之前又被称作《
  • 布雷西亚布雷夏(意大利语:Brescia, 聆听;伦巴第语:Brès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
  • 原始日耳曼语原始日耳曼语(英语:Proto-Germanic),或曰共同日耳曼语(Common Germanic),是猜想中存在的一个所有日耳曼语族语言的共同祖先。原始日耳曼语的相关内容,并非以存留至今的文件,来证明其
  • 米德尔斯伯勒米德尔斯伯勒(Middlesbrough,i/ˈmɪdəlzbrə/ MID-əlz-brə)是位于英国东北部的一座城市。在行政上属英格兰北约克郡的米德尔斯伯勒区。市区人口约有14万人。米德尔斯伯勒地
  • 弓箭射箭,是借助弓或弩的弹力将箭射出的一种活动,最初是用作狩猎之用,后来应用到军事上。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的传统射箭方式,有些地区更发展成一种仪式化的技艺。例如儒家文化圈六艺中
  • 清朝政府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权机构,始于后金政权,长达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后终结。清政府末代总理为袁世凯。清朝政府最初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
  • 绉缎绉缎,一种丝织物,以经丝为平丝,强捻丝为纬丝,二左二右排列,采用缎纹组织交织。绉缎分为花绉缎、素绉缎两种。绉缎的原料一般为桑蚕丝。素绉缎一般用五枚缎纹组织,而花绉缎则以正反
  • 爱米尔·涂尔干埃米尔·涂尔干(法语:Émile Durkheim,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